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0年日本半導體一度佔全球將近二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到2018年的7%,日本半導體行業的輝煌一去不復返,讓人唏噓不已。

不久前,中國臺灣新唐科技(Nuvoton)宣佈已以現金完成了對日本松下半導體相關業務的收購,包括位於日本魚津、礪波和新潟的工廠,以及中國和新加坡的半導體事業,總交易額約爲2億9500萬美元。

交易完成後,原松下半導體事業也將更名爲新唐技術日本公司。原松下半導體事業主要提供半導體相關產品與解決方案,並着重於傳感器感測技術(如圖像傳感器、數字信號處理器等),微控制器技術(如MCU、電源管理等),以及半導體組件技術(如MOSFET、激光二極管等)。而新唐科技則專注於開發微控制器/微處理器,以及應用於智能家居以及雲端安全等相關應用的IC產品。通過此次收購,新唐科技擴大了其產品線,也增加了其原有產品的研發實力。

松下於1952年開始進入半導體領域,在20世紀90年代取得了輝煌成績,半導體銷售額曾一度躋身世界前十。而此次收購的完成也標誌着擁有60年曆史的半導體業務被松下徹底剝離。那松下爲何會選擇“壯士斷腕”呢?

其實松下的“掙扎”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2012年,當其第八代社長上任時,松下的經營赤字已高達7500億日元。但也在同一年,創造了最長執政時長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臺,開始實施“安倍經濟學”,藉此東風,松下經過一系列斷舍離、改革重組以及轉型升級等措施,業績也曾一度好轉。具體的措施包括:1)捨棄等離子電視機;2)剝離半導體事業,松下LSI芯片與日本另外兩家半導體制造商瑞薩和富士通合資成立新公司;3)打破事業部門壁壘,實施內部公司化;4)改變商業模式,從以家電事業爲主的B2C轉變爲以車載、住宅和元器件爲核心的B2B領域。

隨後,松下還逐步剝離了消費電子業務,包括退出中國和美國的電視市場,以及日本智能手機市場。經過一系列的措施後,到2018年松下成立100週年之際,其2018年財年不僅消滅了7500億日元的經營赤字,還創下了2841億日元的迄今爲止最高的純利潤。

可在曙光出現時,2019年,松下和特斯拉的合作卻不斷傳出分道揚鑣的傳聞。松下和特斯拉合作始於2008年,在合作初始,雙方還算是“情投意合”,在2014年,松下剛完成轉型,彼時的特斯拉也還不是如今風光無限的電動車領軍者,松下斥資16億美元與特斯拉在北美內華達州合資建設超級工廠,爲特斯拉即將量產的Model 3提供電池電芯。但之後在2018年,松下的Q2和Q3能源業務營業虧損分別達84億日元和73億日元,松下認爲這是由於特斯拉加快了Model3的交付速度,使松下揹負了極大的財務負擔,並宣佈不再配合特斯拉的產能擴充,至此雙方的合作關係陷入僵局。

而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又讓松下的改革之路雪上加霜。在今年5月18日,松下公佈的2019年財報顯示,公司銷售額同比下降6.4%,營收利潤也同比下滑28.6%,淨利潤下滑20.5%。而松下公司稱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受新冠肺炎影響。

松下之後表示,除了剝離半導體業務外,公司還將繼續剝離虧損業務,預計於2021年徹底退出液晶面板領域。未來將集中經歷發展高收益且有較好發展前景的業務,如車載電池等。據最近日本媒體報道,松下計劃投資1億美元提高特斯拉美國內華達州電池工廠的產能。這預示了兩家的關係可能出現緩和,但這也許只是松下不得以的妥協,畢竟目前的特斯拉無論是銷量還是利潤都增長強勁,對於動力電池的需求也勢必會日益增長,對於鬆下來說也是很好的發展機會。

隨着松下剝離半導體業務,目前日本知名半導體企業只剩寥寥幾家。從1990年日本半導體一度佔全球將近二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到2018年的7%,日本半導體行業的輝煌一去不復返,讓人唏噓不已。

- 完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