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總是會一驚一乍的,別怪我,怪平臺。乾貨在最後面)

之前聽說過TIHIFI的P1(平面振膜耳塞),圈內口碑很不錯。不過無緣感受。

這次有幸蹭到P2——覺得那些大佬沒說謊

於我而言,P2初聽就有驚豔,不過,很快又覺得它也就500到1000元水平(一直不曉得它的價格),再後來,又經過不斷插拔,對比和各種歌曲輪番試,斷定這塞子的實力起碼要超2000塊錢。

事實上,我對平面振膜的耳塞一直沒有太大興趣,主要是因爲這兩三年試過的三個型號(國產)都出現了各種問題,包括但不限於“帶不穩”、“掛不住”、“推不動”、“聲場時有時無的混沌感”這些問題,算是一種陰影吧,一直存在。

此外,奧蒂茲那邊似乎也沒有再推廣這類耳機的計劃,於是,我猜這類產品可能要“完犢子”了。

但P1的出現,讓我覺得這類耳機或許還有戲。即便沒聽過,但通過外形,也能預判到它的潛力。

至於今天這個聽了數小時的P2,它更堅定了我這個想法。

包裝這麼看還挺有檔次感。

logo的設計不太高級

這個盒子是分兩層的,類似索尼IER-Z1R和達音科的玥那種抽拉式。不過更爲簡潔,只兩層,上層是耳塞本體,下層是耳套、收納包、線材。

值得一提的是,蓋子上層特別設計了一個摺疊區,掀開後,你會看到P2參數相關內容,如下:

給工程師看的曲線

給英文好的人看的內容

6N單晶銅很好。

阻抗約32歐,靈敏度低於100。不易推。

平面振膜的HIFI產品在靈敏度方面一直飛不起來,往往需要前端使出牛勁。

我手頭的飛傲M11與之搭配(平衡插頭),聽感確實很好,有泉水般的美感。但需要開高增益,且音量也要提到70%到100%纔會爽朗或是帶勁。

在接山靈M6PRO、M8時,實際聽感聲壓表現相對M11好挺多,音量可以迴歸到一個相對正常的位置。

但由於最近我對曠世CMA12有格外多的感情,下面的聽感體驗也主要是以這套搭配爲準。

打開盒子,迎面的就是盒子和耳塞本體。線被放在了第二層。

收納包設計感不錯。但有股味,不算好聞的味道。

偏硬一點的皮料。沒有隔層

收納時,上蓋塞入中間的“橫樑”內

做工不算很好。像頂部這個封口,兩邊處理的不一樣,另一邊緊閉,這邊就張着嘴~這要是下雨,直接就從這裏進水了。

對了,P2的外包裝也沒有設計好,主要是外側封裝的紙盒,它緊貼着內盒,把後者表層的輔助抽繩壓變形了。由於P2的價位不低,從商品角度來說,我覺得還是要再改進。

抽出第二層,心情會好些。

單晶銅線,很粗,做工優良。

插頭爲2.5,送轉接插頭,可變4.4平衡和3.5立體聲

P2的靈敏度相對通常的耳機標準要低,所以日常使用,最好還是插在有平衡口的播放設備上。

實測,索尼ZX505\M11\M6\M6PRO\M8\UP4這些都可以,如果就擱家裏玩,那用它接一些價位稍高的帶平衡口的便攜耳放、臺式耳放或許更好。

腔體外側有類似阿思翠某平頭塞的設計,就那個鋼柱壓鑄的工藝,具體記不清了。反正看到這個,我立馬想到阿思翠那個平頭。

另外,個頭不大,塞耳朵上不突兀,不會掉,看着會很合理。這些都明顯區別於奧蒂茲那類型的大圓盤造型,也因此更適合出街。

腔體的設計、品質感還是很到位的。也許不算美豔。

隔音較好,出乎預料。媲美一些類定製。

佩戴舒適感還是很不錯的,遠超我之前佩戴的那三個同結構耳機。

但也不是完美,像我的右耳會感到這塞子的內側腔體有些許往外滑出的感覺,我需要因此稍作調整。

左耳沒這個問題。

插針公頭、母座如上。

因P2耳機線的插針被包在保護管內側,這使得它的“通用範圍”變得小了些

(PS:我本想着用這條線插插其他帶有2PIN接口的耳機)

線身與耳塞腔體不配套,或會影響一些追求完美的視覺HIFI黨。

我是覺得雖不夠配套,但卻不至於亂套。因爲P2那奪目的質感會讓你忘了浮華的,表層的東西。

聲音部分:

對比參考耳機有hzsound心鏡(搭配天使吉米在售的4.4平衡線)、IE800(單端)、榭蘭圖(單端)

總體上,P2在驅動良好的情況下,會呈現出非常平滑、流暢的聲音。音色不粗、不硬、像是被泉水沖刷過的路面,聽感會非常舒適,氣質總體平和,偶爾會釋放適度合理的毒性。

它還有一定的“遠景”感,比如人聲會稍微遠一點,彈撥類樂器的距離感也會相對上述幾款動圈耳塞再遠一點,旋律上會給人一種清冷和悠遠的愜意,更容易凸顯出空氣感(空曠氛圍)。

此外,P2雖整體既平滑又細膩,但卻有着相對較大的動態(不算非常大),和榭蘭圖一樣也很適合表現燃炸的氛圍。

具備優秀的高頻瞬態,有着足夠純淨的低音、中低音和中音,在聲場(規模感)方面相對榭蘭圖有優勢。論聲音的健康(自然、真實),在解析出色的前提下,也要比IE800好不少。

有着雖微甜,但偏內斂的人聲,論質感呈現、清晰度,它會有一點索尼IER-M9的味道,那種剋制感有時會給人回味。

但感情詮釋不算太動人,這在對比hzsound心鏡(或AKG某些人聲好聽的耳機)時,差異會很明顯。對比之下,能感到P2的人聲不熱情、不夠飽滿(它的音色力道是基於全頻,正常),面對比較燃、比較突出口型的錄音,它不太會有真摯鏗鏘的表現。

值得一提的還是它那高分離度且高自然度的高頻(秒了IE40PRO),在聽管絃樂、小編制時,會很帶感,一種非常高級的聽感呈現,同樣,該頻段的質感和聽感也好於Hzsound心鏡(4.4輸出)

聽過P2,再聽榭蘭圖,是挺容易聽出後者的中低頻和中頻的黏連,以及低音過於雄壯的小問題,不過,靜下心來,拿着蘋果手機直推榭蘭圖,又覺得它全頻飽滿勁道,易推不出惡聲的特質,又挺讓人感動。

至於IE800,它的結像比較怪,解析凌厲,質感單薄,如果它的厚度好一些,趕上P2,那就太好了。

總結:P2的佩戴在平面振膜耳塞裏也許是最好的那個,因佩戴的優良,它更容易呈現出合理而有力的低音。此外,高透明度和高自然度兼具的中音和高音令人印象深刻,也是它在這個價位段的市場競爭力所在。當然,這也跟非平面振膜耳塞做不出這種細膩平滑的音色有關。除卻不夠真摯飽滿的人聲,其餘層面似乎是找不出啥問題,所以……

如果你的預算到了2000+,手頭又不缺4.4口的磚型播放器,那P2是很有必要考慮下的。我覺得它的潤、透和勁是值得掏錢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