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至今爲止人類社會中規模最大的戰爭,先後有61個國家捲入其中,造成5000多萬人的死亡,毫無疑問這是人類史上的一次大劫難,也很難想象,這次大浩劫竟然是三個軸心國國家(期間還有幾個小國,作用不大)挑戰世界和平的結果,德意日三個國家猶如將世界劃分爲幾個大的戰場,德國肆虐歐洲,日本稱霸亞洲,而意大利顯然與另外兩個法西斯國家差距比較大,德國在歐洲面對的強敵最多,影響最爲深遠。

德國先後吞併奧地利、閃擊波蘭,在最短的時間裏突破英法苦心經營的馬奇諾防線,十個月佔領法國,英法聯軍無路可走,上演了悲壯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而後德國又對倫敦進行了若干次的大轟炸,並在大西洋利用潛艇封鎖英格蘭,騰出手來,對蘇聯發動了戰爭,長驅直入直達莫斯科,戰爭初期的德國可謂是劍鋒所指,所向睥睨,那麼我們的問題來了,德國不是一個地域遼闊,人口衆多的國家,那麼它是怎麼在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的打擊下短時間內崛起的呢?在二戰打響之際,德國到底有多少兵力呢?

作爲一戰的戰敗國,德國不僅揹負了鉅額的戰爭賠款,戰後世界新的體系也嚴重製約着德國在軍事工業的發展,其中《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的總兵力不得超過十萬,不得生產坦克、潛艇等極具有破壞性的殺傷武器,企圖澆滅德國復仇的火焰,然而鉅額的戰爭賠款使得德國經濟深處崩潰的邊緣,德國民衆復仇情緒高漲,希特勒此時上臺,煽動這股復仇之火併不費太多力氣,於是他一步步的試探,利用英法安於現狀的態度一步步的發展軍事工業,擴大軍備,短短几年時間便迅速崛起。

在大規模發動進攻之時,德國總兵力超過了250萬人,單純地看兵力,這在當時的歐洲特別是在老牌的陸軍強國法國面前並不算多強勢,法國號稱陸軍兵力300萬,連在德國的強勢進攻下僅堅持了一個月的波蘭也號稱有200萬部隊,這樣看來德國此時發動大規模戰爭,德國並沒有太大優勢,那麼德國是怎樣在戰爭初期以這有限的兵力,縱橫匹敵,肆虐歐洲大陸的呢?

希特勒的野心是一步步膨脹的,吞併奧地利未費吹灰之力,說實話奧地利這種小國就是歐洲強國之間逐利的犧牲品,英法並未阻止德國的行動,而波蘭相對來說目標就有點大了,但是波蘭還沉浸在一戰時期的作戰模式上,當德國與蘇聯商定瓜分波蘭之時,英法也只是坐視不管,波蘭傾盡全力抵抗,它的精銳部隊-在一戰中功勳卓著的騎兵旅,衝上戰場才發現他們面對的是德國的鋼鐵洪流,洶湧的坦克並不是波蘭人眼中覆蓋木板的戰車時,再多的兵力也是以卵擊石,波蘭覆滅也就在所難免了。

德國掃清了周邊的小國,接下來就是強大的法國了,法國有恃無恐的馬奇諾防線,如果是在一戰,那麼毫無疑問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但此時德國都是以坦克集羣作爲先鋒,不僅如此,爲了拔掉馬奇諾防線上的一個個據點,德國研製了古斯塔夫巨炮,可以發射穿透一米厚的鋼、7米厚的混凝土、30米深泥土的超級炮彈,在這樣的強勢進攻中,馬奇諾防線不堪一擊,突破馬奇諾防線的那一刻,英法聯軍躲在馬奇諾防線裏的50萬部隊自然成了炮灰。

接下來,擁有龐大陸軍的法國對大規模坦克集羣衝鋒毫無準備,甚至不會料到戰爭還能這樣打,倉促之間毫無招架之力,其實坦克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就隆重登場,還是英國人首先將它投入到戰場,然而隨着一戰的結束,英國人顯然沒有重視坦克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法國人更不會有意識地對一戰時笨重的鋼鐵猛獸產生好感,自然也不會對這種武器研發反制武器,於是法國人在這場戰爭中喫了大虧。

若不是法國地域還算大,再加上英國皇家空軍的空中支援,法國根本堅持不了十個月,當英法聯軍被趕製敦刻爾克之時,法國在二戰中的結局已經定了下來,戴高樂只能在英國組建了法國的流亡政府,除了隔着英吉利海峽的英國,德國已經肅清了歐洲西部的強敵,希特勒的野心進一步膨脹,接下來他不僅要困死英國,還要對強大的蘇聯動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