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海峯

2020年作爲5G商用之年,全球5G部署進入關鍵時期,各國加快5G部署。今年我國提出新基建理念,爲我國5G建設按下快進鍵。5G發展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明確,需要大家站在長遠的角度分析。

在10月15日舉行的5G創新發展高峯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做了題爲《5G商用一週年,產業創新再出發》主題演進,給出了5G發展中疑惑及思考。他講了很多幹貨,我來分享一下。

5G發展一週年成果豐碩

從2019年6月,工信部發布5G商用牌照,開啓了中國5G建設帷幕,到今年10月,我國5G走過近一年發展歷程。鄔賀銓認爲,年初的疫情催熱了行業對5G的需求,同時國家提出的新基建理念,加速我國5G網絡建設。

回顧一年來5G發展,可以清晰的看到,從5G網絡部署之初,我國運營商在部署NSA網絡時,就開啓了SA試驗,爲2020年能夠開啓SA網絡部署做好了前期準備。

鄔賀銓還表示,截止今年10月,我國已開通5G基站60萬個,5G連接數達到1.5億,居全球首位。此外,據GSMA預測,到2020年底,我國佔全球5G連接數將達到70%,成爲全球最大的5G市場。

5G商業問題依然存在

鄔賀銓在談了5G商業取得的成績之後也表示,行業必須清楚認識到5G商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集中表現爲:技術不成熟、運營成本極高、不易消化成本。

首先,5G技術成熟度問題,鄔賀銓認爲,移動通信基本上是十年一代,每一代開始的前幾年都是技術成熟過程,可以說技術總在不斷完善之中。因此技術在剛開始商用時不夠成熟是顯然的,尤其在5G發展中表現更爲明顯。

此外,行業必須意識到,從1G到4G,中國都是在發達國家商用幾年後纔開始建設,少了技術試錯的風險。而5G面臨的挑戰是幾乎與R15標準同步,前幾代移動通信技術是在國際標準發佈幾年後才啓動商用。

其次,運營成本方面。鄔賀銓表示在2018年,我國運營商電費支出約佔運營總費用的16%,佔收入的3.59%。但5G由於工作頻段高、蜂窩半徑小,基站耗能將是4G的2到3倍,基站總耗能將是4G的4到9倍。

因此,目前行業普遍採用基站休眠方案,及改進基站供電與方式來應對5G基站運營成本極高的問題。從效果來看,基站休眠方案在KPI/KQI不受影響的情況下,節省15%-25%的基站電力消耗;改進基站供電與方式比傳統方式省電30%,減少80%二氧化碳排放量。

最後,5G投資回報週期長。對於5G商用回報週期問題,鄔賀銓表示,5G基站總投資是4G的5倍。據招商證券預計國內三家運營商,在5G基站等基建項目的總投資額爲1650億。

從用戶升級週期來看,我國4G建設從2013年起到現在經歷7年投資,目前4G用戶已佔全網移動用戶的80%。因此5G的建設如要達到4G的用戶規模,投資將需要8年甚至更長。

在談及5G投資回報週期時,鄔賀銓表示從長遠看,5G的主要收入來自政企客戶,未來5G的計費標準要從流量爲主發展到基於時延、優先權、可靠性、價值等,有望政企客戶所貢獻的收入將是消費者業務收入的3倍以上。

總體而言,5G網絡建設成本是4G的4到5倍,運營收入將超過4G的6倍,因此5G的投資回報狀況與4G相當。

5G商用是新一輪研發創新的開始

鄔賀銓直接指出,我國5G發展在技術層面面臨以下挑戰:中國在全球率先SA大規模建設將面臨探路的風險,產品成熟性和穩定性尚待考驗。由於室內覆蓋因5G電磁波穿牆能力差,覆蓋成本更高,深度覆蓋需要比較各種方案。

從移動通信網絡建設的經驗表明,網優需要不斷進行,5G的頻段更高,網優工作更難,需要引入AI技術來適應;5G很多能力是依靠與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緊耦合來實現,需要協同開發;移動通信很多新業態是在網絡覆蓋和用戶數達到一定規模後纔出現,爲了加快這新業態的進程,網絡能力需要更好的開放;5G的軟件定義、虛擬化、雲化、開放化將引入新的安全風險。

面對技術上的挑戰,鄔賀銓認爲5G在超帶寬、低時延、定位、可靠性等關鍵性能有待進一步開發應用場景,這一過程需要行業共同創新。因此,鄔賀銓指出,5G創新不僅需要產業鏈更廣泛的合作,同時也需要政策支持。

在最後鄔賀銓表示,5G商用一週年取得預期的成績,交出了全球矚目的答卷。同時行業要應該看到5G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前幾代相比更爲嚴峻,尤其是在國際形勢加劇的不確定環境下,5G仍然需要長期負重前行。

此外,運營商對5G的投資回報壓力很大,一方面需要適度超前穩步推進5G網絡部署,培育生態,形成以建促用的良性模式。同時要看到5G的社會貢獻遠超出通信行業的效益,從國家長遠利益看,運營商加快建設5G網絡責無旁貸。

對於5G商用未來,鄔賀銓認爲,新基建加快5G網絡的部署並開拓更大的應用空間,5G發展前景廣闊,但需要持續創新去實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