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這是我軍在紅軍時期一個大名鼎鼎的英雄團!這支部隊人才濟濟,戰功赫赫,曾經血戰過湘江、強渡過烏江、搶佔過四川瀘定橋、智取過甘肅臘子口……建國以後,這支部隊出了許多開國將校,比較著名的有:楊成武上將、張仁初中將、羅華生少將、劉金山大校……不過,本文要寫的是紅四團團長盧子美。

盧子美

長征期間,楊成武曾經擔任過紅四團政委。根據他的回憶,紅軍很快來到了貴州遵義附近。牛欄關戰鬥結束後,紅四團團長耿飈改任爲紅一師參謀長,盧子美改任爲紅四團團長。他是河南沈丘人,曾經參加過著名的寧都起義,他比團政委楊成武要大了十幾歲。但是,他很快被調離了這個團。直到1979年前後,兩人才再次聯繫上。

盧子美,河南沈丘人,他出生於1899年前後。有資料顯示,他出身貧苦,而且沒有什麼文化,過早就被人抓了壯丁。也有資料顯示,他讀過幾年私塾,很早就主動投奔了以馮玉祥爲首的西北軍。總之,他文化不高,很早就成爲了馮玉祥麾下的一個普通士兵,這是事實。至於他參軍以後,因爲作戰勇敢,所以很快升任爲一名連長。

寧都起義參與者

20世紀30年代初期,盧子美所在的部隊奉命來到了江西圍剿紅軍,這支部隊也就是著名的第26路軍。在江西戰場,第26路軍屢戰屢敗,而且有不少官兵因爲水土不服很快病倒甚至病死了。加上我軍的政治瓦解,許多人開始厭戰甚至準備直接投奔紅軍。在這個背景下,盧子美很快入了黨,他的介紹人是第26路軍參謀長趙博生將軍。

1931年12月,江西寧都,這支部隊在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人的領導下,毅然加入了工農紅軍。隨後,起義部隊被改編爲著名的紅五軍團,由季振同任總指揮,蕭勁光任政委,董振堂任副總指揮,趙博生任參謀長,劉伯堅任政治部主任。全軍團下轄三個軍,約有1.5萬人。至於盧子美,他很快升任爲紅五軍團第39團的團長。

趙博生

1933年,我軍組建了著名的少共國際師。全師共有近萬人,陳光、曹裏懷、彭紹輝等人都擔任過師長,馮文彬和蕭華等人都擔任過政委。不久,這個師被臨時編入了紅五軍團。盧子美很快改爲少共國際師第45團團長,陳正湘將軍也曾經擔任過這個團的團長。在這個師,盧子美一直表現突出,所以他始終深得政委蕭華將軍的信任。

在著名的贛州戰役中,他曾經率部以大刀和敵軍肉搏,拼死掩護着紅三軍團撤出了戰鬥。他先後參加了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圍剿鬥爭,曾經率領一個團在廣東南雄附近血戰過敵軍一個師。他不幸身負重傷,卻始終不肯離開一線戰場。最後,還是蕭華將軍派人強行把他抬下了陣地。可以說,他是我軍在紅軍時期一名不可多得的驍將。

董振堂

1934年,他率部參加了著名的長征。1935年2月,少共國際師由於損失太大,正式被我軍撤銷了建制。這個師的餘部,則被編入了紅一軍團第一師和第二師。師長彭紹輝改任爲紅一軍團司令部教育科科長,政工負責人蕭華、馮文彬、羅華明等人則被調入了紅一軍團政治部工作。英雄團長盧子美,他則很快改爲紅二師第四團團長。

根據紅四團政委楊成武的回憶,紅軍來到貴州後不久,紅四團團長耿飈改任爲紅一師參謀長,少共國際師的一名指揮員來到了紅四團接任爲團長。他就是盧子美,此時在36歲上下。我翻過楊成武將軍的回憶錄,全書中關於盧子美的介紹一共只有不到50字。可見,他和楊成武的關係非常普通,他在紅四團的任職時間也非常短暫。

袁血卒

初步確認,在遵義會議召開前後,盧子美來到了紅四團。在土城戰鬥打響以前,他已經離開了紅四團。隨後,江西弋陽人黃開湘來到了紅四團擔任團長。紅軍時期,楊成武長期擔任過紅四團政委,耿飈、黃開湘、羅華生等人都擔任過紅四團團長。至於盧子美,他在紅四團的工作時間不會超過三個月,並無比較突出的表現和戰功。

他在紅軍時期的戰功,主要體現在以下這些戰役和戰鬥中:贛州戰役,他率部掩護紅三軍團撤退。漳州戰役,他率部殲敵數百人。南雄水口戰役,他率領一個團力戰一個師,並擊潰了上千名敵軍。長征途中,他率部血戰過湘江,掩護中央縱隊過江,該團很快損失過半……後來,少共國際師被撤銷建制,他再無突出的戰功和表現。

蘇進

離開紅四團以後,他來到了紅一師第二團工作。相關的資料並不多,也比較散亂,有說他改任爲紅二團團長,有說他改任爲紅二團團長兼參謀長,也有說他改任爲紅二團參謀長。個人觀點,他改任爲紅二團副團長兼參謀長的可能性最大,也有可能改任爲團參謀長。長征期間,紅二團的主要軍政負責人是:團長龍振文,政委鄧華。

有資料顯示,盧子美率部來到了川西地區。一天晚上,他帶着兩名警衛員一起去偵察敵情,也有說他帶人去附近的村子尋找嚮導。很不幸,他們突然遇到了一羣敵軍。盧子美邊打邊撤,準備尋機撤回我軍駐地。但是,六名敵軍死死地圍住了他。最終,他打光了子彈,不幸成爲了一名俘虜。幸運的是,敵人始終沒有識破他的身份。

耿飈

他衣衫襤褸,面黃肌瘦,而且已經過了35歲。所以在敵人眼裏,他和一個民夫沒有任何區別。被俘以後,他一邊給敵軍幹活,一邊尋找機會準備隨時逃走。一天深夜,他趁人不備,終於順利逃了出去。他到處尋找紅軍,但是始終一無所獲。最後,他無奈地離開了川西。他以乞討爲生,歷經艱險和曲折,終於回到了河南沈丘老家。

回家以後,爲了家人的安全,他一直隱瞞着自己的紅軍經歷。所有人都以爲他一直在西北軍中服役,後來開小差回了家。他一邊種田,一邊繼續尋找我軍,但是始終一無所獲。1938年,他終於得知了我軍已經來到陝北,並且被改編爲八路軍的消息。他喜出望外,於是和弟弟一起去賣壯丁。他們步行到了鄭州, 然後準備渡河北上。

楊成武

在洛陽,他遇到了自己在西北軍時代的一個同事。這個軍官建議他留下來,跟着自己一起發展,但是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這個同事的好意。很不幸,由於日軍的封鎖,他始終無法渡過黃河。所以,他根本無法回到我黨的抗日隊伍中去。最後,他黯然地回到了沈丘老家。此後,他多次去尋找過我黨的抗日隊伍,但是都不幸失敗了。

對此,我有一個疑問:盧子美曾經去山西和陝西尋找八路軍,他曾經去大別山尋找新四軍,也去過湘西地區。但是,他爲何一直沒有去尋找已經來到豫東的新四軍遊擊支隊。這支隊伍,也就是後來的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則是彭雪楓。到底是他存在一些顧慮,沒有去主動尋找豫東附近的新四軍。還是說,附近的新四軍沒有接受他。

鄧華

他長嘆一聲,只能一邊繼續種地,一邊繼續尋找組織。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路過了豫東。有一些資料顯示,他一直積極支持我軍和我黨,先後動員了不少進步青年參加我軍。而且,他還組織當地百姓,先後爲我軍提供了不計其數的糧食和物資。但是,出於各種原因,出於各種顧慮,他並未公開過自己的紅軍經歷。

1947年,我軍解放了沈丘縣城。隨後,盧子美被選舉爲當地的村長。不久,他又被選舉爲當地的首任鄉長。在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中,他先後動員了幾千人渡河南下,又渡江南下,一直積極支援我軍的後勤保障工作。也因此,他被評爲當地的模範鄉長。而且,上級還發了兩挺機槍和幾十支步槍,以表彰以他爲首的沈丘當地民兵。

蕭華

建國以後,盧子美繼續擔任當地的鄉長。他很快從報紙上得知了蕭華、楊成武等老戰友的消息和近況,他心動了,準備去北京和他們見面。但是出於種種顧慮,他最終還是沒有動身。他曾經多次申請過恢復黨籍,也給上級部門寫過信去打聽董振堂等老首長的消息。但是因爲各種因素,他最終還是未能恢復黨籍,只能繼續等待着。

1952年,他舊傷復發,加上年紀大了,於是主動辭職回到了村裏。他先是自薦爲村裏的飼養員,後來又自薦爲村裏的民辦老師。他一邊繼續種地,一邊飼養村裏的牲畜,一邊教書育人。朝鮮戰爭爆發後,他捐出了幾百元積蓄。村裏急缺大牲畜,他再次拿出了自己的幾百元存款。不幸的是,他的兒子病逝於60年代,他則悲痛欲絕。

盧子美的畫像

他曾經寫過一副對聯,以此安慰自己:平地行舟非好漢,驚濤駭浪識英雄。由此可以看出,一個老紅軍的非凡氣度。20世紀70年代後期,在親友的建議下,他終於離開了老家,帶着女兒去甘肅蘭州尋找老首長蕭華將軍。當時,蕭華將軍時任蘭州軍區政委,他正在外地視察一線部隊。所以,盧子美老前輩並未第一時間見到蕭華。

不過,聽說故人來訪,蕭華將軍喜出望外。他很快回到了蘭州,兩人終於重逢於蕭華將軍的家中。握着老部下盧子美的手,蕭華將軍非常激動,盧子美則已是熱淚盈眶。離別了四十幾年,他們終於團聚了!很快,楊成武將軍也得知了這個消息。他和蕭華先後寫信證明了盧子美的紅軍經歷,80年代初,盧子美老人終於恢復了黨籍。

盧子美的後代

與此同時,盧子美被選舉爲河南省政協委員、沈丘縣政協常委。不久,他又被定爲行政16級待遇。蕭華將軍在去世前,一直和他保持着通信,還經常送給他一些禮物。楊成武將軍則送來了自己的回憶錄,而且一直和他保持着聯繫。聶榮臻元帥也多次寫信給他,還委託過紅五軍團的老紅軍袁血卒和開國少將蘇進等人來沈丘看望他。

盧子美非常知足,他覺得自己過得非常幸福。另外,在組織的安排下,他的女兒和孫媳婦都被調回了沈丘工作。而且,當地還爲他的孫子盧運東安排了工作,以方便他們照顧老人的生活。不過,老人年紀大了,他經常會想起那些老戰友,所以未免有些落寞。1985年,盧子美不幸病逝,聶榮臻、楊成武、袁血卒等前輩都送了花圈。

(本文主要參考的資料有:楊成武回憶錄、萬里長征親歷記、鄧華傳、艱苦歲月、蕭華文集、回憶寧都起義前後、楊成武憶長征、沈丘縣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