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加優秀,無論在什麼場合,都能成爲焦點,但實際情況可能恰恰相反,很多時候孩子在人羣中,只是某一個人的“小跟班”,別人讓孩子做什麼,他都沒有一點怨言,還屁顛屁顛的。

朋友的孩子洋洋三歲了,有一天,朋友帶洋洋到公園裏玩兒,洋洋找其他孩子玩兒了,朋友坐在石凳上,觀察一下,看看孩子們都在幹什麼。

看了之後,朋友有些鬱悶,因爲洋洋像一個“小跟班”一樣,對其他孩子的命令唯命是從,不敢怠慢,別的孩子卻像一個指揮者,一直對別人發號施令。

那麼孩子總愛當“小跟班”,怎麼回事?

其實“小跟班”的場景很常見,比如見得最多的,比較小的孩子愛和比較大的孩子玩,年齡小的孩子就像一個小跟班,還有性格靦腆的孩子和強勢的孩子玩兒,靦腆的孩子像個小跟班,等等。

幾乎孩子當了小跟班後,都沒有不高興的時候,而是很喜歡聽從命令,好像很喜歡被指揮一樣。

看到這個現象後,很多家長都比較擔心,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其中的原因父母要知曉,別不懂!

原因一:當父母不在身邊時,孩子感覺周圍的一切都十分陌生,一點安全感也沒有,因此孩子想獲得一些安全感,就會找願意和自己玩兒的人,這就是一種依附心理,希望被重視的心理,只要有人陪了,孩子就會變得特別依賴這個人,那麼孩子就自然成了小跟班。不過父母們不用過於擔心,當孩子慢慢長大後,有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孩子一起玩兒的時候,就希望平等相處了,不希望被指揮。

原因二:孩子們相處的時候,不乏出現強欺弱的情況,那麼孩子想要被保護,不想被欺負,就會找強者當靠山,成爲別人的小跟班。

原因三:孩子跟隨別人的時候,會去模仿,別人做什麼,孩子做什麼,從而成爲別人眼中的小跟班,不過這個過程並沒有什麼不好,可以讓孩子學習到更多,比如基本常識、與人交往的方法等等。

瞭解了原因後,家長就不要過於擔心了,看到自家孩子像個小跟班一樣,也不用去阻止,只要做好這幾點就可以。

首先明確孩子不是被強迫的。當發現孩子成了小跟班後,家長要第一時間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是不是被強迫的,如果孩子只是自然而然的當了小跟班,這種情況下不用去打擾孩子,如果孩子有苦難言,家長就要介入了。

其次教會孩子不要和壞人玩兒。因爲孩子當小跟班時,會去模仿對方的行爲、語言,那麼對方比較壞的話,孩子會學壞,所以家長們要當心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