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打車出行“老”賽道,嘀嗒如何把握“新”機會?

中國“共享出行第一股”這一標籤,不出意外,將由嘀嗒出行享有。

2020年10月8日,嘀嗒出行正式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招股書,擬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成立於2014年的嘀嗒出行,前身爲專注私人小客車合乘、車主和乘客順路搭乘的嘀嗒拼車。

六年後,根據招股書顯示,嘀嗒的主營業務已轉向順風車和出租車,抓住2018年的政策調整風口後,嘀嗒接管了絕大部分順風車市場份額。此後,嘀嗒出行漸漸坐穩順風車市場的“第一把交椅”。在整個市場中佔據近七成份額。

而出租車業務,也是嘀嗒在招股說明書中關注的重點和亮點。從2017年推出該項服務開始,嘀嗒用不到三年時間,迅速將業務框架搭建齊全。截止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在全國86個城市提供出租車網約化服務。中國2019年出租車網約市場中,嘀嗒排名第二。

根據招股書披露,嘀嗒未來會在出租車市場投入重金。此次上市之後的募集資金,一個重要用途即是推動出租車行業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提升自身在大數據,算法和AI等創新技術方面的能力。

那麼,這家未來的“中國共享出行第一股”,爲何會如此關注出租車市場?它又將如何掘金出租車網約服務,解決這一領域的痛點與業務障礙。

01 出租車出行業務再認知

在移動互聯時代,網約車,似乎成爲打車出行的唯一通道。但這可能只是我們的錯覺。

按照出行模式劃分,中國打車出行市場可以分爲三種,順風車、出租車和網約車。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簡稱F&S)報告數據,中國網約車業務市場份額,從未實現對出租車業務份額的超越。

作爲中國四輪出行市場中最大細分市場,2019年,出租車市場佔打車出行市場份額,達到了68.6%,市場規模達到4884億元。

這意味着,“拿流量說話,以燒錢爲生”的網約車平臺,雖然正在改變人們“打車靠招手、交易用紙幣”的出行打車習慣,卻仍然沒能從根本上撼動市場消費結構。

在業內,依據數字化程度強弱,出租車市場又被劃分爲線上和線下兩種模式。線上模式就是已經網約化的出租車業務;線下模式,由於乘客基本採取揚手招手的方式“打車”,因此也被稱爲出租車的揚招業態模式。

2019年,中國打車出行市場中出租車業務、出租車網約、網約車和順風車的訂單總數,分別爲194億,7億,98億及3億元。預計到2025年,出租車市場仍將會以53.9%的市場份額繼續獨佔鰲頭。

相對於完全依靠線上的網約車業務,出租車業務網約化看起來更像是一片尚未充分開發的藍海。業內普遍認爲,網約車、順風車和網約出租車未來將會並行發展。但尚未被移動互聯網時代完全喚醒的,且通常被大家忽略的揚招出租車市場,顯然具有不小的想象空間。

以2019年的交易總額統計,傳統出租車揚招模式,仍舊佔出租車整體業務的96.3%。按照F&S提供的數據,到2025年,網約出租車的滲透率預計會從2019年的3.7%,提升至14.1%,市場規模將會從18.07億增至83.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預計將達到29.11%。

作爲行業內的踐行者,嘀嗒在三年的時間內,得出了這麼一個結論——傳統的出租車模式不僅不會消亡,未來還會長期存在。因爲它強大的基礎和獨特的生命力,不但會走出困境甚至還會走向輝煌。看到機會,就付諸行動。嘀嗒在業內第一個提出網約出租車和揚招出租車雙向增量發展。

行動的關鍵就在於,如何用技術力量,實現對一項傳統業務集中抓取。

02 嘀嗒,傳統業務痛點解決者

傳統出租車模式的痛點無外乎兩點,其一,客戶打車時的不良體驗;其二,空駛產生的行業低效。

解決了這兩大痛點,就意味着實現了對服務和消費的價值提供。

在傳統模式體驗中,乘客在馬路邊打車,對於車輛的不確定性和未能打到車的焦慮感會形成使用出租車的初期不良體驗;而上車之後,對目的地的溝通、點評、投訴和預估到達時間的需求還需要進一步溝通,往往令乘客體驗存在進一步下降可能。

在傳統模式下,乘客不良體驗的消除,需要不同平臺分散解決,解決鏈條過長,不可控環節多,極易形成新客訴。

傳統出租車平臺針對這一痛點所能做的事情,只侷限在事中把控,事後補救。不同地區的出租車管理部門、公司都制定嚴格規章制度,例如設置神祕乘客、五星司機等獎懲機制。但是由於缺乏精準管理抓手,很難實時有效聚合用戶真實服務評價數據。

另一方面,對於出租車司機來說,降低空駛率是最有效的提升收入方式。但傳統模式顯然也無法解決這一痛點。據統計,由於傳統方式的不確定性,目前出租車空駛率在全國範圍內高達30%-40%。

對於這些痛點。市場之中的頭部玩家並非熟視無睹,其解決方案一是補貼,二是尋找出租車平臺合作。

2020年9月,滴滴出行宣佈旗下出租車業務升級爲“快的新出租”,同時投入1億元發放打車券補貼乘客。沉寂多年後,快的品牌復活。在不久之前,高德也宣佈與多家北京出租車公司達成合作,將近一半出租車司機吸引到平臺。

相較於友商的模式,嘀嗒顯然對出租車傳統業務痛點的改造更精準,入手也更早。

2019年,西安市出租汽車行業推出了全國首個“出租車智慧碼”和“打車助手”。乘客使用出租車時,掃描車內“智慧碼”就能獲得車輛和駕駛員信息查詢、行程分享、移動支付、電子發票、網上評價、失物查找等功能,讓巡遊出租車的服務體驗堪比網約車。

2020年7月,“智慧碼”正式上線“里程積分”功能,乘客乘坐出租車時掃描“智慧碼,可將每3公里的行程積攢成一個“里程積分”。乘客可以用“里程積分”兌換出租車優惠券、視頻平臺VIP會員、快遞寄件優惠禮包、購物優惠券等福利。

乘客搜索“出租車智慧出行”微信小程序,使用打車助手後,不需要輸入出發地和目的地,只要點擊按鈕,就能把用車需求發送到5公里之內所有空車司機的嘀嗒司機端app上,告訴司機距離多少米的路邊有乘客在攔車,司機根據情況搶單。

這使得乘客上車後,再向司機說明目的地,可以有效避免網上約車時司機的“挑單”情況,提高打車的成功率。

同時,出租車司機也可以更精準地瞭解附近大的範圍內,哪裏有人需要用車,從而進一步降低出租車的空駛率。通過使用“打車助手”,乘客實現一鍵呼叫空車,打車焦慮感和不確定性迎刃而解。而通過計價器的提醒後掃碼智慧碼,乘客更可獲得多項升級版數字化服務體驗。

智慧碼落地一年之際,僅於2020年6月,在西安一個城市,嘀嗒的出租車智慧碼日均掃碼次數就超過30萬次,爲西安市約940萬次數字化出租車出行提供便利的服務,覆蓋市內約64.0%的出租車出行總數。除此之外,至2020年6月30日止,累計乘客評價約爲1620萬次,平均每位出租車司機獲評價逾550次,這些數據都爲出租車公司經營業務及監管機構提供了建設性見解。

招股書數據顯示,嘀嗒在全國累計認證的出租車司機數量已超70萬。與此同時,在86個城市提供了出租車網約服務,與17個城市的市級或區級出租車協會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係。而截至目前,嘀嗒已與西安、瀋陽、徐州、南京4個城市開展全面智慧出租車合作。

友商在過去網約車領域積累的優勢,是在對既定規則破壞的基礎上進行的。出租車司機顯然對友商的破壞性重構策略有強烈牴觸心理。而且,在這次轉型過程中,嘀嗒出行明顯先人一步。相對於簡單補貼戰略和單點尋求出租車平臺合作策略,2017年10月就上線出租車業務的嘀嗒,在具體的解決方案上顯然落地更早,也更爲具體。

03 “新”賽道里的輕模式

在一部分市場認知中,出租車傳統模式,已經是應該淘汰的“舊基建”。

事實上,傳統模式的用戶基礎、天然場景優勢、交易量優勢和牌照優勢,是目前中國打車出行市場的稀缺資源,也是未來該業態被進一步激活的基礎。

數據顯示,中國每天有將近5000萬出租車訂單通過“招手停”實現,每天服務人次過億,是中國全部網約車日服務人次的2倍以上。

這些都是傳統出租車業務的用戶基礎;由於城市格局和路網特點,繁華路段街區無法長時間停車等候,構成傳統業態的天然場景優勢;出租車每日90%以上的訂單來自路邊招手,與網約無關,是傳統業態的交易量優勢;將近140萬有牌照的出租車,260萬司機羣體,構成中國規模最大的穩定合規運力,是傳統業態的牌照和供給優勢。

嘀嗒在招股書中透露的,就是在“夕陽產業”中,用輕模式實現對出租車的整合,實現對需求和供給兩端的價值提升。

這種整合的成效體現,可以通過招股書數據看出,2019年,嘀嗒出租車網約服務僅佔收入的1.08%;該數據在2020年中報中已變爲5.01%。與之匹配的,是在技術後臺上的能力保障。

在數據分析和處理方面,嘀嗒目前以700臺服務器和50臺雲服務器,可以同時處理每秒一千兆比特的數據,保證出租車服務生成每分鐘約4,000次配對預報及在高峯時段生成每分鐘約40,000次配對預報。

與友商相比,嘀嗒出行自稱“純粹的信息服務提供商”,只通過“信息服務費”形成收入。

由於不擁有車輛、不投入車隊管理、嘀嗒出行無須向順風車車主和出租車司機支付大規模激勵與補貼,使得其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都非常低。而由於依靠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只提供信息服務。

得益於輕資產、低變動成本的商業模式,按經調整淨利計算,嘀嗒自2019年起已實現盈利。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截至6月30日),經調整淨利潤分別爲人民幣1.72億元和1.51億元,對應經調整淨利潤率分別爲29.7%和48.6%。2019年,嘀嗒創造經營性現金流近4億人民幣,2020上半年,創造1.3億人民幣經營性現金流。

助力業務的外部因素,還取決於出租車行業的自發變革。

由於上半年疫情的影響,嘀嗒策略所遇到的出租車行業內部阻力降低。更多線下租車平臺意識到數字化賦能的重要性:僅靠線下展開經營不僅難以滿足未來5G時代的公衆需求,也會導致其營收渠道狹窄、抗風險能力下降。這推動了地方出租車平臺紛紛加快自身進化的速度。

2020年1月7日,嘀嗒出行提出“出租車·新出行”戰略,通過實施“數字智能化、網約化、線上線下一體化”——“三化工程”。與西安交通部門進行的合作,成爲嘀嗒數字化賦能傳統出租車業務的有益嘗試。

嘀嗒的“三化工程”,從行業層面看,實際上是一項系統工程,目的是將傳統出租車業務所有環節進行標準化和數字化。

把傳統出租車業務環節中涉及的出租車協會、公司、司機等實體,整體納入數字化賦能服務的範疇中,用產業互聯網的方式爲整個出租車產業提供數字化互聯網的服務,最終幫助出租車形成智慧出行的產業策略,可能是嘀嗒需要的新資本故事。

在招股書中,嘀嗒強調,要推動細分賽道進行進化,其關鍵點有三:一是通過智慧碼收集的服務數據,顯著改善傳統出租車業務的業態與管理水平;二是通過大數據打通司機和乘客之間的鏈路,提高出租車運營效率;三是通過提升業務模式,改善拒載挑單情況,將派單機制與動態價格結合更合理,完善出租車拼單模式等。

04 打磨“新”賽道,挑戰者“新”路徑

普遍認知中,第一個喫螃蟹的創新者,無疑最容易成爲行業贏家。後來者想要成功扮演行業挑戰者角色,首先依靠的,只能是對行業的前瞻性認知。

2012年,滴滴、快的、搖搖招車等上百家網約車平臺集中上線。

2014年,滴滴打車和快的先後拿下騰訊和阿里的鉅額融資,雙方開啓瘋狂併購和進行補貼。同年,嘀嗒出行誕生。

2年時間,足夠一個互聯網企業經歷4個完整的“創業週期”。在當時“快魚喫慢魚”的口號中,每個互聯網創業者都在尋找新賽道,以求容身之地。切入當時冷門的“拼車”市場,是當時作爲挑戰者的嘀嗒,爲自己尋找的“新”賽道。

嘀嗒出行CEO宋中傑曾回憶稱,由於及時轉型1對1拼車、率先採用不分車型拼車以提高匹配效率,嘀嗒在順風車市場站穩了腳跟。

2018年,一直以“出行平臺老二”形象示人的嘀嗒出行,利用政策調整期,接管絕大部分友商順風車的市場份額。此後,嘀嗒出行漸漸坐穩順風車市場的“第一把交椅”。

針對B端和C端市場痛點,從對手盲區積蓄力量發起反擊,在嘀嗒發展過程中屢試不爽。

2020年,嘀嗒下一步撬動傳統出租車業務市場所重點發力的方向,或許是人工智能和智能駕駛領域,但在這些領域,似乎做出成績也並不容易。畢竟友商憑藉強大的燒錢能力,甚至已經邁過進場佈局階段,直接對自動駕駛出租車進行路測。

但對於嘀嗒來說,挑戰創新者的方法有輕車熟路的味道——從對方意想不到的細分賽道集聚力量,進行反擊。在農村包圍城市,用下沉市場進行逆襲,有冒險意味,但勝在守正出奇。

從友商未曾全力下注的傳統出租車市場入手,上市之後的嘀嗒,能否通過撬動四千億傳統市場,實現彎道超車的操作,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商業案例,也是它在資本市場上能否創造新市值高度的關鍵。

和2012年就早早進入出租車市場的友商相比,嘀嗒之所以能夠在不到三年時間,撬動一個友商市佔率接近100%,且被業內不看好的傳統出租車市場,原因如果僅僅歸結爲選對賽道,顯然過於隨意。2019年,嘀嗒和西安的線下出租車業務數字賦能合作,已經證實嘀嗒商業模式的成長能力。嘀嗒的未來,始於通過對技術、數據和模式的創新,成於發現一個更爲廣闊的線下市場,達於由此進化出的線下出租車數字化賦能賽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