兵團各師團:打通“堵點” 消費助農

9月25日,一師十三團香梨種植戶在抓緊時間拉運香梨。李桃 攝

9月30日,新疆上品農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員工將葡萄裝箱等待拉運。朱兵兵 攝

9月19日,在六師五家渠市首屆“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助力農副產品線上銷售”直播帶貨活動現場,主播正在向網友推介特色農副產品。張樂 攝

10月3日,十四師恩珏無花果種植合作社社員在包裝北京市訂單無花果。劉秋月 攝

消費助農不僅能夠通過助力產品銷售將脫貧戶“扶上馬,送一程”,更能夠充分調動脫貧戶增收致富的積極性,對實現穩定脫貧,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具有重要作用。

今年以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師團整合各方面資源,形成合力,打通消費、流通、生產各環節的難點和“堵點”,努力做好“消費文章”,引導愛心企業幫助職工羣衆銷售滯銷農產品;引導種植戶通過“電商+直播帶貨”模式,讓農產品在“雲端”熱銷;藉助援疆產銷對接力量,驅動“線上+線下雙引擎”,拓寬農產品銷路;採取多種宣傳方式,動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消費助農行動,助力職工羣衆增收。

“線上+線下” “雙引擎”給力

“現在給大家展示的是紅棗蜂蜜,是我們今天剛從農戶家罐裝來的,它的顏色呈琥珀色……”10月8日,在一師十一團十三連一枝花電商合作社裏,該連職工江曉芳在直播銷售該團脫貧戶李思旭家的蜂蜜。

這段時間,江曉芳每天都會在抖音直播間直播帶貨,幫助十一團職工羣衆銷售紅棗、核桃、葡萄等特色農產品,連日來銷量呈倍增趨勢。

“多虧了江曉芳,讓我家的蜂蜜不愁銷路,我家有了穩定收入。我要好好養蜂,讓更多人嚐到香甜的蜂蜜,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生活跟蜜一樣甜。” 李思旭說。

今年34歲的江曉芳,是一枝花電商合作社的創始人,近年來,她在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同時,幫助周邊的困難職工羣衆銷售特色農產品,成爲十一團家喻戶曉的“電商扶貧能手”。2019年,一枝花電商合作社年交易額達500餘萬元。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觸摸“雲端”,成爲一師阿拉爾市開展消費助農新的突破口。今年以來,該師市各團場紛紛試水“電商+直播帶貨”,抓住新營銷帶來的新機遇,各顯網絡銷售本領,讓農副產品在“雲端”熱銷。

“我們今天在一師十三團一連職工羅海龍的梨園爲大家進行直播,阿拉爾的香梨是非常非常甜的…… ”9月25日,在羅海龍的梨園,碩大的秋香梨掛滿枝頭,滿園瀰漫着濃郁的梨香,工人們在緊張有序地採摘、套袋、分級裝筐,內地直播銷售人員以“直播間+第二現場連線”的方式,展現阿拉爾香梨的品質,吸引了衆多消費者留言、購買。

“今年香梨坐果率很高,大概能產400餘噸,通過直播,我家的大部分香梨已銷售,現在已陸續發貨。”羅海龍說。

消費助農,一頭連着產品,一頭連着廣闊市場。一師阿拉爾市在消費助農領域積極探索,進行電商直播帶貨的同時,藉助援疆產銷對接力量,驅動“線上+線下雙引擎”,拓寬農產品銷路,讓特色農產品“俏”起來。

今年,一師阿拉爾市特色果品種植面積超過4萬畝,年產果品總量達160餘萬噸。受疫情影響,農產品銷售困難,運輸不暢。該師市藉助浙江省“十城百店”的“疆果東送”和“浙產西進”雙向流通體系,打通農副產品銷售的痛點、難點、“堵點”,讓優質農副產品坐上了“援疆快車”。

在浙江省“十城百店”各大銷售網點,甜如蜂蜜的紅棗、色澤光亮的蘋果、果肉細膩的香梨、殼薄如紙的核桃……各類新疆特色農產品吸引着消費者。

台州援疆指揮部主動對接企業和各大商會,把一師阿拉爾市優質果品輸運至浙江“十城百店”。截至目前,台州援疆指揮部已往浙江發送香梨800噸,預計全年發送香梨超過5000噸。(李桃 宋勇)

農產品“觸網” 銷售不再難

9月30日一大早,位於五師八十一團的新疆上品農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包裝車間便熱鬧起來。筆者看到,氣調包裝設備正在爲一盒盒新鮮的葡萄充入氮氣、氧氣、二氧化碳,這道工序讓葡萄保鮮期延長至15天以上,最大程度保證了葡萄的口感、色澤和營養。工人們有的在拉運、分揀葡萄,有的在將葡萄裝箱並貼上商標,等待車輛將這些“致富果”運往全國各大商超。

2016年,八十一團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新疆上品農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公司採用“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經營模式,致力於解決種植戶的葡萄銷售難題。今年,爲保證葡萄品質,新疆上品農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程陽來到職工羣衆地裏,向他們傳授種植技術及銷售心得。

“哈哈,大哥,你的葡萄今年串形很好,也很好喫啊!按照我們的收購標準,這樣的葡萄能有很好的價格,你的收入會相當可觀。”這是9月10日,在八十一團八連夏黑葡萄園,程陽和八連職工安林交流的一幕。

前些年,安林缺乏種植經驗,每年種植葡萄掙不了多少錢,有時候甚至還虧本。家中孩子在上大學,妻子患有乳腺癌,經濟困難。在團場黨委的幫扶和電商公司的助力下,近幾年安林每年收入達15萬元。

“前些年,由於種植技術不到位、經驗不足、銷售渠道窄,導致收入低,累計虧損10餘萬元。後來連隊幹部對我進行結對幫扶,團裏引進了電商企業幫助我們銷售葡萄,現在種植的葡萄成了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說着,安林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2016年以來,新疆上品農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通過線上宣傳營銷和線下合作,使八十一團優質的農產品贏得了內地消費者的青睞。目前,該公司已與重慶宜品生活、湖北天香果園等水果連鎖店及千丁社區、熊貓E家等社區電商達成合作。

今年,該公司以“上品農夫”爲品牌,在線上線下銷售葡萄近1000噸,有力推進了當地葡萄銷售工作,鞏固提升脫貧成果,讓脫貧戶實現了穩定脫貧。

“從網上營銷的效果來看,葡萄等特色農產品市場潛力巨大。後面我們還將繼續加大宣傳力度,讓消費者瞭解八十一團的特色農產品,並引導職工羣衆種植高品質的葡萄、蘋果等果品,繼續探索網絡營銷新模式、擴寬銷售渠道,讓更多職工羣衆種植的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走遍全國各地。”程陽說。(朱兵兵)

做好“消費文章” 助力農戶增收

“在連隊‘兩委’的幫助下,我家的甜瓜早早就賣完了。團場出臺了很多舉措幫助我們銷售農產品,我們的產品不愁賣,以後的日子會更甜。”9月30日,六師一〇三團十四連職工李平說。

9月10日上午,十四連“兩委”組織人員幫助李平採摘甜瓜。看着一個個金黃的甜瓜被採摘、套網、裝箱,李平臉上洋溢起喜悅的笑容。

幾個小時後,一輛裝載他家26噸甜瓜的冷鏈運輸車從地頭駛出,向湖南省進發。

“甜瓜都賣完了,我這心裏也踏實多了。”看着遠去的冷鏈車,李平樂呵呵地說。

李平過去是連裏的困難戶,在連隊“兩委”的幫扶鼓勵下開始種植甜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今年,他種植了200畝甜瓜,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他家的甜瓜品相好,口感也好。

“辛辛苦苦大半年,眼瞅着甜瓜豐收了,可銷售卻成了難題,我急得嘴巴起泡,飯喫不下,覺也睡不着。”李平說。

十四連“兩委”鼓勵黨員幹部帶頭購買連隊滯銷農產品,併發出助農倡議書,發動羣衆前來購買,同時利用“互聯網+”線上銷售與線下銷售相結合的辦法,拓寬銷售渠道。

一〇三團積極藉助兵團黨委宣傳部與湖南廣播電視臺5G智慧電臺合力搭建的“媒體+兵團團場+愛心平臺”助農網絡平臺,將團場的甜瓜賣到了湖南省。“疆來湘見”,不僅爲職工羣衆開闢了一條增收渠道, 也讓內地消費者買到了優質農產品。

今年以來,六師五家渠市着力做好“消費文章”,結合實際情況,採取多種宣傳方式,發動廣大黨員幹部訂購職工羣衆的葡萄、西瓜、甜瓜、雞蛋等農產品,動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消費助農行動,打通農產品銷路,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該師市總工會發出開展“助農促銷、抗疫保收”行動倡議,各級工會組織積極行動,機關、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本地農副產品進機關、進食堂活動,採購食品、物品時,優先選擇本地農副產品;該師市融媒體中心充分發揮主流媒體作用,在抖音上發佈短視頻,幫助職工羣衆銷售葡萄、桃子、甜瓜、土雞,在五家渠新聞、微信公衆號推出《幫幫忙!一〇五團千畝優質西瓜等你來買》《愛心助農“喫瓜羣衆”招募中》等新聞和倡議書,通過各種方式的宣傳報道,爲該師市職工羣衆銷售農副產品助力。

同時,該師市發揮電商平臺作用,開展“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助力農副產品線上銷售”直播帶貨活動,組織各團場積極參加展銷會,集中推介、展示、銷售特色農副產品,推動農副產品線上銷售,讓該師市各團場優質的農副產品快速走出師市、走出新疆、走向全國。(李睿)

產品銷路通暢 “好收成”變“好收入”

10月3日,記者走進十四師崑玉市恩珏無花果種植合作社,雞蛋大小的紫色無花果掛滿了枝頭,工人們忙着採摘成熟的無花果。

“這幾天每天都忙到晚上11點多,採摘、打包、裝箱……不過我喜歡這樣充實的生活,我們老百姓不就是喜歡豐收的忙碌嘛。”該合作社社員、皮山農場十一連脫貧戶麥麥提明·合力力告訴記者。

“我們的銷售市場主要是在本地和北京市,我們和鮮果批發商及生鮮電商合作,無花果採摘後,通過航空運輸7個小時就能到達北京市,然後通過生鮮電商迅速銷售一空,發達的物流和銷售系統極大地降低了銷售成本。”該合作社負責人田偉介紹說,今年合作社無花果預計總產量30萬枚,總收入約150萬元。

“現在無花果的市場需求量大,我們的無花果供不應求。我們合作社和和田市蛋糕店合作,他們用我們的無花果做果醬、糕點,銷售情況很好。”該合作社銷售人員布堅乃提·阿不力孜說。

“外形像葫蘆,味道特別甜,這個無花果亞克西!”來自皮山縣的吳先生利用國慶中秋假期開車帶着家人到該合作社採摘無花果。田偉介紹說,目前該合作社還未開發田園採摘旅遊項目,但是已經有很多人慕名前來,在爲合作社增加了收入的同時,很好地宣傳了合作社,爲以後發展採摘旅遊奠定了基礎。

今年,無花果銷售情況可觀,該合作社社員中的17名脫貧戶種植無花果人均收入達2.5萬元以上。除此之外,入社貧困戶還有分紅、獎勵、過節補貼、優秀員工獎金等福利。

談及今後的打算,田偉說:“我們後續會擴大種植規模,建立3000畝至5000畝的標準化、規範化、現代化無花果種植基地;加大與內地電商平臺的合作,同時把好產品質量關,不僅讓消費者成爲特色農產品的‘頭回客’,更成爲‘回頭客’;打造特色旅遊品牌,從建設特色無花果小鎮開始,創造一條利用現代化農業優勢帶動旅遊業發展的新型發展之路。”(兵團日報駐十四師記者站 劉秋月)

(來源:學習強國“兵團”學習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