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延 南

編輯:江 嶽

25年前,尼葛洛龐蒂在《數字化生存》一書中預測:計算不再只與計算有關,它決定我們的生存。

如今,數字化浪潮已經將各個行業席捲。數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影響着商業形態,也改寫着無數小人物的命運。

當時針指向12點,夜幕籠住城市,白日喧囂逐漸退去。

重慶黃氏小海丁燒烤,老闆孫歡的一天才剛剛開始,他要和燒烤店一起,戰鬥到凌晨兩三點;上海Wakeme合夥人郭嘉驪結束一天的工作,盤算着這個季度的營業額情況。

瀋陽,紫薇星酒店老闆張芳剛剛到家,躡手躡腳開門,擔心吵醒熟睡的丈夫和女兒;四有青年米粉店創始人趙剛仍在電腦前,查看分店的營業數據,準備第二天晨會內容。

數字時代中,他們有了共同的新身份:數字化運營師。區別於那些憑藉感覺與經驗前行的創業者,數據成爲他們商業決策的基礎,也爲他們帶來了更興隆的生意和更遼闊的前景。

以下是他們的故事:

三年前30家店,明年開到300家,他將“燒烤攤攤”做成了大夢想

——孫歡,重慶擼博士餐飲創始人、外賣運營師,從業7年

2014年,孫歡25歲,他開了重慶首家微信點餐燒烤,店名爲黃記。

正是這一年,美團外賣傳單發遍了整個城市,上面寫着“請你喫飯”和巨大優惠。這是美團外賣進入重慶的第一年,孫歡打算抓住這個機會,成爲全國第一的燒烤外賣。

父親不看好:“讀什麼大學嘛,出來就擺一個攤攤!”

孫歡自然是不服氣,“我是在玩互聯網,我要做大事情的,你居然說我是在擺攤攤?”他頭也不回,倔強往前走。

他喫到了這波紅利。

外賣店成本很低,又趕上互聯網外賣風口,孫歡的“攤攤”店兩三個月就做回了本。他還搞起了合作店,三年時間,在重慶擴張到近30家,還拿到了美團外賣的品牌標識。

變故也隨之而至。

因爲被美團巡店的工作人員發現,店鋪外桌椅隨意擺放,展示櫃裏的食材也凌亂無序,孫歡的燒烤店失去了品牌標——這意味着降級。

孫歡感受到了壓力。他消沉了兩週,一度不知道如何向合作伙伴交代,每個夥伴身後,都是一個在等待收入的家庭。

有人點醒他:你們有團隊,不如重新做。

他如夢初醒。很快,他外出學習了幾個月,回來就搞起了大整改:門店形象要完全合規,餐品要標準化,肉串長度達到14釐米,重量16克,並制定配方,嚴格控制作料配比。

此外,他還爲“攤攤”申請了更有辨識度的品牌標:“黃氏小海丁”。

從危機中找到出路的孫歡明白了,半路出家或許能管理一兩家門店,但管一兩百家店,需要更專業的本事。於是,他着手搭建一個數字化的運營體系,隨時跟蹤各門店的數據,根據異常情況,進行靈活調整。

現在的孫歡,每天會將各分店的數據打出來,整理成一目瞭然的曲線圖,從訂單數、轉化率、客單價等多維度分析店鋪的運營情況,針對遇到的問題制定解決方案——他從攤攤店老闆,轉型成爲了外賣運營師。

數據給了他新的底氣。

“我們建模已經很成熟了,外賣做80單就能保本,超過80單就能賺錢。一個店賺不賺錢,從單量就能看出來。”孫歡算得很清楚,“現在130多家店,5月到8月盈利率超過92%,剩下8%的店可能是纔開半個月,或者單量太低。”

2018年世界盃期間,啤酒與燒烤訂單暴漲,他的燒烤店訂單過萬,“從來沒想過萬單,你懂不懂那種意外驚喜感覺?”

孫歡享受這份成就感。他和別人說話時,總帶有勵志能量,有老同學問他是不是在做傳銷。

如今,他的燒烤店已經開了214家,計劃明年開到300家。2017年陷入低谷時,他擁有30家門店。四年時間,他把門店數量增長了10倍。

父親偶爾會來辦公室看他,有一次帶着笑告訴他,“你這個事,選的挺好”。

時至今日,他仍記得剛開始做燒烤時,親自跑腿送外賣。有時,一晚上只有五六十單,他也會興奮得不得了,“送餐真的很開心,爲自己的大夢想去奮鬥的時候,真的不會感覺累。”

那時,孫歡最期待送餐時可以淋一點小雨,“感覺那樣很有範”。後來,他也忘了那場雨最後有沒有下。

從創業者“改行”到新職業:年薪百萬不是夢

——郭嘉驪,Wakeme美業數字化運營師、從業3年

美業數字化運營師郭嘉驪,清楚記得被否定的失落。

她曾經與朋友合夥開了一家美甲美睫中心。合夥人未曾從事過美業工作,單純想把女生喜歡的事變成事業,但對方沒有開店經驗。而郭嘉驪曾開過美甲店,兩人正好互補,郭嘉驪還可以把美甲店的業務合併過來,通過老客戶爲新店引流。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美甲氣味刺鼻、粉塵飛揚,與注重整潔的護膚店格格不入。新店選址也欠妥,周邊住戶中老人和孩子居多,有消費能力的女性較少,很多老顧客也因路程遠而不願前來,店面開張後,連續幾個月都沒有生意。

管理不當、選址欠缺、線上運營經驗不足等原因,新店以失敗告終。

父母原本就不同意她開店,這下更反對,“我早就和你說過不要創業了。”父親一句話,一度讓郭嘉驪崩潰。

但她沒有喪太久。在生意場上,畏懼是屬於弱者的。

她開始拼命工作,深入學習,認真分析失敗原因,比如品類太雜和選址錯誤,都是致命問題。

帶着過往經驗再出發,郭嘉驪有了更多底氣。

新的規劃也很快出爐。她和新團隊學習,重新規劃了更加精細的產品定位,又在反覆研究商圈熱力圖之後,選了一個市口的位置。

重啓後的門店,一切都在向好發展。她和六位同事,組建了上海 Wakeme 容顏管理中心數字化運營中臺,服務門店的線上運營團隊。

他們會對門店在美團和大衆點評的展示頁進行包裝,提高線上轉化率;會回看每一家門店的經營數據,分新客和老客,計算復購率;會根據多個維度的數據,制定大衆點評推廣通的投放策略,根據不同門店位置、不同時間段、不同預約情況進行調整。

她們變成了數字化運營師。

這是數字化時代孕育的新職業。美團近日發佈的《2020 年生活服務業新業態和新職業從業者報告》顯示,44.4%的商戶具有相對專業的線上運營能力,這類商戶平均約需要 1-2 名數字化技能從業者。

這些專業人才,便被稱爲數字化運營師,包括有外賣運營師、餐飲運營師、酒店收益管理師、民宿運營師、美業運營師等。數據顯示,美團平臺上活躍商戶的數字化運營人才需求總量在279-558萬人之間。

郭嘉驪十分看好這一新行業,“這個職業非常有實用、有前景,如果發展得好,年薪百萬不是夢。”她計劃把分店開到更多城市,讓曾經的員工可以回鄉開店。

她曾經帶的第一個團隊,很多成員已經成爲分店店長。這是她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2020年,疫情陰影下,Wakeme被迫歇業。但很多皮膚敏感的人因長時間戴口罩而爆痘,在復工之後便前來預約。8月,店裏預約爆滿,每天晚上的黃金檔都預約不上。郭嘉驪知道,她一直堅持的這條路,終於走通了。

8月24日,她在朋友圈發了一副自己畫的油畫。在漆黑背景中,鋼鐵俠眼中亮起光芒,堅定地直視前方,英雄無畏黑暗。

郭嘉驪配文調侃說,“認真起來,自己都害怕。”

美團入住率一旦不足30%,就要優化經營了

——張芳,紫薇星酒店店長、酒店收益管理師、從業8年

瀋陽紫薇星酒店的店長張芳,經常半夜十二點纔回家,在店裏苦學經營課程。

女兒今年高考,而她比女兒學得還要刻苦。

2012年,她在遼寧省新民市開起了一家酒店。彼時,當地沒有大型連鎖酒店,本土酒店仍有市場紅利,前三年酒店入住率一直在100~110%之間。

兩年多後,張芳她準備開第二家店時,新民市出現了一家如家,這意味着小縣城中酒店行業進入了新的競速場。酒店生意下滑,張芳也有了危機感。她決定在學習裏找答案。

學習過程磕磕絆絆,張芳在網上四處找酒店運營的課程,買機票去各個城市聽課,如同一隻無頭蒼蠅。

2015年冬天,張芳飛到西安,橫越1000公里參加一個收益管理的課程。那天天氣很冷,一羣創業者聚在一起大聲喊口號,“感覺像進了傳銷一樣”。

西安之旅算是一次失敗的求學經歷,但張芳對學習仍然執着。後來,她接觸到了美團酒店學院店長班,每期課程會有講師針對商戶運營上產生的問題做解答。張芳有時忙起來,就用手機錄播課程,閒下來再聽。

“我經常和別人說,我找到了組織,這可能是我人生中的第二個大學。”張芳說道。

課程中說,要注意顧客入住體驗,要有差異化。根據不同季節和節假日,她在房間搭配不同的鮮花和水果,有時設計成水果插畫,有時將毛巾設計成20多種動物形狀,“能提升客人的主動好評率,激發大家分享朋友圈。”

她有一本關於美團收益管理的“紅皮書”,來來回回翻了四遍,書上滿是她的筆記記號。一位廣州朋友來找她玩,直接將書搶走。

2019年初,數字化運營開始風靡。張芳只知數據,不知數字化,又開始了學習,雖然那時的她,並不知道數字化運營,會不會是時代匆忙吹過的一陣風。

“之前,我們的運營完全是憑着經驗來,學習數字化管理運營以後,我發現通過分析美團酒店PMS(酒店管理系統)上的數據,可以更專業和準確地解決一些問題。”張芳說道。

她以標籤來劃分客人,一類是內在標籤,包括習慣、性格,另一類是外在標籤,比如商務人士、企業官員或學生,“標籤生成的大數據,就是我們的用戶畫像,進而對價格策略和服務策略進行數據化呈現,這是有必要的。”

如今,酒店30%-40%的客人都來自美團,對張芳而言,這是條警戒線,“如果美團引流客人達不到總體的30%,我就會去找原因。”

數據正在成爲張芳們經營酒店的工具——從2020年1月到9月,美團大學研發的針對數字化運營師的培訓課程已經超過2000門,課程瀏覽次數達到 1.47億,培訓人次 1200 萬,張芳正是其中之一。

而這門新職業的身份價值也正在逐漸被官方認可。美團大學正在聯合各行業協會,共建生活服務業數字化人才團體標準,預計 2020 年年底前,會完成外賣運營師、基於互聯網工具的餐飲運營師和餐飲品牌營銷師等十餘個數字化運營崗位的人才標準體系建設。

張芳即將步入40歲,但她並未打算停止學習的腳步。她計劃再開一家酒店,做當地“最大最好”的一家酒店。相比五年前看到如家開業時的畏懼,此時的張芳更爲自信。

時間會給她一張滿意的答卷。

人效2000/天,加盟5個月回本,用數字化邁過餐飲創業門檻

——趙剛,四有青年米粉創始人、餐飲運營師、從業4年

四有青年老闆趙剛還記得自己的第一家餐廳。那家餐廳有三層樓,裝潢氣派,花了他和合夥人240萬。

公關公司出身的趙剛,頗有品牌意識,他在正在裝修的外牆上,畫上巨大LOGO和二維碼,積累起了第一波私域流量。

當時工地的牆角,有一株從岩石縫裏鑽出的綠苗。趙剛在旁邊畫上品牌IP形象,一隻帶着雷鋒帽的小狗,手持噴壺,向樹苗澆灌。畫旁配文,“給夢想澆點雞湯。”

在80%淘汰率的餐飲市場中,半路出家的趙剛正如巖縫中的小苗:初生,脆弱,但蔥綠奪目,頑強生長。

大店模式在後來被放棄。趙剛意識到,小店生命力更頑強,輕投入,快回本,能快速複製經營模式。

趙剛賺了一筆快錢,但他並不開心。原本,他辭職創業是想改變一個行業,如今卻只是開了幾個小店。

四有青年品牌打響之後,越來越多人找來,想加盟米粉店,趙剛發現了新機會。

在趙剛看來,小店更需要通過數據精細化運營。“今天來多少貨、用了多少貨、剩多少貨、門店利潤多少,系統算完後各個門店店長再進行復盤。”基於數據分析,再去優化成本、提升效率、做營銷活動,其實是個開源節流的過程。

此前,四有青年曾經使用美團開放的API接口,自研收銀系統,“但做軟件和餐飲是兩碼事,後來果斷放棄了,改成使用美團開放平臺分析經營數據,完成整體數字化改造。”

趙剛知道數字化運營是趨勢,便一點一點和團隊不斷學習並總結自學,通過分析各項數據指標,爲門店提供決策支持,努力向餐飲運營師靠攏,儘管那時並沒有太多人注意到這個新興職業。

變化正在發生。

越來越多商戶意識到數字運營的重要性,今年,美團大學餐飲學院牽頭髮起的《基於互聯網工具的餐飲運營師職業能力要求》團體標準,在中國烹飪協會立項發佈,四有青年也參與了團標制定工作。該團體標準對餐飲運營師的概念、基本條件、專業知識、工作經驗和職業能力的要求,都做出了清晰釐定。

這意味着,作爲新興職業,餐飲運營師將會有規範的標準。

四有青年正在成爲受益者。在數字化運營助力下,每家四有青年的門店人效可以穩定在2000元/天。比如一家店需要6個人,這家店每天大概能賣出1.4-1.5萬的營業額。

“我希望讓加盟商10萬塊以內自己創業,每個月能賺2萬,拋去自己工資和其他成本,四五個月就回本了。”對趙剛看來,四有青年更像是一個平臺,幫助有理想的人邁過門檻。

迎向數字化浪潮的趙剛,時常感到緊迫,“不像英國首相那部《至暗時刻》電影,爆發聚焦在某一個點,但你稍微一慢,這個時代就過去了。”

在大時代中,趙剛也找到了他個人的價值。他曾將“改變行業”的豪言寫成了發言稿,媒體刊發爲報道。如今,他已不再那麼想。

他寧願多做一些事情,讓那些追隨他的人更安心一些。正如李誕在《奇葩說》上的辯詞,“近處的哭聲都不管,還管得了原遠處的哭聲嗎?”

趙剛將創業形容爲愛情,總想着波瀾壯闊,到最後都是柴米油鹽。

結語

2019 年,美團平臺上的生活服務業新業態交易額達到4837.4 億元。

活躍在各個行業的數字化運營師,正在成爲這一數字背後,越來越壯大的隊伍。

這是一條無人走過的路。

有人認爲,他們的選擇太超前,轉型更顯孤勇。但潮水流動的方向,只有身處其中才能清楚感知。也是他們的啓程,讓630萬美團活躍商戶,有了更多可能,在數字時代的迷航中找到目標與前路。

當新職業成爲新常態,那些無畏前行的人,也就看到了晨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