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45天后才能开工的项目

结果不到一周就拿到了相关手续

并开始施工

这种快捷的办理流程得益于我区实施的工程建设项目“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制度改革试点。

通过进一步精简环节、压缩时限,不仅极大提升了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效率,还有力降低了企业成本,从源头保障项目快建快投运。

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新时代

“企业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

双流各部门齐发力

聚焦企业需求

从市场环境、创新创业、

政务服务、法治保障、产业服务等方面

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区住建交通局:

精简办理建筑许可流程,对工程建设项目统一审批流程,一窗接件、后台并联审批、一窗出件;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

压减办理建筑许可时间,开展“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改革和“局区合一”改革工作。

降低办理建筑许可费用,降低部分类别项目的城市基础配套费征收标准。

提高办理建筑许可便利度,做实“区域评估”和全面推行“多测合一”工作,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提升项目生成效率。

区法院:

坚持理念先行,强化司法制度保障。创新破产机制改革,完善破产案件立审执运行机制、深入推进“执转破”运行机制、健全破产案件“简化审”、深化府院联动协调机制促“办理破产”质效提升。

加强审执机制改革,优化流程管理体系,缩短纠纷解决时间;构建多元解纷机制,降低纠纷解决成本;深化司法改革举措,优化诉讼程序质量,促“执行合同”效能提升。

围绕提高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明确董事责任程度、提升诉讼便利度、维护股东权利、指导公司所有权管理与控制、优化公司透明度六大指标体系,切实保护中小企业和投资者。

区规自局:

优化流程、压缩时限、精简要件、创新服务等有力措施,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

“登记财产”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开启涉企专属服务,打造“指尖上的办事大厅”,“不动产+水电气”联动办理。

延伸服务,“银政”互通,完全实现了全程“不见面”办理模式。“办理建筑许可”,压减办理建筑许可时间,精简办理建筑许可流程,提高办理建筑许可便利度。

区市场监管局:

针对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不断优化政策扶持,拟订了《成都市双流区知识产权资助(奖励)办法》。

搭建合作平台,引进了重庆猪八戒网在双流建设猪八戒网知识产权大数据西南区域总部,设立了额度为1000万元/年的知识产权服务券。

争取上级试点,向国家总局争取中国(成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户双流;成立了双流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建立了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制度。

市场监实现实现抽查常态化,推动慎审执法,智慧监管模式被推广,创新信用修复模式。

区税务局:

拓展便利化服务外延,整合办税渠道,推行发票便利化服务;实现不动产交易“一套资料、无复印件、一窗交件、一窗出件”,整合窗口业务,形成“一窗接件、当场办理、即时开票”新模式;推进6小类10项容缺办理,178项业务全程网上办,19项业务线上线下融合办,9大类255项业务“最多跑一次”落地落实。

提升精准化服务深度,成立网上办税远程支持中心,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及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启动“云上有道”残疾人就业项目。

压缩发票审核办理时间至5.29分钟;压缩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时间至1.7天;全类型企业退税税务环节办理时间已提速至1.5个工作日;优化缴税方式,通过电子缴税,快捷服务纳税人;深化银税互动,延伸信用价值,帮助企业以纳税信用快速获得授信。

区新科局:

督促双流供电公司按照“当日申请、当日受理、当日办理”要求保障企业用电。天然气公司新成立营商环境工作小组,提高报装效率;督促天然气公司扩充流量计、过滤器、调压箱等特种设备储备,确保用气安装随用随取;督促天然气公司在东升、西航港等7个镇(街道)的营业厅进一步优化用气申请办理程序,同时开通微信公众号业务办理渠道。

区发改局:

紧紧围绕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截至9月,全区18479家企业已复工18419家、总体复工率99.7%。规上工业企业产能恢复率100%。

系统推进复工复产工作,精准开展企业服务,累计解决企业防疫物资短缺、用工困难、经营成本较高等方面问题2068个。推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政策执行,为1.24万家企业免征增值税8474.85万元,向66家企业、360人兑现“六稳”工作突出贡献奖1520万元。

累计开展“云直聘”“云招聘”等线上招聘活动近44场、线下招聘活动65场,累计达成意向性就业协议超过2.8万人;组织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1次,共4406.7万元、惠及20.98万人次。

区国资金融局:

建立企业融资服务撮合机制,搭建企业金融咖啡时、每月融资对接会等银企对接平台;建立跨地域、日常化的融资服务机制,构建全区统一的融资服务推送机制。

加快推进金融载体建设,积极建设芯谷金融中心,形成各种金融形态协同发展的现代金融生态圈。

强化科创集团类金融属性,进一步完善债权融资服务体系,完善股权融资服务体系,进一步撬动省市区以及社会资本共同投资产业项目。

进一步撬动省市区以及社会资本共同投资产业项目,初步形成“初创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科技金融梯级孵化体系。

记者 | 胡兵发 王鸿明

编辑 | 李丹

审核 | 谢刚 余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