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落後的特步如何發力追趕安踏?

作者 | 毛婷

來源 | 港股解碼(ID:finet_ggjm)

上週五,即2020年10月9日收盤後,丁水波家族的特步(01368.HK)宣佈與謝霆鋒(作爲認購人)訂立認購協議,謝霆鋒已同意認購特步有條件同意發行及配發的500萬股認購股份,認購價爲每股2.48港元,較當日收市價2.51港元折讓1.2%,等於最近5個交易日的平均收市價2.48港元。

特步預期認購所得款項約1240萬港元,將用於開發產品。謝霆鋒於特步的持股將由原來的零,變爲擴大後股本的0.2%。

這已經不是謝霆鋒的第一次買入該公司股份。2016月8月3日,謝霆鋒以每股4.5港元的價格,同樣認購了500萬股特步股份,較公告當日的收市價3.98港元溢價13.07%,交易完成後持股0.23%。特步亦計劃用所得款項約2250萬港元,用於產品開發。

謝霆鋒當年以4.5港元買入特步股份時,並未能立即拉昇股價。直到2018年6月13日,特步的股價才重新到達6.14港元的小巔峯,然後在2019年3月25日到達6.74港元的十年高位。

但今年的疫情無疑打亂了特步的多品牌計劃,2020年3月19日的市場暴跌也順道將特步的股價拉低至2.04港元的低位水平。

謝霆鋒2016年買入的股份不知後續如何處置,從2020年10月特步的這份公告來看,謝霆鋒目前並未持股。

參考上次十分雷同的交易,這一次謝霆鋒的購股交易比較像一次營銷事件。這不,公告一出,特步第二個交易日(2020年10月12日)股價即飆漲17.53%,收報2.95港元,市值74.32億港元,最高漲至2.98港元(漲18.73%)。

相信散戶最關心的還是,特步現在的股價見底了嗎?這可能要從其經營和前景說起。

01 香港上市運動鞋履股的正面利好

晉江商幫壟斷了中國體育品牌市場大半江山,晉江丁氏三巨頭丁世忠家族的安踏(02020.HK)、丁水波家族的特步,以及丁輝煌家族的361度(01361.HK),是香港上市的重磅體育類股份。

不論沽空機構GMT Research於2018年發佈的針對晉江鞋商的沽空報告是挖出了問題核心,還是僅僅過眼雲煙,從宏觀來看,國內的體育類消費前景應是正面的,特別在國內疫情受控之後的當下。

2020年10月10日,在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發佈了《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羣衆體育的意見》,主要內容爲完善健身設施建設頂層設計,增加健身設施有效供給,補齊羣衆身邊的健身設施短板,大力開展羣衆體育活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全民健身促進工作。

隨着疫情的受控,這些措施或鼓勵人們羣衆加強鍛鍊。在經歷了幾個月的居家隔離和封鎖後,體育鍛煉的需求必然迎來反彈。尤其體育賽事重啓,將帶來風向上的重大利好,再加上即將來臨的雙十一推動,消費類商品的需求有望強勁增長。

事實上,從今年國慶黃金週的旅遊、消費市場氣氛可以看出,我國的下沉市場購買力很猛,這對於國內鞋履品牌來說無疑是利好。

02 特步的基本面如何

同爲晉江鞋商,要檢驗特步的基本面情況,少不免與安踏和361度進行比較。

從毛利率來看,安踏這幾年憑藉着FILA的強勢拉動,毛利率顯著攀升,已遠遠拋離特步與361度,2020年上半年的整體毛利率爲56.8%,相較特步爲40.5%,361度爲37.8%。但如果單看安踏的發家品牌“安踏”,2020年毛利率只有41.64%,與主要做自身品牌的特步和361度相差不大。

然而,高端品牌固然有高毛利的優勢,但所下的經營支出卻非小數目,這包括營銷開支、人員開支、研發開支等。安踏的FILA業務線,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高達70.5%,但扣除營銷等衆多經營性開支後的經營溢利率只有24.7%,甚至低於自有品牌“安踏”的經營溢利率26.6%。

即便如此,由於安踏的收入基數較大,即使營銷開支規模高於同行,其經營溢利率仍保持優勢。

從下圖可見,安踏的廣告及推廣支出對比於收入在三家晉江鞋商中處於中等水平,特步的營銷開支最高,由此可見其廣而告之明星入股的用心良苦,這本身就是理想的營銷素材。

由於特步的廣告及推廣開支較高,其淨利潤表現不如同行。2020年上半年,特步的純利率爲6.7%,相較安踏和361度分別爲11.3%及11.2%。

受疫情影響,2020年第一季特步的零售銷售下降20%-25%,第二季跌幅似有改善,錄得低單位數跌幅。上半年零售存貨週轉期由2019年整體約四個月,延長至約五個半月,打折力度明顯加強。

不知是否因爲其打折力度夠,特步2020年上半年平均存貨週轉期明顯短於安踏和361度,爲94天,延長了13天,現金週轉天數爲89天,縮減了9天。2020年6月30日,安踏的存貨週轉期爲135天,延長了48天,現金週轉期爲109天,延長了39天;361度的存貨週轉期爲112天,反而縮短了8天,現金週轉期爲121天,延長了31天。以此來看,特步的去庫存能力還是跟得上節奏的。

從下圖的估值比較可以看出,市場始終對更具品牌號召力的李寧(02331.HK)和安踏最鍾情。特步於2019年上半年公佈兩項國際擴張,包括成立合資公司在內地、香港及澳門開展世界著名戶外生活品牌Merrell與素有”跑鞋界勞斯萊斯”之稱的Saucony的開發、營銷及分銷,以及收購「K-Swiss」、「Palladium」等國際知名品牌,目前交易已經完成。

但是受疫情影響,特步今年上半年的一些發展計劃或未能按預期開展。2020年上半年,其自有品牌特步佔總收入的87%,後來收購的這些外國品牌也開始貢獻收入,合共佔總收入的13%左右。

從上半年的毛利率來看,「K-Swiss」和「Palladium」的毛利率與特步自有品牌一樣,爲40.5%,而Saucony和Merrell則爲38.7%。但如果加上營銷開支等,這些外國品牌仍爲虧損經營。

2009年安踏收購FILA時也錄得鉅額虧損,在FILA納入安踏業績表的2009年10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間,FILA中國業務貢獻的收入爲1841.7萬元人民幣,虧損卻達到1382萬元人民幣。在之後幾年,安踏並沒有詳細披露FILA的盈利表現,直到近年FILA的收入貢獻佔比提升。

特步明顯有志於參考安踏的多品牌策略,但是這些高端外國品牌能否成就另一個FILA故事?從估值來看,市場對它的信心還不是很大。但國內消費浪潮或有望帶起消費類股份走出陰霾,只是特步的後期走勢或仍受制於股份流通性偏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