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國慶長假剛過,位於江蘇鎮江的江蘇大學校園內,21歲的生物與工程學院的的大學生袁健與母親胡蓮擁抱着告別,這時是北京時間下午的16時40分許,胡蓮放心地離去了,監控顯示袁健望着母親離開的方向癡看了好幾秒鐘,隨後,一出誰也沒有料到的人間悲劇在校園上演:跟母親分手的袁健居然走進六樓衛生間後,跳樓自殺了。

袁健爲什麼自殺?據悉此前他曾曠過5天的課,學校要求他要麼認真讀書並調換宿舍,要麼休學,爲此,他還向學校提交了自己的學習計劃書並作了介紹,並表示自己手機上的遊戲已經刪除了,但袁健表示不想調換宿舍,學校令他一週內調換完畢。另外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是:今年9月7日,因疫情原因離校有大半年,袁健纔再次重返學校,而他的心理在2018年就遇到了問題,母親特地從2018年下半年起開始到校陪讀,今年開學前,胡蓮跟兒子商量好不再陪讀了。

在此可以大略梳理出幾個關鍵詞:曠課、遊戲、陪讀、離校半年、調換宿舍。作爲母親的胡蓮事後十分懊悔地想:如果她在16:40分告別的時候,倘若能再回頭看一眼,看到兒子凝望的眼神,興許會挽回這個悲劇。

結局不能假設,即使能夠假設,袁健似的悲劇就一定能避免嗎?他決絕地一跳中留給了親人們的無限悲痛,也讓人們不能不聯想:爲什麼在普通人眼中都是人生尋常事的一些經歷,反而成了壓垮他的大山。

所以,逆商教育是父母的必修課,而且要從小抓起,自幼培養,因爲,奮鬥的人生從來都是在逆水行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