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的浪潮,改變了經濟生態和每個人的生活,更代表着新期待、新未來。15日,在設於長春汽車聯合創新中心的吉林省“雙創”成果展上,我市一系列創新創業項目集中展示,成爲全場焦點。

真假綠葉、真假紙鈔被平行擺放在傳送帶上,這些目標物逐一經過紅外波段掃描,只需幾秒,掃描數據就會傳至手機,這是中科院長春光機所自主研發的推掃式高光譜成像儀,可用於鑑別假幣、農作物病蟲害檢測等領域;

吉林大學汽車學院學生自主設計開發的大學生方程式賽車,0~100公里加速時間僅3.25秒;

作爲長春新區國家雙創示範基地一家在孵企業,小白智能科技的餐桌智媒體機器人項目,已在長春500餘家餐廳推廣使用,趣味點餐服務帶給消費者快樂的就餐體驗……

這些雙創項目,是我市充分發揮在長高校、科研機構優勢,加快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的部分“代表”。我市與吉林大學等高校共同打造雙創基地,積極建設“環吉大雙創圈”;依託長春光機所建設光電子產業孵化器,誕生了全國第一家商業遙感衛星企業“長光衛星”,“吉林一號”成爲全市科技創新一張亮麗名片。

在成果展上亮相的長春市雙創基地分佈圖,直觀展示了我市雙創工作蓬勃發展的態勢。據悉,全市雙創基地發展到171個,其中國家級37個、省級125個,在孵企業達到4600戶;雙創層次大幅提升,長春新區、吉林大學、長春光機所、國信現代農業進入國家雙創示範基地行列。我市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技術合同年成交額從2015年的24.5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464.5億元,科技“小巨人”企業由400戶發展到1147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從216戶發展到1322戶。特別是今年以來,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成爲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有力保障。

我市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產業鏈,重點打造國際汽車城等“四大板塊”。充分發揮一汽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組建汽車、數字等產業創新聯盟,特別是以紅旗品牌爲引領,匯聚紅旗創客,引領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發展。依託國信現代農業等雙創載體,有力推動了一二三產深度融合。

我市堅持以創新帶創業、以創業促就業、以就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的市場主體不斷湧現,每年新創造40萬個就業崗位。出臺促進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12項政策,2019年8.1萬名畢業生留長,今年有望突破10萬人。以網絡平臺催生新的就業機會,大力打造網紅集聚區,帶動就業近萬人。截至9月末,今年全市新增就業72463人。

創新創業的成功,需要個人努力,更離不開制度環境。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出臺“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等政策意見,打出雙創政策“組合拳”。圍繞融資服務、人才培訓、管理諮詢等十大領域,搭建200多箇中小企業服務平臺。堅決落實國家和省市各項惠企政策,今年新增減稅降費50.8億元,僅各類雙創基地就爲企業減免租金2230萬元,幫助衆多企業渡過難關。

來源:長春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