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這片舊約創世紀中洪水退卻後,諾亞停靠船隻並種下葡萄藤的福地,是上好葡萄酒的起源之地。但此地的整體局勢卻如同未甄全熟的葡萄釀的酒一般,酸澀難忍。作爲歷史上文明碰撞的前沿,高加索不可避免得成爲多民族的混居區,從而使納卡地區成爲今日的痛點,難道是上天早有預示,酒紅色的鮮血,會從此地源源不斷地流出。

近期,在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兵戎相見的背景下,土耳其在戰爭初期就旗幟鮮明的力挺阿塞拜疆,並出動了F-16戰鬥機、大批無人機和僱傭兵部隊參戰,這使得空軍力量薄弱的亞美尼亞一度落入了下風,大量坦克、裝甲車、防空導彈被土軍空襲摧毀,亞美尼亞軍方指控稱,本國的蘇-25攻擊機被土耳其F-16戰機擊落,但是無論是土耳其和阿塞拜疆都拒絕承認。

2008年8月8日,奧運會開幕當天,格魯吉亞與俄羅斯爆發了著名的五日戰爭。直到現在,格魯吉亞與俄羅斯的關係依然緊張。

亞美尼亞的西部與土耳其接壤。亞美尼亞與土耳其,首先有領土上的糾纏,亞美尼亞認爲曾經的西亞美尼亞地區被土耳其佔據。不過,兩國關係的死結,是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那場大規模殺戮事件。亞美尼亞現在人口只有297萬,而當時被土耳其殺害的亞美尼亞人高達150萬!不過,土耳其始終不承認這種大規模的殺戮。因爲這一事件,導致亞美尼亞與土耳其的關係一直緊張。

阿塞拜疆議會曾指責俄羅斯佔領其土地

德拉特·哈桑古利耶夫爲首的一批國民議會議員對俄羅斯展開激烈批評。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由俄羅斯佔領後,亞美尼亞人在被佔領土上不斷建立新的公司,對阿塞拜疆的自然資源進行惡意掠奪。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之前隸屬於阿塞拜疆,主要由阿國的亞美尼亞族人居住。在1991年這一蘇聯解體的關鍵年份,這一地區宣佈從阿塞拜疆獨立。

西亞有兩大火藥桶。

一個是巴勒斯坦地區(包括以色列),一個就是高加索地區(車臣就在這裏),亞美尼亞就位於高加索地區中南部。蘇聯共有15個加盟國,很多都是“組團出現”的,比如中亞五國、波羅的海三國、外高加索三國。外高加索三國,從西往東分別是: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

蘇聯解體後,納卡地區多次交火,其緊張和血腥程度不亞於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和頓巴斯衝突,因爲不直接涉及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的利益,納卡地區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概念很大程度上是蘇聯時期形成的,起源於1921年蘇聯和高加索地區領導人決定在新成立的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內部建立納卡自治州。這些絲毫沒有影響到它在高加索地區長年扮演“狠角色”,因爲就是這麼一塊彈丸之地,將俄羅斯、土耳其、伊朗之間的戰略區域封鎖了20多年。

阿塞拜疆獨立後,爲何沒有迴歸伊朗呢?

16到18世紀中期,當時伊朗的薩法維帝國時期,伊朗統治整個阿塞拜疆地區長達200多年,這期間使得阿塞拜疆人跟波斯人相互交融,融爲一體。之所以伊朗有那麼多的阿塞拜疆人,其實就是因爲阿塞拜疆地區長期那是伊朗的。只不過在近代,因爲俄羅斯的入侵,佔據了北阿塞拜疆地區,使得其脫離伊朗。

而這個北阿塞拜疆地區,也就是現在的阿塞拜疆國。而南部的阿塞拜疆地區則繼續留在伊朗,形成伊朗的阿塞拜疆地區。而阿塞拜疆族在伊朗人口衆多,而且地位很高。包括現在的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那都是阿塞拜疆人,所以其實伊朗纔是阿塞拜疆人的主體。那既然如此,阿塞拜疆國在蘇聯解體後,爲何沒有迴歸伊朗呢?其實主要是三點原因。

第一,教派的差異。

我們知道伊朗那是什葉派穆斯林國家,包括阿塞拜疆族那也都是什葉派。而阿塞拜疆國的阿塞拜疆人,雖然也有相當部分是什葉派,但是其中很大部分在俄羅斯的統治和影響之下,其實已經是遜尼派了。所以兩個國家教派都差異很大了,因此,很難融合,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二,俄羅斯化了。

阿塞拜疆近代被沙俄控制後,其實已經被統治了幾百年時間了。所以整個阿塞拜疆的文化和教育,長期的俄羅斯化和蘇聯化了。從文化基因上,其實跟伊朗的阿塞拜疆人已經是大爲不同了,這一點文化的差異那也是非常巨大的。

第三,現實的問題。

阿塞拜疆在蘇聯時期,本身就是整個蘇聯體系內最爲富裕的國家之一,其在蘇聯內,是唯一不需要俄羅斯補貼的國家了。而且其本身資源豐富,尤其是裏海的石油資源,使得阿塞拜疆那是日子非常好。但是伊朗在伊斯蘭革命後日益窮困,這對阿塞拜疆來說沒有吸引力。更加現實的是,阿塞拜疆那是充分的世俗化國家,不可能接受伊朗的政教合一。

卡拉巴赫問題(簡稱納卡)

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關係之所以緊張,是因爲著名的納格爾諾——卡拉巴赫問題(簡稱納卡)。納卡位於阿塞拜疆西部,阿塞拜疆認爲納卡是阿塞拜疆的地盤,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認可。但是,納卡主要人口卻是亞美尼亞人。阿塞拜疆從八十年代開始,就打算同化納卡的亞美尼亞人,遭到了納卡亞美尼亞人,以及亞美尼亞的強烈反抗。蘇聯快要結束的八十年代末,亞美尼亞宣佈納卡併入亞美尼亞,又遭到阿塞拜疆的強烈反抗。

位於阿塞拜疆首都巴庫的特朗普國際酒店大樓

亞美尼亞的決心非常堅定,出兵控制了納卡,兩國爆發了著名的納卡衝突。1994年,兩國接受調解,但納卡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現在依然是兩國的死結。無論是誰,都不可能退讓半步。在阿塞拜疆,由於媒體和言論自由被限制,不斷的軍事言論和仇恨言論只會導致只會助長暴力的升級。

阿塞拜疆官方長期認爲,無論該國怎樣發展軍力,只要俄羅斯不斷向亞美尼亞提供軍事支持。阿塞拜疆便無法解放自己的土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