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犯错且屡教不改时,家长都是如何教育的呢?

有些家长会选择用思想教育感化孩子,苦口婆心的给孩子讲大道理;还有一些家长就简单粗暴了,直接上手就开始揍孩子,揍到孩子听话为止。

打孩子虽然效果立竿见影,但却容易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并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虽说我国有句俗话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但这句话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摒弃了,因为打骂孩子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家长教育的无能,不能通过沟通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只会付诸于暴力。

打骂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要比你想象中大,不少性格存在缺陷的孩子在长大后都表示,让自己感到不幸福的根本原因就是小时候所遭受的家庭暴力。它摧毁孩子的安全感,摧毁对父母的依赖和信任,成为一生性格缺陷的开端。

特别是下面几类孩子,打骂对他们来说并没有效果,还会对他们心灵造成巨大创伤,越打越糟糕!

1. 满12周岁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叛逆期,喜欢与父母作对,并且自尊心强。如果父母总是打骂他,会更加激起他的叛逆心理,甚至离家出走。

2.与父母关系不好的孩子。孩子本身与父母比较疏远、不亲近,你的打骂只会让他离你越来越远,他内心缺乏关爱,性格容易扭曲。

3.过于内向的孩子。孩子过于内向,不管什么事都憋在心里,这类孩子也不能打,因为他天生比较敏感,打骂只会让他变得更加压抑,不愿意和外界沟通。

4.孩子心情已经很低落的时候不能打。在孩子遇到挫折、心情低落的时候不要打,因为那无疑是雪上加霜,让他更加痛苦。比如孩子因为粗心没有考到第一名,本身已经很难受了,家长再打骂责怪他,会让他更加伤心。

5.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要打。有些家长就是管得太宽,孩子大事小事都要掌控,孩子不听就开始打,这是错误的。孩子交朋友、穿衣服、兴趣爱好等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不必有太多的干涉。

但有些家长会觉得,自己家孩子屡教不改,苦口婆心讲大道理对他没用,打又打不得,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呢?

给孩子的惩罚并不局限于打骂。家长提前给孩子设定好界限,告诉他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用简单通俗的话让孩子明白他要守的规矩;

接着告诉孩子,一旦他触犯了界限,那他就会受到惩罚,比如被没收零食、没收一周零花钱、三天不许看电视等,这些惩罚措施既能让孩子长记性,又不会像体罚那样给孩子身心造成伤害。

规矩一旦制定,那家长就要严格执行,千万不能心软,否则只会让孩子认为规则是可以随意破坏的,增加管教难度。

当孩子犯错时,家不要先急着责怪和教育孩子,而是要先聆听孩子的需求,明白孩子的犯错的原因和最终诉求,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改正坏毛病。

芸芸高级育婴师,专注于孩子早教、幼儿护理、宝宝心理发育、亲子成长等多领域。从备孕到孕期,到宝宝平安降落,芸芸一路伴您和宝贝一起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