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中行,交行因爲校園招聘筆試問題接連上熱搜。

當時,有人調侃,接下來其他大行會不會輪流上熱搜?

果不其然,昨天農行喜提熱搜,難度堪比“最強大腦”,今天工行也被吐槽,“招的是視力好的數學家”。

01.網友:招總行行長???

根據幾個大行的卷子,我們來總結一下考點,大致包括:

三層矩陣、粒子的靜態能源公式、不定積分、高等數學、太陽系天體運動原理、洛朗級數、線代、伽利略衛星、仰韶文化、網絡爬蟲技術、區塊鏈、DES加密算法、人造衛星半徑、粒子的靜止能量、隨機變量分佈函數、凡爾賽合約、唐朝的現代主義、缺口管理、開源軟件、海水循環、微處理器、原子的K殼層…

居然沒涉及到醫學知識,還是差點意思。

題難沒關係,“不懂選C”是這麼多年大家的應試默契。但拼手速,就是個體力活了。

來看看中國銀行2021年全球校園招聘筆試的題量。據悉,不同崗位考試時長不同,比如營業網點類140分鐘、金融科技類和金融綜合類均爲180分鐘、信科+金融綜合/營業網點類220分鐘。

其中,金融綜合類的考題有297道題,平均約36秒做一道題。

這裏建議“最強大腦”可以舉辦一期「銀行專場」。從各行抽籤選手參賽,前幾季冠軍全往後站,隨便一位櫃員都有可能永久守擂。

順便提個醒,以後去銀行辦業務,大家都放尊重點,手腳方便的話鞠個躬作個揖。不爲別的,就爲他們身上那些沉甸甸的知識。

試想,一個普普通通的職工都有這個水平,那行長的能量豈不是要超出五行?

02.銀行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複合型人才”嚷嚷了很多年,真正體現在人才選拔上的,莫過於銀行。

那麼,銀行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根據這幾次熱搜考題,我斗膽總結了一下幾樣必備素質:

▍全能

這點不用說,大家都懂。

爲什麼要考天體物理、海水循環、仰韶文化…你以爲當櫃員只是辦卡、數錢、拉存款、開通ETC嗎?

NAIVE!

你不僅要做業務,還需要修設備、找物資、辨人像、拍視頻、推銷日用品…這些大隱隱於市的技能,只有通過正常人看不懂的考題才能甄選出來。

▍情緒穩定

拼服務,海底撈在銀行面前還是遜色。

畢竟,喫火鍋大家都開開心心的,可是到銀行辦業務的時候發現自己卡里的數字那麼不給力,氣不打一處來,不得有個撒氣的地兒。

你說,不就是做幾道題,脾氣一上來就把電腦砸了,那以後哪還有耐心伺候客戶。所以,這兩三百道題,考驗的不只是知識儲備,還有情緒穩定。

每一道題的背後,都是對心理底線的試探,銀行的良苦用心這就體現出來了。

▍運氣好

有網友則表示:“八成靠蒙,連英語題都得蒙,數學題就更不用說了,前面時間緊張,後面時間又多,太不合理了。”

什麼意思呢?反正都是蒙的,誰蒙對了算誰的。

大家都知道很多銀行在資本市場的操作堪稱魔幻。能在這種不講道理的考試中憑運氣C位出道的人,顯然就是銀行需要的交易之魂。

03.銀行櫃員何去何從

以上,純屬夢話。

扯點正經的,銀行現在最想要的人才,是啥樣?

公開數據顯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以及交通銀行今年計劃招聘總計超6萬人。從五大行的招聘類別來看,金融科技人才需求大幅提高。

從人才戰略來看:

工行的招聘崗位類別中,單列了一項“科技菁英計劃”;

建行招聘計劃中,有一類別叫“科技類專項人才”;

中行則是通過其總行直屬機構信息科技運營中心招納金融科技人才;

……

從校招崗位來看:

建信金科計劃招聘共計1000人;

中銀金科總招聘量700人,以金融科技崗爲主;

工銀科技主要集中在技術崗、設計崗、產品運營;

……

另外,從各行發佈的半年報來看,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不減,其中一項就是對金融科技人才的儲備。

現如今一場搶奪金融科技人才的戰爭已在全國各地打響,不少地方政府也開始下場“搶人”。

伴隨金融科技對櫃面業務替代程度的日益加深,櫃檯減少,不是個別銀行的現象,早已是一種社會趨勢

銀行櫃員的存在感逐漸被削弱,金融科技大行其道的當下,每一個從業者都被裹挾其中。

未來銀行會選擇怎樣的發展形態?什麼樣的人才能夠得到銀行青睞?櫃員如何轉型?這是當今銀行從業者或者有意邁入銀行體系的應屆生都需要思考的話題。

學無止境,似乎更適用於當下瞬息萬變的時代裏。倘若我們暫時無法抽身、或者並不想離開這座“圍城”,那麼順應變局,實現自我轉型與突破,也未嘗不是一種智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