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託勝爲羣衆講解果園管理技術。

金秋時節,碩果盈枝,漫川飄香。靜寧縣治平鎮雷溝村村民雷託勝正在自家果園裏忙着“取袋”,柔和的晨光照在剛剛摘下“外衣”的蘋果上,晶瑩透亮。

1986年,雷託勝承包的6畝蘋果果園收入3000多元。“全縣都震驚了!當時的3000多元,可相當於1萬多斤的小麥啊!”雷託勝從這一年嚐到甜頭開始,便癡迷上了栽植蘋果樹,經常琢磨蘋果栽植技術。也是在當年,縣上推出一項政策,從雷溝村胡家塬開始試點,向全縣推廣栽植蘋果。

靠着一股子鑽勁,雷託勝逐漸摸索出了一套“雷氏果園管理方法”。按照這個方法管理的果園,畝產高、果形正。他因此成了遠近聞名的果業技術“土專家”。

在發展自家果園的同時,雷託勝發動羣衆大面積種植蘋果樹。如今雷溝村85%的耕地栽植了果樹,果園面積達到了3800畝,農戶85%以上的收入來自果園,人均果品純收入達到了7200元,戶均年果品收入20萬元以上的農戶超過20戶,雷溝村成了名副其實的富裕村。

雷託勝獲得“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當選爲多屆省市人大代表。爲了讓蘋果產業長期高效發展下去,他在雷溝村成立了果業協會,把懂技術、會管理、能幫扶的果農吸納入會,開展技術交流,進行技術培訓、黨員對接幫扶,向全鎮乃至全縣推廣果園標準化管理技術。

(責任編輯:劉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