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不明白……”

使用蘋果手機的盆友應該對這句話不陌生,這是當你對Siri表達模糊、不清晰時,所觸發的語音反饋。

但是最近有小夥伴表示,自己在正常的社交、聊天,並沒有主動“喚醒”Siri的時候,它也有小概率自動“喚醒”自己,並表示:“我好像不明白……”

這是什麼靈異事件,但轉念一想,難不成使它聽到我說話了?

關於Siri是否監聽用戶信息的疑問一直存在,網上也有人表示:

“Siri不僅能夠記錄用戶與Siri的對話,還有誤觸發時的語音信息。就算是用戶無意觸發Siri,它也會自行激活、錄下內容、發回服務器。”

除了Siri,還有不少APP更是投“你”所好。比如當你在電商平臺買過一次商品時,平臺會不斷推薦給你同類型的物品,這種大數據推銷手段已經司空見慣了。

但這就完了?不,還有更絕的。

譬如,你的手機已經卡到打不了貪喫蛇了,你叨嘮着要不要換個新的手機?然後你會發現,不到一分鐘,各種購物APP平臺,首頁全是手機廣告。

類似的“靈異”事件還有很多,難道這些APP真的能夠“偷聽”我們嗎?

答案不得而知,但首次使用某些APP時,隱私協議確實會索要你的相機,麥克風之類的權限,有些用戶沒仔細看,就直接都“允許”了,但這還算有點禮貌,至少事先詢問你。而有些APP,根本就不詢問你,直接幕後操作。

在這樣的大數據時代,如何儘可能的保護我們的隱私?今天talk君想跟大家分享來自Jasbir Singh的演講:

Jasbir Singh,韋萊韜悅全球數據諮詢業務負責人

當今世界,實際上到處都有大量的數據流。而最近Facebook和劍橋分析公司,因爲泄露個人數據的事件,在媒體上被熱炒。

我認爲泄漏事件或這一啓示表明,我們在處理我們所面對的新的數字革命方面存在着組織和管理機構方面的缺陷。監管機構和公司,尚未就保護個人數據和保護個人數據本身達成一致。

我認爲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將看到相關組織,會對此有更好的理解。我們將看到監管機構,會使用法規來保護個人數據。但我認爲,責任不只是在公司和監管機構,責任也在個人身上,我們以非常自由的方式分享數據。

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非常透明的世界裏,我們在微信和Facebook 上分享照片和個人信息等等。我認爲個人也要更警覺、更謹慎一點,這不僅僅是公司和監管機構的責任,我想成熟的監管和個人審慎的態度,將會帶來一個更安全的世界。

我想說,最近監管機構正在採取措施,歐洲在未來十天的時間有新的監管方式。我們有GDPR(《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在那裏個人將有權看到任何組織存儲的信息。他們也可以提出要求,我認爲這將有助於教育個人,同時教育組織使用數據的方式。

我認爲數據安全保存至關重要。我們知道數字革命,實際上是遠遠領先於我們現有的任何法規和法律。這將在未來發生。我很有信心,我們已經看到了過去的做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