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在下雨天采访,故事会多,故事会更柔软坚韧,我们兰大新闻学子国庆采风在庄浪的四天里,碰上了几场小雨。

10月6号下午,我们到庄浪的第二天,小雨中,我和熊新幸从博爱路的皇冠假日酒店步行到庄浪县融媒体中心,中间经过长满了芦苇和野草的北洛河,这条河并不丰沛,但给我以质朴、热情、野性的感觉。

“去哪里”

“兰大的学生来采访,我带他们去单位”

雨中,陪我们的县融媒体王爱民主任和几位腰有些弯的老朋友们打招呼。

“庄浪人不咋打伞,那两位都是修过梯田的,能干,专业队的,现在退休了”。

人们说,小城故事多。庄浪县城不大,但故事多,有抗美援朝退伍老兵的故事,有庄浪梯田的故事,有搬迁住新房的故事,有苹果红了的故事,有养牛、养蜜蜂脱贫的故事,有一个女人回乡创业建扶贫车间的故事,更有正在进行的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的新故事......这些大大小小的故事,都在县融媒体记者与编辑的行走与思考中以“矩阵传播”的方式呈现。

扎根的后浪

“从2013年毕业,进入这个行业已经7年多了”周燕霞老师对我们说到。在浙江上大学的她,最初想留在南方,因为一次突然的校招,阴差阳错回到了庄浪,这个生她养她的地方,后来也是在这里,遇到了她共度一生的爱人,就这样,周燕霞留在了庄浪,留在了庄浪县融媒体中心。

“这么多年来真的觉得,咱们这个行业真的是个体力活,女生有时候跟不上。”但周燕霞老师作为庄浪县为数不多的女记者之一,从未在工作上有过推脱,从新闻采访到专题拍摄再到转战新媒体,甚至还兼职网络编辑。

这种兼职情况在庄浪县融媒体中心并不少见,班子成员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其他很多人既是记者又是后台编辑,既是音视频工作者又是短视频制作者……听融媒体中心的老师说,这叫“一专多能”人才培养。

“我是从电视记者变成融媒体记者的,现在每次采访即要拍镜头,又要及时向中心回传小视频和图片,我们还在采访现场,指挥中心的编辑已经开始组稿,有时采访还没结束,相关信息已经通过微博、抖音、快手和现场云等移动端发出去了,这在传统媒体时期是根本做不到的,这几天跟着你们拍摄我感觉也在上研究生,学习了不少新东西……”高大帅气的李伟老师说。

“虽然我是庄浪人,但对庄浪,我也是从这份工作开始,才真正了解它,过去和别人讲庄浪我的心是虚的,现在我喜欢这个地方,只有在这里,我的心才踏实。我会在这儿一直工作下去。”苗田老师说。

作为人才引进的何涛老师,今年23岁,刚刚进入中心五个月,“我本科专业学的是视觉设计,一开始的我也不太会拍摄,跟着中心的老人们学习,现在也做了很多作品了。”谈起庄浪,何涛老师说:“家在这里嘛。”

庄浪人硬朗,我们也要硬朗

在韩亮老师眼里:王爱民主任,县级融媒体的能人,热情,专业,灵敏。今年已近五十岁的他已参加工作29年,但他比“后浪”还“后浪”。

7号,在关山脚下,采访途中,中午我们在石桥村餐馆里,饭桌上他为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单位来了台286计算机,他便自告奋勇去学。也许就是从那时起,王爱民主任和媒体行业结下缘分,也许正是网信办的工作经历让他在媒体融合的大时期,反而跟上潮流。

在庄浪采访的四天里,全程的陪同,信息的协调,还教会了我们现场云的使用,使“采访”就是“报道”。

王爱民主任说:“媒体融合这6年,从2014年的顶层设计、2015年的贯彻落实到2016年的蓬勃发展,从2017年、2018年的由相“加”迈向相“融”,再到2019年的走向纵深,媒体融合平台阵地建设取得了体系化、多级式、重连接的重要进展。庄浪县融媒体刚刚起步,未来要走的路还很多,但是我们很有信心。”

我们在庄浪采访的4天里,我们一行38人,他和他的团队一直和我们在一起:从采访、推进后台现场云的直播,到下一站采访点的联系调度。

这样的场景让我难忘。10月的庄浪,夜晚的温度已接近0度,采访期间,王爱民主任和融媒体中心的6名老师与我们经常在宾馆里商量到凌晨将近两点,主题,联系人,甚至是车辆,他们想到了所有细节。

当“范长江们”遇上媒体融合

“《我在崆峒练武术》这部3分钟的微视频,真的没想到能拿到新华社平凉融媒体实战营第三名,”说完这话,苗田老师和周燕霞老师互相对视,笑了起来。在他们看来《我在崆峒练武术》的获奖是运气的加成。

苗田老师说:“当时我们只有一天的拍摄时间和剪辑时间,最后这个结果还是挺意外的。”那时庄浪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刚刚成立。“我们拍片子时,就一个架子,一台单反,最后用了无人机。”作品发表时,他作为上台介绍者一整晚都没睡。这便是庄浪融媒,什么事都要拼尽全力。

在融媒体中心,我们看到了一面巨大的多媒体指挥大屏。上面展示着全国各地已发布的新闻热搜,并按照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不同类型做了分类,清晰明了、简单直观。

“不同专业的年轻人会让融媒体行业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创造力“

今年36岁的王元平,是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大学专业是计算机科学教育,毕业后在电视台工作了十几年,融媒体中心组建时来到了这里。

“我这个年龄还算行,只要我抓紧学习新东西,就不会落伍,把他们也能带得动”,说话间,他像一个老大哥那样,笑眯眯地看着正在忙“现场云”直播的年轻同事们。

庄浪融媒体让我们感受到了网络时代新闻的强音符,本来还想采访其它岗位的老师,又怕惊扰他们难得的假期,仅仅只采访了他们这班的值班工作人员,希望下一次庄浪行能见到各个岗位的老师们,听听他们的精彩故事。

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甘肃中心新闻供稿二部副主任王欢,一直关注着庄浪融媒和这次采风活动。她留言道:此次“兰大新闻学子国庆采风庄浪行”活动是学界和业界在媒体融合发展时代联合实现全媒体传播的典型案例,是平台、内容、人才联动效果的充分体现。

来源:兰大新闻学子国庆庄浪行第四采访小组

作者:张琳 熊新幸 刘念 王姝君 曹静伟

指导老师:韩亮

编辑:张婧 审核:李亚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