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衆朋友,你好。

求醫問藥,怕的是病急亂投醫。可眼盯着知名醫院的品牌而去,就能確保無虞?未必。大家熟知的協和醫院,曾一度出現了千餘個“冒牌貨”。此前,相關部門已出臺通知,要求規範醫療機構名稱管理,重拳打擊冒牌醫院。但目前仍有部分“假協和”醫院仍在掛牌經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擁有近百年曆史的北京協和醫院,是國家衛健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在全國享有盛譽。但現實中,一些私營醫療機構卻蹭起了“協和”的知名度:自稱“協和醫院某某分院”“屬於協和醫療集團”“與北京協和醫院是技術上的上下級關係”;有的盜用協和醫院的醫師工作照片,給自己“貼金”。事實上,從協和到同仁,從湘雅到華西,被“傍名牌”的知名醫院不止一家。一些患者出於求醫問藥的需求以及對知名醫院的信任,加之冒牌醫院或明或暗的引導,難免讓未經查證的求醫者防不勝防。

(圖片來源:搜狐網)

醫院尤其是民營醫院傍名牌,危害不可小覷。這類醫院很多“搭便車”行爲已涉嫌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而且誤導不知情羣衆,擾亂醫療秩序。一些地方出現了冒牌醫院誘導醫療、術中加價、二級醫院自行開展四級手術等違法違規行爲,直接影響患者診療,貽誤治病時機,危害顯而易見。冒牌醫院已成爲困擾大衆已久的問題,各地時有投訴與舉報。

“傍名牌”行爲之所以治而未絕,一個重要原因是相關法律法規並沒有明令禁止跨地區使用相同“字號”的行爲,不少假冒協和、山寨同濟的醫院纔會通過當地有關部門註冊。深受其害的“正牌”醫院雖可維權,但面對成百上千的“李鬼”,靠自己天天盯着舉報、時時追着投訴並不現實。正因如此,相關部門進一步規範醫療機構名稱管理工作,整治利用名稱誤導患者的行爲,成爲社會各界的呼喚。

(圖片來源:百家號)

今年來,從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發佈《關於對知名醫院等機構被冒牌問題開展清理整治的通知》,到國家衛健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醫療機構名稱管理工作的通知》,相關部門聚焦醫療機構名稱管理和規範,出臺相關規定補齊漏洞。一方面“治未病”,對含有“協和”等知名醫院名稱相關字號的企業名稱,無授權的一律不得登記;一方面“治已病”,對已經登記註冊的,如無投資關係或相關授權,須立刻“改名”。下一步,有關部門還應加大力度清理整治已經存在的冒牌行爲,讓蹭名牌的醫療機構無處容身。

在市場經濟活動中,蹭熱度、傍大牌的現象並不鮮見。越是贏得消費者肯定的品牌,越容易被山寨和仿冒。除了醫院外,一些食品、藥品等領域的老字號品牌也經歷過他人濫用、盜用及搶注商標的困擾,“王致和”“冠生園”艱難維權的事件相信不少人還記憶猶新。站在一堆“老字號”面前“傻傻分不清楚”的尷尬,歸根結底還需要更明確的法律規定、更嚴格的行政執法。立法、司法、執法等部門通力合作,才能爲名機構、老字號提供保護,使其長遠健康發展。

這正是:尋醫問藥路上,謹防“李鬼”相攔。重拳出手打假,還需執法更嚴。

(文 | 張向陽)

| 薦書 |

★ ☆ ★

《與世界談談心——睡前聊一會兒》

★ ☆ ★

丨簡介丨

繼《與時代談談心》後,人民日報評論部的“睡前聊一會兒”欄目再推系列讀物之《與世界談談心》。本書系統梳理了這兩年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新聞熱點,分爲都市、生活、藝文、校園、新知、科技、心理、食飲、光影、風尚10個部分,給讀者一個觸摸時間、觀察世界的窗口。

這個世界的豐富性,遠超出我們的想象。這本書所收錄的,也只是我們這個宏大時代的吉光片羽。但這些文化現象、社會風尚、思想觀念,就像風與水之於大地,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不知不覺中刻畫着我們的時代。我們嘗試從中看到水的走向、聽到風的聲音,去發現、接受和推動改變。我們希望,瞬間的積澱不要流淌,歲月的饋贈別被消磨,而是在時間的河牀上凝聚起沉潛的力量。我們希望,能與讀者一道觀察、思考,發現更廣闊的時代,與社會一起向陽生長。

— “與時代談談心+與世界談談心”套裝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