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愚

2017年,韓國有線電視臺Channel A推出素人戀愛類綜藝《Heart Signal》(《心臟信號》)。

幾位青春男女在同一屋檐下共同生活一個月,他們需要遵從一定的遊戲規則,並且嘗試尋找真愛。

與此同時,演播室內的明星觀察團則一邊猜測推理他們之間的感情線,一邊進行着與愛情相關的談話與評論。

2018年《Heart Signal2》火遍中國互聯網。同年8月,騰訊視頻購買了韓綜的版權,推出了《心動的信號》,在市場上獲得不錯的反響。

之後,類似的戀愛推理社交類便扎堆出現,比如浙江衛視的《遇見你真好》、湖南衛視的《戀夢空間》、愛奇藝的《喜歡你,我也是》、優酷的《我們戀愛吧》等,讓人眼花繚亂。

今年,素人戀愛綜藝的熱潮依舊。愛奇藝的《喜歡你,我也是2》完結,騰訊視頻推出《心動的信號3》,優酷推出《我們戀愛吧2》。

每期播出,都會承包好幾個熱搜。這類節目擁有相當數量的穩定觀衆。

素人戀愛綜藝有什麼可“嗑”的?扎推而來的此類節目,又潛藏怎樣的危機?

“嗑學家”:懸疑偶像劇

素人戀愛綜藝上的彈幕,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就是“嗑”。

“嗑”來自於網絡流行語“嗑糖”,指的是明星或角色在一起很甜很般配,讓粉絲們無法自拔。

很多觀衆看素人戀愛綜藝,都自稱“嗑學家”。

正是“嗑學家”這個詞,潛藏着這類節目走紅的祕密。

有必要了解下素人戀愛節目的基本模式。

《心動的信號》是最具代表性的。

節目一開始,是三男三女(之後一般還有一男一女入住)共同住進一棟豪華別墅(稱爲“信號小屋”)。

嘉賓們白天上班,晚上回到信號小屋。在信號小屋裏,他們必須共同遵守6條入住原則:

每天晚上必須回到信號小屋;

自行決定準備晚餐,一男一女搭配完成;

入住當天,禁止透露自己的年齡職業;

每天晚上可以且只可以向一位異性發送心動短信;

入住期間不能交換個人聯繫方式;

合宿期間不能直接對異性告白。

這6條規則的設定,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這檔節目的神祕感、緊張感和心動感。在封閉的空間裏,它以愛情爲實驗前提,卻不允許彼此之間明確地表露好感。這就給觀衆留下了“猜”的餘地。

明星觀察團的設置,有三個作用,一個是嘉賓本身帶動節目熱度。

就像《心動的信號3》的明星觀察員裏有張翰,《我們戀愛吧2》的明星觀察員裏有鄭爽,有那麼點“隔空喊話”的意味。

其二,嘉賓們的閒聊起到調節節目節奏的作用,也能夠引申出一些話題。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嘉賓扮演“偵探”的作用,帶着觀衆一起“猜”、一起“嗑”,給觀衆一種參與感。

觀衆和明星觀察團在捕捉素人男女的“曖昧”瞬間時,其實也是在放大愛情中每一個細枝末節,放大每一個心動時刻。

捕捉的過程,是一種重新體驗心動的過程,觀衆期待着有情人終成眷屬,也擔心“心悅君兮君不知”的遺憾發生。

因此,觀看過程中,心動與緊張的情緒反覆交織。

節目中的素人嘉賓是否心動不得而知,但有些觀衆在腦補和剪輯的幫助下,已經心動得花枝亂顫了。

從這一角度看,素人戀愛類綜藝與偶像劇的機制是一致的:看帥哥靚女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

嘉賓的“質量”也基本決定了節目的成敗。男的越帥越有錢,女的越漂亮越有氣質,觀衆“嗑”的意願會更強烈,沉浸感也更強。

《心動的信號》的嘉賓顏值,一直是素人戀愛綜藝裏較高的,也相對出圈一些。這一季依然沒有落入下風。

像男一號(指出場順序)是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的博士生在讀,男二號畢業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

女一號畢業於諾丁漢特倫特大學,女二號畢業於美國佩伯代因大學。

素人戀愛綜藝不僅好“嗑”,觀衆自我調侃是“嗑學家”,是因爲節目比偶像劇更偶像劇。

偶像劇裏,男一號基本都是跟女一號終成眷屬,他們之間的情感信號是清晰的。

但素人綜藝裏的情感信號,則是撲朔迷離、錯綜複雜。

比如三男三女,就有九種不同的CP組成方式,每一種CP觀衆都可以嗑。

考驗觀衆的是,該如何從剪輯中的蛛絲馬跡,捕捉到嘉賓之間的情感信號。

觀衆化身爲偵探,成爲“嗑學家”。

這不僅是在看偶像劇,還是在看懸疑推理劇,有雙重的審美效果。

再加上節目是素人出演、素人戀愛,有些觀衆也會把節目當“戀愛指南”,試圖從節目中學到戀愛“技巧”。

觀衆不會爲“爛劇”買單

素人戀愛綜藝,成功的話就是好看的懸疑偶像劇,搞砸了,就是“爛劇”。

觀衆不會爲爛劇買單。

素人戀愛綜藝淪爲“爛劇”的危機有哪些?

首先,節目扎堆化、同質化,令觀衆審美疲勞。

國產綜藝節目的一大弊病是,某個綜藝節目火了,同類型的綜藝節目在短時間內就會大量跟風出現。

而素人戀愛類綜藝的形式大同小異(幾個人一個月內同住一個小屋),觀衆的新鮮感極易耗盡。

更誇張的是,不僅節目形式相似,甚至節目的人設也相似。

從《喜歡你,我也是2》到《心動的信號3》再到《我們戀愛吧2》,女嘉賓裏一定有清純甜美型、幹練御姐型、直爽傻大姐型的,而清純甜美型的基本都是男嘉賓的第一心動對象,都能得到一次全票。

這到底是男性審美趣味一致得近乎單調,還是編劇的“劇本”相似?

隨着而來的問題是,素人戀愛綜藝有劇本嗎?

不同的節目共同宣稱的是:無引導、無劇本、一切都是素人的自我選擇。

據筆者瞭解,節目的編劇基本不會直接干涉嘉賓選人。但不能忽視的是,綜藝節目的設定,無時不刻在影響着素人嘉賓的選擇。

綜藝節目的剪輯,也無時不刻在影響着觀衆的判斷。

比如明明男一號跟女一號很早就鎖死了,此時男二號對女一號也有好感,節目爲了增加可看性,可以通過一些設定和安排,增加男二號和女一號的互動,讓“雙箭頭”變“三角戀”。

而這類節目每天錄製時間很長,基本攝像頭是24小時開着的,嘉賓們的互動有大量素材。

剪輯師的剪刀,保留哪些,又剪掉哪些,也會影響觀衆的認知。

比如明明男一號和女一號的互動很多,但經過剪輯後,變成女一號和男二號的互動很多。

觀衆可能就會認爲女一號是在“魚塘管理”,繼而引發話題討論。

再則,嘉賓風險。

對於素人戀愛綜藝來說,選人是至關重要的。

好看的臉,是成功的一半。除此之外,嘉賓過去的經歷還得符合最起碼的公序良俗,以防像演藝圈的污點藝人那樣,成爲節目的不穩定因素。

但選人的困境在於:長得好看的,又願意上節目的人不多。

而一部分長得好看、又願意上節目的,可能目的不那麼“單純”。

他們與其說是來談戀愛的,毋寧說是把節目當跳板——或是自個想進演藝圈,或是藉機替自己的事業做宣傳。

像《喜歡你,我也是2》,《創造101》的選手王晴竟也成了素人嘉賓。

《心動的信號3》,女一號拍過MV和網劇。

網傳她爲了拍節目臨時在成都找了個實習,拍完就回了上海。

男三號是MCN機構老闆,他本身是網紅推手。

“想紅”之心雖然可以理解,但如果讓觀衆知道目的不純,這糖“嗑”起來就沒勁了,棄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畢竟美好的愛情,應該是純粹的;而不是精緻利己主義者的工具。

但“想紅”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人品有“污點”。

《心動的信號3》播至第四期時,男四號本來應該登場了。第三期結束時也有預告。

結果節目在更新前發出聲明,表示某位男嘉賓因違反其簽署的《嘉賓錄製及合作協議》中核心條款,取消該男嘉賓錄製及相關內容。

事後網友扒出男四的相關信息,直指男四之前私人生活很“亂”。或許這是他被下車的原因。

但整檔節目在7月就已錄製完成。節目不可能重新找個男四再錄製一遍。

只能是把男四的片段全部刪除,與男四有互動的片段也全部刪除。

電視劇裏污點藝人尚且可以換臉,但綜藝節目裏只能“一剪沒”。

節目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大受影響。在第四期就明顯表現出來了:信號小屋的片段大縮水,幾個明星在觀察室裏一個勁兒地閒聊。

讓人不免有些恍惚:這到底是素人戀愛綜藝,還是明星聊天節目?

說到底,素人戀愛類節目的火,是扎堆的火,是節目製作方發現觀衆當前對這類節目感興趣便爭相討好的火;而不是說,這類節目本身有太創新的點,或者說節目整體質量很高,都是精品。

素人戀愛類綜藝要想在競爭中生存,唯一可走的路徑是,精品偶像劇化。

不着急於製作週期,認認真真地選人,製作組不作妖,剪輯不作妖,明星嘉賓不喧賓奪主。

否則,如果是兩個普通人談戀愛,甚至是兩個目的不純、人品不佳的人談戀愛,觀衆不會有想看的衝動。因爲身邊不乏這樣的戀愛,犯得着特意在節目裏看嗎?

目前10月Feng向標綜藝評分已開啓,

歡迎參與調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