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中華兒女用守望、拼搏和堅持,迎接這場“大考”交出了滿意答卷。2020年是新華醫療成立77週年,77年間,公司湧現出一批批甘於奉獻、勇於創新、艱苦奮鬥的最美新華醫療人。他們或是爲公司創新發展不懈努力的勞模,或是默默堅守生產一線數十載的“老新華”,或是投身公益事業、彰顯擔當作爲的志願者……紅色國企,擔當作爲,初心使命浸潤在新華醫療經久不衰的企業文化和精神裏。即日起,《最美新華醫療人》系列專題報道上線,讓我們一起感受下紅色國企的職工擔當。

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懷遠 實習生 於玘珺 淄博報道

在新華醫療科技園C區聯動線車間的一角,沒有轟轟作響的機器,這是一方被圍起來的小天地,門口掛着“彭華寶創新工作室”的牌子。牆上的一張張獎狀、證書和工作總結,桌子上擺放的實驗儀器和標準工裝,是新華製藥科技集團工藝質量部聯動線工藝、高級技師彭華寶22年辛勤工作的見證。

“創新增效節約 交流傳承技藝 共同進步提高 服務企業發展”這20個字是彭華寶創新工作室的宗旨,也是彭華寶一貫的堅守。

不忘初心 傳承技藝

走進聯動線車間,裏面整齊的排列着一臺臺長約7米、高2米的生產設備,這就是非PVC膜軟袋大輸液生產線。電源接通後,機器開始印膜、裁剪、封口,十幾秒的時間,一個輸液袋就製成了。作爲一名鉗工,彭華寶的任務就是與電工、程序員相互配合,組裝出這樣的生產線。

從2003年至今,輸液軟袋生產設備不斷升級,實現了從第一代到第五代的跨越,離不開彭華寶的付出。

“工作以後,才發現自己懂的太少,只能不停地學習。”1998年,剛進廠的彭華寶從事的是零件製造崗位。他發現實際操作與理論知識之間存在着距離,於是一次次地向老師傅請教和練習,將課本中的知識轉化爲一個個標準零件。

零件製造算是鉗工最基本的工作,而設備的安裝和調試則考驗一個鉗工對零件的整體把握。4年的零件製造經歷讓彭華寶深入瞭解了每個零件的結構和運作機制,爲他加入新成立的軟袋線設備新品研發部,成爲一名優秀的裝配鉗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彭華寶體會到鉗工工作涉及知識面廣,內容多而複雜,爲了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小難題,彭華寶時刻保持知識的更新、磨練自己的技術,取得了機修鉗工技師與機修鉗工高級技師資格證書,成爲一名當之無愧的“大國工匠”。

2014年,彭華寶帶領團隊創造了軟袋線客戶現場生產調試的最快紀錄,實現了設備到貨兩天恢復生產、半月滿負荷生產。隨後又先後榮獲山東省機械行業技術能手、淄博市“金牌工匠”、淄博市有突出貢獻技師、新華醫療工匠等稱號,以及山東省國防電子工業五一勞動獎章、“振興淄博”勞動獎章等榮譽。

“彭華寶做事認真、踏實,技術很好,幫大家解決了很多難題。”同事楊景坤這樣評價他。儘管已經榮譽加身,彭華寶仍然堅持在一線工作,並且在編寫培訓資料、指導新人上付出了很多心血。他不僅手把手指導新員工、有問必答,還把自己工作以來遇到的問題與總結的經驗編寫成了《非PVC軟袋大輸液生產設備作業指導書》和《非PVC軟袋大輸液生產設備培訓資料》兩本材料,希望能培養出更多技術過硬的新員工。

攻堅克難 精益求精

工作20多年,讓彭華寶最自豪、印象最深刻的項目,還是2003年的第一代輸液軟袋生產設備的研製項目,不是因爲這個項目獲得了“國家重點新產品”、“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和“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等獎項,而是因爲那是他第一次看着自己的“孩子”從出生到交付使用。

當時輸液軟袋生產設備的研發在國內也是空白領域,沒有先例可以參考,彭華寶團隊承擔了部件加工和設備的安裝重任,只能“摸着石頭過河”。

他還記得,在研製輸液生產設備新工藝的關鍵階段,因爲需要借用別的生產線的機牀,團隊每天都要加班到凌晨兩三點,回家睡三四個小時,早上六點就上班討論安裝計劃,歷時半年多,終於攻克了難題。

2004年4月,集團爲新研製成功的輸液軟袋生產設備召開了現場演示會,看着機器順利運行,彭華寶十分激動和欣慰。時至今日,回憶起這段經歷,彭華寶的臉上還會露出自豪的笑容。

完成了第一代設備的安裝,彭華寶又投入到設備的提升改進工作中。“我們公司軟袋輸液生產設備自動化程度高、系列多,規格型號更是多達幾十種,對鉗工進行組裝調試的要求很高。”彭華寶注意到,鉗工在組裝調試設備時,只能用肉眼瞄準、對齊卡口,費力而且經常會出錯,於是他開始尋找解決方法。“我嘗試了很多辦法,一直沒有成功,後來我想到能不能設計一個工裝,安上以後,只要鉗工一推就能自動卡口。”經過彭華寶反覆實驗設計出來的工裝,僅需要幾秒鐘就能對準卡口,省時省力,效率提高了60%。

愛崗敬業 無怨無悔

作爲一名裝配人員,出差對彭華寶來說是家常便飯。“以前一年中有七八個月在外地出差,換了崗位後出差少了,但一年也有三四個月。”彭華寶告訴記者,因爲客戶遍佈全世界,他經常需要出國維修設備。“哪裏的客戶需要我們,我們就到哪裏去。”

因此原因,彭華寶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少了很多。2011年,彭華寶被外派出差時,一個任務剛剛完成,又被派往下一個地點,連續三個多月沒有回家。等他結束工作回到家裏,剛滿一歲的孩子已經不認識他,“孩子看到我嚇得直躲。”提到孩子,彭華寶的眼神裏滿是愧疚。

雖然感覺對不起家人,但領導安排的出差任務,彭華寶卻沒有推辭過,也沒有埋怨過,責任感與使命感讓他對設備和顧客負責到底。進廠20多年,彭華寶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穫不是一項項榮譽,而是責任感的提升。在他看來,其組裝的一臺臺設備也是他的孩子,要對它們負責到底。

22年,彭華寶從普通的零部件加工做起,見證了軟袋線生產班組從無到有,與班組一同成長,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大國工匠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風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