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约翰 D 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是美国著名的石油大亨和世界首富。1839年,洛克菲勒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年幼时就在外打工谋生,他天生对财富敏感,进入社会后不久就积累了一笔资本。而后,他瞄准了石油这个风口,力求在这方面有所成就。1870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洛克菲勒就创建了石油公司。二十年后,洛克菲勒的公司员工已超10万,事业蒸蒸日上。后来,洛克菲勒一度垄断了美国90%的石油生意,成为全球公认的石油大王。可见,洛克菲勒的确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

有人认为,资本家的钱都是不干净的。但不少人认为,为人谦逊、低调沉稳的洛克菲勒的钱是世界上最干净的。曾经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将洛克菲勒视为唯一的偶像,学习了他不少思维理念和经商之道。除此之外,洛克菲勒还是一个慈善家,他认为他所赚的财富并不是他自己的,他只是上帝派来的财富管家,主要任务就是将金钱都汇聚起来,然后再按需分配给其他人。因此,他非常热衷于做慈善,捐助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诸多百姓。

古话常说:“创业容易守业难”。或许洛克菲勒早就深谙此理,因此特别注重子女人格的培养。他将他一生的经验浓缩成了38封信,留给了家族后辈。100多年过去了,洛克菲勒家族人才辈出,依然在世界上傲然挺拔,而这与家族所秉承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洛克菲勒就是这句话的忠实践行者。他在特立独行的同时也保持和优秀的人交往,在出入社交场合时也注意远离与他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他始终认为,和什么样的交往,最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他从年轻时起,就拒绝同两种人交往。

第一种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

这类人要不觉得上天对自己不公,要不就觉得自己先天条件不够,认为干事创业仅属于那些被上天眷顾的幸运儿,他们坚信自己只是这个时代的边缘人,所以,他们甘愿守着一个无风险、有保障的岗位,整日思考的就是怎么少做事、多赚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生活早已失去了新鲜和乐趣,浑浑噩噩度日,尽管不满现状,但他们还是不愿意改变。他们认为改变意味着风险、挑战,甚至竞争,而他们,既然不是幸运儿又怎会竞争得过别人。所以,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安于现状。

可是,有智慧的人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也明白时不待我的真正内涵,他们不会哀叹命运不公,只会反省自己是否方式不对或不够努力。这类人不会让负面情绪消耗自己,随时都处在一种备战的状态,想着要怎么实现自我价值,怎么造福他人,怎么为社会做贡献。事实证明,成功只会青睐这种人。而与这种浑身都带着正能量的人交往,才会被这种能量吸引和感染,才会有勇气、有动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而不是妄自菲薄、顾影自怜。

第二种人: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的人

这种人也有远大的志向和宏远的抱负,也曾用心制定计划、谋虑未来,但他们总是止步于眼前的一些小困难。其实,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面临诸多阻力和问题,有的人咬咬牙将这些问题克服了,也就跨过去了,但有的人意志力不够,也总爱抱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久而久之,就将志向和报负抛之脑后了,甚至连计划也忘得一干二净。等到夜深人静或独自发呆时,才猛然想起,自己曾制定过计划,可是时间不等人,等想起来时,实现计划的最佳时间可能就过了,或者是备战计划的时间已经不够了。这类人做事就是典型的虎头蛇尾,一开始三分钟热情,而后意志慢慢消沉下去,开始自暴自弃。

这类人可怕的地方在于,他们表面上斗志满满,却不愿付诸实际行动真正干大事的人,不仅要表里如一,更要知行合一。和这类人待久了,会觉得他们天天都在忙,但最后却是一事无成。

洛克菲勒用他一生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干一番事业,必须要持之以恒,也要找到志同道合、给你动力的诤友、挚友,而不是只会消耗你精力的狐朋狗友。那么,怎样辨别挚友和狐朋狗友?可能年纪尚轻的你还不会识别,亦或是碍于面子或人情不便拒绝或靠近,不过没有关系,洛克菲勒已在《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一书中将突破这些思维障碍的方法都教给你了,快学起来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