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2》,雖然對賽事進行了“升級”,但製造爭議點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第二期,何昶希與張逸傑一起合作《陳情令》中的一個片段。2019年出道的歌手何昶希,飾演魏無羨。11歲便出道、參演過《古劍奇譚》《神鵰俠侶》《鳳求凰》、主演《李雷和韓梅梅》的張逸傑,飾演藍忘機。

無論是新人演員何昶希,還是長達10年戲齡的張逸傑,在《演員請就位2》上的表現十分失敗。尤其是何昶希,被劍刺中後,無任何表情念出臺詞的一幕,可以直接拿來當做演戲的反面教材。

但即便如此,郭敬明還是決定給何昶希發S卡。被問及給演員發S卡的標準時,郭敬明回答說:就是我想找他拍戲。

此後熟悉的一幕再次上演,郭敬明與李成儒再次battle。對何昶希的表現,李成儒:一塊死肉,連痛苦都沒有的,就被選擇嗎?

對郭敬明的選擇,李成儒:我不喜歡各種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的各種作 法。

媒體的批評也很犀利:看郭敬明“選妃”,挺沒勁的。

出乎意料的是,這件事竟然引來全民狂歡。從年輕網民,到年老網紅,大家爭相模仿相關橋段,拍出來的視頻也是引來大量網民的評論互動。

而此事之所以能引來全民爭議,說到底,還是大家對當前糟糕的演藝環境的不滿。

1.誰都可以當演員嗎?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演員的門檻變得越來越低了。

唱得一首好歌,可以去當演員,長得一副好皮囊,可以去當演員,拉得一手大提琴,也可以去當演員。

甚至會數個數,也可以去當演員,跟她搭戲的還能是李幼斌、劉濤這樣的實力派演員。

演員的這口大鍋裏,似乎什麼都能裝得下。不論你是不是明星,似乎都可以在演員這個行業裏分得一杯羹。

畢竟,中國都成爲全球第一票倉了。

畢竟,憑藉着攝像技術以及後期技術的強大,拍戲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必須需要真情、實景了,臉可以修,戲可以改,綠布一扯,天下我有。

毋庸置疑,誰都可以有個演員夢。

當初的黃渤,唱了多年的歌,跳了多年的舞。當初的王寶強,還只是個在工地搬磚的少林弟子。當初的郭曉冬,北漂賣菜。

許多前輩,用實力證明,跨界、新人也可以去當演員。

但他們成功的背後,是付出了不爲人知的辛苦。撲下身子去揣摩每個角色的性格,扎到水裏洗練每句話、每個表情,挑燈夜讀夢裏都是念臺詞。

此次郭敬明將S卡發給表現不盡人意的新人,如果是當做鼓勵勉強還說得過去,但是找他拍戲,那就不只是對演技選擇性忽視,還是對那些付出更多努力、表現也更爲優秀的演員的打擊。最最重要的是,這件事帶給大家的感覺,就是當演員並不需要努力,只需要對導演胃口就行了,這就等同於埋下了投機主義的種子。

無論幹哪一行,都奉行“一滴汗水一分收穫”“努力便有成功希望”的守則。但如果投機主義橫行,那麼這一行的生存環境有多糟糕可想而知。

2.我們缺有演技的演員嗎?

答案顯而易見。

對演員演技的討論引來全網刷屏,這一幕並不是第一次出現,上一次是張譯。那個沒有臺詞,戴着口罩,只用一雙眼就把人物演到骨髓裏的科研工作者。那個蓬頭垢面,坐在路邊,喫口面燙嘴的追兇者。

李雪健、陳道明、陳寶國、劉佩琦……老戲骨多了去了。

任素汐、靳東、段奕宏、周迅……實力派演員數不過來。

但爲什麼我們在銀幕上看到他們的次數越來越少?因爲,年齡大的演員,粉絲羣體購買力不行,有演技的演員,不一定就能帶來高票房。

爲什麼資本追逐流量明星、小鮮肉?最直接的回答就是,期待投入回報比,得掙錢。

影響票房高低的因素有很多,演員、導演,故事、服化道、技術以及社會熱潮等等等等。誰也不知道哪個點讓影視劇爆紅,但流量明星,似乎能夠成爲一個保證:憑藉他們的粉絲,保本還是勉強可以的。

這又是另一種形式的投機主義。

拍電影就是爲了賺錢,這個觀點無可厚非。誰幹哪一行,不是爲了養家餬口、過上好日子?

但爲了要票房,不管演技,只是拉來幾個流量明星、拼湊一個低劣的故事,那麼帶來的影響不可估量。

更可怕的就是那種宣揚拜金、爲製造看點充斥着各種撕X的電影糟粕,帶來的影響不只是在演藝行業。

3.導演的作用只是拿錢拍部戲嗎?

每一個好的故事與角色,都需要一個優秀的演員去表現出來。

每一個演技好的明星,都會等來屬於他的春天。當然,這離不開一個能夠慧眼識珠的好導演。

所以,《演員請就位》請來了導演當評委,而不是有演技的演員,因爲他們對演員有各方面的考量。

比如,適合什麼樣的角色?

比如,適合什麼樣的場景?

比如,適合什麼類型的電影?

……

但無論怎麼考量,演技都應該是擺在第一位的。

導演選擇合適的演員,將一個故事用影視劇的藝術形式呈現出來,引來觀衆或大笑或共情或思考,這纔是一個完整且有意義的拍戲過程。

如果只看中顏值、看重投入回報比,不顧大衆羣體感受,那麼引來口誅筆伐,也是自作自受。

史航說,兩位演員用實力展示了,我們到底身處一個什麼樣的演藝環境,我們是怎麼盡力打造出這麼一個環境的。

是的,視演技可有可無,選演員如此自我,拍作品唯票房論,導演沒有用好自己的權利,在綜藝節目上只是引來爭議,在影視劇上,則會帶來更爲嚴重的後果。

那就是,劣幣驅逐良幣、投機主義橫行,實力演員被忽視,觀衆被帶偏,熒幕上的作品只圖一時之歡。我們離好演員、好作品,越來越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