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作者/徹諾

來源: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清華是王興、王慧文的母校,也是美團“不設限”基因開始的地方。

近期,美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再次回到清華,用3個故事聊了聊 “不設限”。

“對於一家公司來說,不要用‘核心競爭力’這種概念把自己束縛住,給自己設限。最重要的只有兩個,第一個是捕捉真正行業機會的能力。第二個是發現行業機會之後根據行業需要的能力,快速學習去建設這個能力。” 在王慧文看來,商業中常講的“核心競爭力”,便是典型的“設限”。

外界看美團“很能打”,背後正是“不設限”的方法論。人才、組織和戰略,是無法割裂的三項,讓組織和人才持續學習,建設新能力,是美團頂層戰略佈局得以從構想到實現的關鍵因素。

人才成長“不設限”,美團發展“不設限”,那麼“不設限”到底是什麼?他們是如何做到“不設限”?這對創業者、對行業有什麼參考價值?

1

不設限的內核:尋找最接近真實的規律

2017年,美團創始人、CEO王興在《財經》專訪時提到“太多人關注邊界,而不關心核心”。他說:“萬物其實是沒有簡單邊界的,所以我不認爲要給自己設限。只要核心是清晰的——我們到底服務什麼人?給他們提供什麼服務?我們就會不斷嘗試各種業務。”

這個“核心”,正是事物背後的規律和本質。在清華的分享中,王慧文用創業中遇到的真實故事,闡述了美團文化的重要內核——發現並遵循規律。

2005年,以博客爲代表的Web2.0概念推動了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標誌着互聯網新媒體發展進入新階段。當時較爲主流的產品,都在強調兩點理念:一是無邊界、跨越時間和空間,二是用戶需要脫離熟人社交圈和日常生活標籤,表達自己的情緒。換句話說,SNS領域中,陌生人、匿名社交是當時絕對的主流趨勢。而此時的王興和王慧文,卻做起了基於真實身份、現實社會好友關係的社交網站。

2005年校內網上線後,因爲沒錢大規模推廣,王興和王慧文先拉朋友使用。王慧文回憶:“我們那個網站功能很少,沒有錢吸引很多用戶來,我們就跟很多朋友說,我們做了一個網站,你可以來試一下。到2005年底,前面開發的一版網站大概有兩三萬人。”

接下來,他們發現了“異常信號”:他們的產品沒什麼功能,也沒有做營銷推廣,但用戶每隔一段時間便會回到這裏——這看起來不符合常理。

於是,王興和王慧文探討研究這個現象。“我們討論挺長時間,最後說用戶之所以用我們,而沒有很快離開,可能是因爲我們沒有錢做推廣,導致來的這些人都是我們的朋友,他們再拉他們的朋友來。”

“既然他們覺得是他們的朋友,即使沒有功能也來;如果有一天這個網站是有功能的,而且都是他的朋友,他是不是來的頻率越來越高。”得出初步的邏輯和規律後,他們決定要做個基於真實社會關係的、真實身份的社交網站,哪怕與當時互聯網主流理念相悖。

隨後,爲了堅持真實身份社交網站的定位,他們花了大量精力,通過產品設計和運營手段扭轉用戶習慣。最終校內網憑藉清華、北大、人大等高校接連舉辦數個需要實名認證的線下活動,通過星級用戶激勵等手段,轉變了用戶行爲,讓校內網獲得成功,成爲當時SNS行業的領先者。

從這個簡單故事看出,發現並堅定應用規律,是王興團隊創業以來的文化和做事風格。 

王慧文這樣解釋他們的團隊文化:“我們是花大量的時間來分析一個行業,分析用戶的行爲,分析社會的變化,發現有power的規律。如果這個規律跟當前主流看法不一樣,我們並不關注主流看法,而會堅定把我們發現的規律在企業管理、產品技術之中應用,把這個能量最大化。就我們過去觀察看,如果你真的這麼幹了,一段時間之後大家認識到你的做法正確,整個行業的做法就會被你扭轉。很多人會覺得這才正常,而原來的做法是錯誤的。”

提煉規律,應用實踐,檢驗真僞,這些流程指向的,便是找尋真實問題答案的心法。王慧文認爲,一個公司的文化,是最開始那些人塑造的,並會一直傳承下去。這樣的做事方法和文化,一直從校內延續到了美團。

2

不設限的方法:快速學習,做π型人才

“很多面試的同學、投資人、媒體等都會問,你們公司主要競爭力是什麼?”王慧文他們與其他創業者一樣,經常被問到這個問題。而他們要撕掉的概念中,也包括了“核心競爭力”。

王興和王慧文都是清華大學電子系畢業,兩人的軟件水平當時不如科班出身的人。“在2006年,做一個社交網站是一個很有技術含量的事情,在此之前沒有人做這個東西,就是因爲成本支撐不了。面對這樣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事,我們卻是個技術半路出家的團隊。” 

而反觀他們的同行,技術強,有錢,但產品卻做得不好用,功能迭代速度慢。王慧文這樣解釋背後的原因:“我最後觀察發現,我們有一個他們完全不能比的核心能力,就是我們是半吊子工程師,同時也是半吊子產品經理,我們這兩個角色合二爲一,效率比他們快非常多。”

不同崗位上的底層邏輯、思考方式、溝通方法都有很大差別。而恰好是“半吊子工程師+半吊子產品經理”的角色融合,讓他們能理解兩個角色的立場,從而真的搞清楚用戶需要什麼,自己能做什麼,內部的博弈和消耗大幅減少。

王慧文將這種在兩個或兩個以上領域有認知的跨專業的人才稱爲“π型人才”。“這個社會最稀缺的人才是什麼?是‘π型人才’。我跟王興出來創業的時候,沒有錢,僱不起優秀的工程師和產品經理,迫不得已自己學了,導致我們搞成‘π型人才’,因爲這樣的原因導致我們效率比同行快很多。”

成爲“π型人才”,不斷在新的領域建立能力和認知,靠的是學習能力。

“如果非要說什麼是核心競爭力,可能快速學習能力是核心競爭力,這纔會讓你的核心競爭力,不侷限在某一個特定的領域,使得你長期不斷進步,當需要新的能力的時候,能夠抓住新的機會。”王慧文說到。

對個人來說,最重要的能力是持續學習的能力。2017年,王興曾在美團內部活動中提到了這點。用佛教的話來說,叫“菩薩畏因,凡夫畏果”;用互聯網的話來說,就是用輸出倒逼輸入,要改變系統輸出的結果,就得從輸入做起。

王興也曾提到,美團需要的人才並不一定要有豐富的經驗,但是一定要做到三點,一是認同美團的價值觀,二是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三是個人必須努力。

如何持續進步和學習纔是關鍵。

3

動態中的平衡:打造不設限的人才供應鏈

對一個企業來說,一時的學習和成長不難,難的是如何保持組織持續的活力和學習力,讓“不設限”成爲真正的組織力。要做到這一點,有三個關鍵。

首先,新鮮血液持續引入、內部人才持續培養,是人才供應鏈打造的關鍵路徑。

今年,美團在組織人才方面動作不斷,領導梯隊培養計劃,全面招聘校招生、大力加強人才內生培養,公司職級與激勵體系升級等,其核心是在未來十年,美團如何讓人才不斷湧現,讓新鮮血液不斷帶來新的可能性。

2020年1月,美團CEO王興發佈內部郵件,宣佈公司啓動“領導梯隊培養計劃”,推動公司人才盤點、輪崗鍛鍊、繼任計劃等。

9月底,美團宣佈,“隨着公司的快速發展,我們需要繼續對外引入更多新鮮的血液,對內建設良好的人才造血機制。因此,公司決定全面擴大2021校招規模,所有部門、所有序列全部對校招生開放;對內加大公司人才的培養力度,開展全體系人才建設,保持長期有耐心。”

10月初,美團宣佈,在保證員工薪酬競爭力及加薪力度的前提下,將實行以“扁平職級,寬帶薪酬”爲原則的新職級與激勵體系。這對於優秀的校招生而言,亦是一個獲得更快晉升的機會。

王慧文在清華演講中提到,“我們過去一段時間在人才戰略上發生比較大的變化,尤其是從2019年開始。過去十年,美團業務擴張速度非常快,導致我們需要非常多的人,且以社招爲主。去年我們討論了後續人才培養和引進的思路,決定要讓校招的人才比重逐漸上升,成爲主要的人才供給。同時,美團的高階管理者,我們後續會減少空降,給予內部同事更多的機會。” ;

針對校招生,美團還推出了全新的培養體系。據瞭解,美團將以“加入美團這所新學校”爲主題,結合校招生的成長週期及不同週期下的特點和訴求,推出第一年融入、上手,第二年在崗發展,第三年高潛人才專項培養的方案,同時,還將加大對導師的選拔和培養,讓導師制度進一步落實到校招生的日常工作中。

除校招生培養外,美團將推出一系列舉措,諸如,通過內部培訓渠道,幫助員工在專業能力上持續迭代,“既專又廣、一專多能”;在內部人才流動上,美團將讓更多員工投入新的戰場。新業務在展開過程中,美團會在不同層級調兵遣將,給員工創造更多成長的機會。

其次,人才培養理念和文化是人才供應鏈動態發展的底層支撐。

人才培養理念方面,美團崇尚方法論建設,很多觸及培養的本質。“和高人聊,從書上學,在事上練” 是美團的學習方法論。

和高人聊,指的不僅僅是直接與高人面對面溝通,更多是“看看標杆怎麼做”。

在美團內部管理月會上,王興和大家交流時,對問題會先做出一個判斷——先判斷是新問題還是老問題。如果是老問題,王興會問,老問題一定有人解決或嘗試解決過,那麼標杆是誰,你找到這個標杆照着學就好。

從書上學,美團的“四大名著”在內部廣泛流傳。“四大名著”是美團管理層推薦的四本書,指向的是重要的職場底層能力:《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基本職業素養,《金字塔原理》——邏輯和結構化思考,《用圖表說話》——圖形化高效的信息表達,《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

在事上練,除了認知、能力、經驗的磨練,美團提倡“煉心志”。

王慧文提到,“人的成長分成幾個不同維度,一是技能成長,但是更重要的是心志成長。你只要到了一個更高級別的管理崗和專業崗,心志成長會變得非常重要。心志成長中一定會面臨困擾、困難、挫折,你要走過這個困擾和迷茫的峽谷,需要心志的支撐。” 

“煉心志”,便是不斷走出舒適圈的過程,不斷打破自我和標籤的過程,也是組織和個人實現“不設限”的關鍵——雖然難熬,也會很痛,卻十分有效。

第三,耐心是決定組織建設成敗極其重要、又容易被忽視的因素。

在美團人才培養上,王興多次強調“長期有耐心”,一是組織對個人的耐心,二是個人對組織的耐心。人才培養從短期看可能效果不好,或者幹一年、兩年、三年效果都不好,但更長時間去做,會慢慢積累起來人才梯隊。

人才戰略是指企業管理者通過戰略性的人才規劃及前瞻性的管理,確保組織能力與工作流程,能夠在適當的地點和時機,提供適當的人才,以滿足企業的發展要求。人才戰略可以歸類分解爲從公司的經營目標出發→滿足需求的人才→可持續的人才供應鏈→人才管理制度與流程,並結合外部的市場趨勢和最內核的組織與文化制定。(《淺談人才戰略新思維》黃江萍)

從大量過往的商業案例來看,不少大企業跨越週期,依舊保持活力和競爭力的原因,便是擁有一套人才優質供給的內部系統。

如,教育行業常年處於規模不經濟的狀態,但新東方得以快速成爲爲數不多的大企業,且持續在行業內保持頭部位置。關鍵便是它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和精神感召,招到了大量清華、北大等高校的年輕畢業生,然後通過內部的培訓系統,成爲一名新東方特點的全職老師。

美團正在做一件這樣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