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徐德波 付洪強 菏澤報道

在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槐蔭廣場(濟南緯八路刑場舊址)的四五烈士紀念碑上,鐫刻着一名來自菏澤市曹縣的烈士名字——孔慶嘉。出生於1906年的孔慶嘉,1931年,年僅26歲的他,在濟南“四五”慘案中喪生於敵人的屠刀之下。日前,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孔慶嘉的家鄉——曹縣孔道口村,尋訪孔慶嘉烈士的後人,重溫先烈當年的光輝事蹟。

孔慶嘉烈士留下唯一的照片,左爲其妻子晚年照片

菏澤曹縣“孔姓大族”出烈士

曹縣孔道口村位於曹縣縣城西南5公里處、國道240沿線。該村分爲東、西、南、北四個自然村,人口3000人左右,大部分村民都姓孔,孔慶嘉所在的村爲北孔道口村。據說,孔姓在當地周邊算是一個傳承比較久遠的大姓。“在山東,因爲孔子的緣故,一說到孔姓,大家都比較尊敬,被稱作爲‘聖人姓’。”孔學軍告訴記者。

記者在北孔道口村裏,見到了孔慶嘉烈士第三代的後人孔學軍,從他的口中瞭解到了孔慶嘉烈士當年的英勇事蹟。今年已經近60歲的孔學軍,從小跟着奶奶一起生活,關於孔慶嘉爺爺的故事,也不用他刻意向奶奶詢問,都是奶奶主動講給他聽,他也是聽着慶嘉爺爺的故事長大的。

“我們家在當時家境比較好,有不少的田地。慶嘉爺在我們家裏當時排行第七,所以我們都稱他爲七爺,他犧牲的時候因爲只有26歲,所以身後只有一個女兒,如今也已經90多歲的高齡了,現在在東北定居,前幾年曾回來探過親。”孔學軍說。

濟南市槐蔭區槐蔭廣場(濟南緯八路刑場舊址)的四五烈士紀念碑(圖片來自網絡)

賣了幾乎家裏所有的田只爲保住全屍

在奶奶講述的有關孔慶嘉爺爺的事蹟中,給孔學軍印象最深刻的是孔慶嘉爺爺犧牲後家裏花巨資買全屍的事情。“當時,慶嘉爺被國民黨曹縣黨部抓了後,家裏也是多方奔走,想方設法營救,最終都失敗了。臨行刑前,奶奶裏爲了能給慶嘉爺爺留個全屍,把家裏的地基本上都賣了,換了800塊銀元,最後才保住了慶嘉爺的全屍,家裏人把慶嘉爺從濟南拉回家裏安葬了。”孔學軍向記者講述,語氣中難掩悲痛。

“我奶奶告訴我,如果不花錢,慶嘉爺很可能會被砍頭,或者別的方式被殺害,肯定不會留下全屍。”孔學軍說:“奶奶跟我說,爲了換800塊銀元,當年她差點把家裏的地賣完,最後家裏只剩下幾畝地,800塊銀元在當時可以說是一筆鉅款了,但奶奶從來沒有後悔過當年賣田的選擇。我奶奶說,‘雖然我不知道他是共產黨,也不知道他在幹什麼,但我知道一點,那就是他不會做傷天害理的事情,這就夠了。’”

直到被捕家人才知他是共產黨

據孔學軍講述,孔慶嘉在被捕前,家裏人根本不知道他是共產黨員,包括他的奶奶在內。

“當時慶嘉爺在縣城開了一家書店,名字叫曙光書店,這是他專門給縣裏的一幫年輕人開的,聽奶奶說,爺爺和他們在那經常開會,但奶奶只知道爺爺好像是在做生意。慶嘉爺把家裏不少的地都分給了種地的村民,說‘地你們種就行’,但村民都覺得慶嘉爺是開玩笑的,不敢當真。”孔學軍說,直到孔慶嘉被當時的國民黨曹縣黨部抓住,家裏人才知道他是共產黨。

“當時,慶嘉爺不對家人說他是共產黨,一方面是因爲黨的保密紀律,另一方面應該也是對家人的一種保護。”孔學軍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