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來很多人驚訝,中秋節怎麼會喫糉子!

湖南南部地區的永州、郴州等市均是這種習俗。端午節並沒有喫糉子,而是中秋節喫!

這種習俗到底是怎麼回事?好奇心使得我去打探了一番,恰好今年國慶中秋一起過,所以時間也非常充足。帶着這種疑問,去找當地老人家瞭解。

永州地區古代是非常荒涼的,只有零陵古城比較熱鬧,三國時期的黃蓋便是此地人。而永州的地理形狀是長方形,由北至南,所以湘南地區和零陵古城距離較遠。

南大門郴州也一樣,靠近南嶺山脈,離開衡陽也有一段距離。湘南之地古時候確實非常荒涼,南蠻之地。這一代在春秋戰國時期幾乎沒有多少正式的居民,大部分是部落形式。

隨着時間的發展,古代王朝爲了鞏固南方地區,所以將犯錯誤的官員流放此地。逐漸使得當地人文氣息濃厚。可以說從春秋戰國之後歷朝歷代都在往南部輸送人才。

永州地區尤爲突出,出現了很多大文豪。比如說:柳宗元,周敦頤等等,還有書法家懷素、何紹基等。人才薈萃之地。

那麼此地爲何會出現中秋節喫糉子,而不是端午節喫?

和幾位老人溝通了解到,當地在古代糧食並不豐富,處於喀斯特地貌和丘陵疊加,沒有特別寬闊的平原之地。由於南嶺山脈切斷了廣東地區的暖流,留住了寒冷的北風。導致此地光照時間相對短,熱量並不高。

古時候均是本地水稻種植,永州、郴州考古發現了人類最早的水稻。這邊本土種子收成並不高,古時候還需要繳納賦稅。

春秋戰國時期,屈原投向了汨羅江,全國上下紀念他,特別是楚國地區非常重視。長時間的紀念習俗逐漸成熟,最終把五月初五定爲屈原紀念日。由於湘南地區古代部落爲主,對屈原紀念日重視度相對低一些;另外湘南地區的收成並不高,沒有餘糧包糉子紀念;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當時的水稻在端午時期沒能成熟,無法制作燒鹼。

總而言之,湘南地區的中秋糉子節日非常特殊。用現代知識分析,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導致:一,屈原投江信息傳遞到湘南已過數月;二、糧食不足無法用糉子紀念;三、燒鹼和新的糯米難以在5月份實現;四、後世遷徙至湘南地區的族羣均是中原、江西地區而來,因地制宜選擇紀念日。

你對湖南湘南地區熟悉麼?這種特殊的中秋糉子是否瞭解,或許你知道更多答案!中秋團圓佳節恰好碰上了普天同慶之國慶。歡迎留下你的見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