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的諮詢者中,有艾滋病恐懼症患者,也有艾滋病感染者,他們都因爲自我的迷茫,或者家人的驚慌失措來諮詢。作爲全國最早成立的艾滋病恐懼症干預研究機構,也作爲全國唯一實體可面詢的機構,我們接待了無數不同類型的人羣。我們接待過最小的感染者,年紀僅僅爲十三十四歲,一個如花一般的年齡,卻因不懂性的危險性感染。他不怕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異常平靜,倒是他的母親哭得很傷心,並不斷埋怨他父親,說平時從來不好好關心自己的孩子。其實我想說的是,家庭,社會,學校和個人都很重要,特別是有的學校,成都的某些學校,非常排斥咱們疾控中心前往學校講課,彷彿去講課就客觀說明他們學校感染者多一樣。事實恰好相反,越是歡迎我們去講課的,別人學校越重視,感染者相對更少。反而從來都是拒絕型的,感染者可是居全川前三甲。

再貧瘠的道路也是有道路相連

話回原題,高二感染,這個只寫了一個題目,沒有看到具體內容,不太清楚具體是什麼情況。首先去疾控報道,然後再去查病毒載量和看是否存在哪些藥物耐藥性,由社區按時對應發藥,將病載壓在最低,cd4數量保持正常人水平也就行了。按時服藥和正常人沒區別,壽命達到正常水準。以後正常結婚生子都可以,前提是異性戀的話。如果是同性,和另一半自行商量。這個病沒有想象那麼可怕,否則陳曉宇醫生在接受鳳凰衛視和騰訊新聞採訪時,也不會說寧願得艾滋,也不願意得糖尿病和高血壓這樣匪夷所思的話出來,他只是希望普通民衆能夠客觀認識這個疾病,而不是盲目歧視和恐懼。

生命的真諦是接納包容

這個病的壓力主要在於社會層面和心理層面,跳過自尊這一關,該怎麼生活怎麼生活,不用在意別人的看法。生活規律了,基本活得比現在的熬夜天王們要久。只是如果至親不知道,等感染以後的心理波動期過了再說。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曾經羅列了艾滋病感染者的心態週期變化,基本都是否定期,逃避期,怨恨期,抑鬱期和穩定期這幾個階段,前四個不穩定,最後達到心理穩定。等心理穩定了,再考慮是否告知父母。至於學習,不用擔心,攜帶者又不會降低智商,也不會影響學習方法,以後該考什麼大學就考什麼。除了參軍公務員受影響,其餘的是日子該怎麼過就怎麼過。

上帝關上一扇門必然打開一扇窗

很多感染者自從感染以後,生活比正常人規矩健康多了,反而他們的身體遠遠高於正常人。反倒是所謂的健康人卻不珍惜自己的身體,依舊放縱,依舊毫無規律,比如成都某酒吧的無數過客們。正如詩歌裏寫得好,有的人他還活着,其實他已經死了,醉夢生死;而有的人看似上帝給他關了門,但是卻爲他打開了一扇窗,一扇明白生命真諦的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