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都可在網上看到,一些農村對於考上大專二本三本的也要請客喫飯慶祝考上大學搞升學宴,在大學錄取率如此高的今天,對於大專二三本,很多城裏人都嗤之以鼻,甚至於即使復讀也不屑去就讀,而一些農村人卻奉若至寶,說明農村的孩子考上好大學並不是很多。確實來說農村的孩子學習成績普遍偏差,這什麼原因?

其實現在農村學校的基礎設施也不差,很多校園都是新的,教學儀器什麼的以及辦公配置也都齊全,可以說農村學校的硬件條件這些年改善了很多,甚至有些硬件條件還不比一些城裏的學校差,爲何農村的學生成績還普遍偏差呢?

雖然一些硬件條件上去了,但是師資力量還是很薄弱的,一些優秀的教師不願到農村學校去任教,嚴重製約農村學校的發展和提高。

農村學校的學習氛圍不是很濃,再加上一些好的學生外流嚴重,留下來的一些學習自律性都較差,整體讀書風氣不好,生源素質堪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雞窩裏成長,見得最好的是雞頭,怎麼可能變鳳凰呢?農村學校的學生整體素質偏低,教育起來難度很大,因爲教育不是萬能的,出現學生成績差是在所難免的。

在農村父母相對文化層次低,對教育的重要性認識程度不夠,不像城裏人從小就有憂患意識,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時時都在跟進孩子的學習成績學習情況,因此來說農村的學生在一開始就輸了,哪能與城裏的孩子競爭呢?

相對來說,農村家庭的經濟條件大多數較差,很多人都出外打工或做生意,沒辦法在家照顧小孩,一般都留給爺爺奶奶來養育,而老一輩人觀念相對落後陳舊,孩子能喫能喝,活蹦亂跳,身體健康就行了,也沒多少精力去教育好孩子,只能說是養活着小孩而已,基本屬於放養的狀態。即使小孩有聰明的頭腦,沒有管教和約束,學習成績也不會好的,畢竟愛玩是孩子的天性。

城鄉孩子在學習時期所處的環境差異導致了人生第一步的不同,雖然一些農村孩子勤勞喫苦一般比城市好的很多,偶爾也有一些能考上清北985的,但總體比例還是差城裏中學很多。教育資源的不平等,家庭經濟環境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也不能積極配合老師,等等這些原因,造成農村學生成績普遍差是必然的。小編拋磚引玉,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各抒己見,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