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最有價值行業趨勢信息

距最近一次折戟A股近三年後,號稱“精神病第一股”、並因曾在港股招股書中表示“中國現時有超過1.8億人患有精神疾病”引發熱議的康寧醫院,又再次向A股發起了衝擊。

日前,浙江證監局官網披露康寧醫院的輔導備案文件,國泰君安對其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予以輔導,昨日晚間,康寧醫院董祕王健回應關於公司在A股上市及具體板塊的問題時表示,目前沒有明確的計劃。不過,如若這次康寧醫院能成功撬開A股大門,其將成爲“H+A精神專科醫院”第一股。

公開資料顯示,康寧醫院成立於1998年,是我國最大的民營精神科醫院集團,公司總院溫州康寧醫院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家三級甲等的民營精神專科醫院,其建立了“中心-衛星”模式拓展至醫療機構網絡,以總院康寧醫院爲中心,將醫療機構網絡拓展至溫州市的蒼南、永嘉、樂清、平陽等地,並進一步拓展至浙江省麗水市、臨海市、衢州市、浦江縣等地,截至今年6月底,康寧醫院自有醫院增至23家,其中包括1家獨立設置的互聯網醫院(怡寧心理互聯網醫院),運營牀位數增至6853張,集團員工人數3136人。

此外,康寧醫院還擁有溫州康寧司法鑑定所,提供司法鑑定業務。其主要職能爲確定精神狀況、確定法律行爲能力、確定法律關係、評定精神殘疾等級、鑑定心理殘疾以及就保外就醫確定心理殘疾。

康寧醫院的創始人是管偉立,其直接持有康寧醫院1835.03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24.31%;其配偶王蓮月直接持有公司379.45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5.03%。二人合計持有公司29.34%的股份,爲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管偉立曾提出精神科領域一個變革性的理念:從關病人到管病人。康寧的總院溫州康寧醫院1998年正式開業,該醫院首次在國內打破了傳統精神專科醫院設計理念,將醫院建設成一個既有開放式,又有封閉式管理的精神專科醫院,病人則會根據不同的病症來做分級管理。此後,這一理念用於康寧所有的醫院中。

即使有着先進的設計和管理理念,但是康寧醫院依然在A股之路上頻頻受挫。

2015年11月,康寧正式登陸港交所,成爲精神疾病領域首個登陸港股的上市公司,第二年,康寧醫院開始啓動A股上市征程。

2016年12月,康寧醫院就A股發售向證監會提交了申報稿,2017年3月和7月,康寧醫院因更換法律顧問和簽字律師離職等原因兩次中止審覈,直至同年12月,康寧醫院才重新啓動A股IPO。不過,2018年1月,第十七屆發審委未通過康寧醫院的首發申請。

實際上,關於H股上市後爲何還要如此執着地發行A股,康寧醫院相關負責人曾對此表示:康寧醫院的主要業務位於中國境內,A股上市將有助於提升品牌影響力,加強對優秀醫務人才的吸引,推動業務發展;同時,公司將擁有兩個融資平臺,可以通過股權、債券等多種靈活的融資渠道幫助公司快速發展。如果康寧醫院成爲A+H上市公司,將成爲滬港通標的,境內投資者將可以通過滬港通機制投資公司H股股票,有利於緩解H股股票流通性不足的問題。

還有業內人士分析,“康寧醫院本身不缺錢,且效益很好。至於一定要A股上市,很大可能是其收購的很多收取託管費的子公司、子醫院是採取的溢價,只有上市募到資,才能攤薄成本。現在的問題還是在於,康寧醫院體系有大量同一控制人名下的體外關聯公司,如果不打包進上市公司面臨同業競爭的問題,如果打包進來面臨對價,早期虧損影響PE和潛在的利益輸送問題。”

據康寧醫院業績報告顯示,2016-2019年,其營業收入分別是4.15億元、6.66億元、7.46億元、8.61億元,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爲5119.86萬元、4907萬元、8059.6萬元、5728.9萬元。

今年以來,儘管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但康寧醫院的業務仍保持了增長,上個月披露的半年報顯示,康寧醫院上半年實現營收逾4.65億,同比增長22.8%。其中自有醫院運營收入爲4.39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加21.8%。同時,在2020年上半年的財務情況中,治療及一般醫療服務佔自營醫院收入的72%,銷售藥品收入佔醫院收入總比23%。因精神心理科的特殊性,門診藥收入佔門診總收入的78%。

10月6日,康寧醫院又發佈公告稱,今年前三季,該公司住院牀日數163.64萬,同比增長21%,門診人次數目20.16萬,同比增長22.6%。第三季度,住院牀日數60.6萬,同比增長22.8%,門診人次數目7.58萬,同比增加29.6%。

另據康寧披露的戰略規劃來看,通過聯合醫藥電商平臺提供處方服務和互聯網醫院複診開藥,依靠“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服務新模式,康寧醫療正逐步建立起互聯網醫院、醫生集團、藥品供應鏈、醫療信息化爲主體的互聯網心理健康管理平臺,不知道這是否會成爲康寧醫院衝刺A股的一個新亮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