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要說到家庭和睦在現代社會也是十分令人感到頭疼不已的問題,每個家庭成員相處過程中時間久了難免會有摩擦,然後怎麼解決的卻是一門不小的學門,其實家庭問題不僅僅發生在平民家中,上到達官顯貴甚至皇親國戚也會有類似的問題。

唐高宗李治於628年出生在長安,雖然貴爲皇室,但是他也有家庭方面的煩憂,自李世民在公元626年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後,自己的家庭成員急劇下降,爲此李治也是感到十分頭疼,當時他和家裏面的關係也不太好,經常發生爭執,特別是將武則天納爲妃子之後,後宮的紛亂更上了一個層次。

由武則天來到後宮,無論是朝廷還是民間,都認爲李治這位皇帝非常貪腐,李治有苦說不出,最終找來了心腹大臣裴炎吐苦水,裴炎在歷史上是個情商極高的大臣,他說現在河南有一個張氏家族,家族九百餘口,從未有過爭吵,天天和睦相處。爲此,李治哪裏能夠接受這種結果,心裏不平衡之下來到了河南。

公元665年,李治帶領着文武百官來到了該地,果然名不虛傳,在宅邸外面就是傳世祖訓,裏面的聲音嘈雜和嬉笑聲不斷,等到李治進去之後就看到了一個耄耋老人,這個人正是張氏家族年歲最爲大的張公藝,時年88歲。

張公藝介紹說張家本是九代同宗,現在府邸中劃分爲幾個大的區域,條理分明,每個區域都有人居住,每個子嗣的收入都會上交給家族打理,由組長分配,現在已經歷經了百餘年了,從來沒有發生過爭執,甚至連架都沒有吵過,十分和諧,現在總人數達到了900多人,快要突破了一千大關。

面對張公藝的介紹,李治自然是沒有相信的,但是等他在這裏四處遊轉了一會兒後,果然感覺到了這裏的和和氣氣,爲之咋舌,甚至這裏的小孩子也都是十分和睦,很少玩鬧,衆人相敬如賓,你來我往,果真名不虛傳,在這座宅子後面都是張氏家族的祠堂,裏面供奉的都是他們的列祖列宗,達到了上千塊,裏面甚至沒有一點灰,好像每天的都有人來打掃一樣。

這下就勾起了李治的興趣,爲此,特別向張公藝請教了家庭和睦之法,張公藝只是說不偏袒,不偏激,一視同仁足矣,但是做起來卻非常難,比如說喫的飯菜必須都是一樣的,沒到飯點不能因爲餓而提前喫飯,也不能夠因爲喫飽了提前下桌,不管老人還是小孩子,如果一個人犯了錯誤,一家人都會遭受懲罰。

聽了張公藝的傳授後,李治不由得覺得張公藝是個十分狠人,但又怕徒有虛名,於是就拿出了兩個梨,說道你只要幫我把這兩個梨讓900個人都喫得到,我就信你的,不然你就是欺君之罪,必須滿門抄斬。

張公藝借過了梨將其打成了粉末,隨後叫人拿來了數十個缸,每一個缸中放一點梨,隨後倒入水中,拿出了碗,讓家族成員每個人排隊喝一碗缸中的梨汁,李治看到後,爲之咋舌。後面張公藝讓他在紙上寫上一百個“忍”字,意思就是隻要人人懂得謙遜忍讓,那麼小則家庭和睦,大則江山太平。由此,李治賜字“百忍義門”,備受張家人世代香火供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