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商務部發布最新公告,根據初步裁定結果,原產於美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的進口聚苯硫醚存在傾銷,並對國內的聚苯硫醚產業構成了實質性損害,且傾銷與實質損害形成因果關係,因此將對四國進口聚苯硫醚實施保證金形式的臨時反傾銷措施

根據第45號公告,自2020年10月17日起,國內企業在進口四國上述產品時,應依據商務部確認的各公司傾銷幅度(23.3%-220.9%)上繳海關保證金。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公告來看,這已經是十月份第三次出手。10月14日,商務部公佈第41號公告,即日起對進口自美國的聚氯乙烯實施反補貼調查。

10月12日,商務部宣佈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聚酰胺-66切片繼續徵收反傾銷稅,而法國、意大利等國家和地區的進口聚酰胺-66切片反傾銷稅懲罰則予以取消。這也意味着美國產品在累計“服刑”10年後,可能將面臨下一個5年“刑期”,不過這也要視商務部後續調查結果而定。

事實上,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美國一直是全球市場貿易最大的不公平推手。除了實施貿易壁壘外,美國政府還通過補貼等方式幫助國內企業及其產品迅速構築競爭壁壘,這也導致其他國家產品遭受重創。而通過這種方式,美國企業在短時間內累積了鉅額財富,又重新反哺於產品本身,進一步加強了對市場的壟斷和話語權。

其中美國政府又受益良多,逐步形成了政府企業之間的“雙贏循環”。並且發展到後期,美國利用“301大棒”、“337大棒”不斷打擊外國競爭者,爲美企製造了一個“美國優先”的有利市場環境。

不過,這也並不意味着“美國優先”會一直一帆風順。此前,世貿組織就裁定美國在過去幾年裏對總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稅行爲非法。近日,世貿組織再次裁決,允許歐盟對包括美國波音公司在內的總價值約爲4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也正因爲如此,外界普遍認爲美歐之間的貿易爭端可能升級。

據悉,目前歐盟還正在醞釀對美國科技巨頭徵收數字稅。長期以來,臉書、亞馬遜、蘋果等美國公司利用各國針對數字稅收的相關法律並不健全,趁機薅走了一大波羊毛富得流油。從去年開始,歐盟便拉開了徵收數字稅的大幕,在此期間美歐不斷較量,華盛頓試圖通過對法國等國實施關稅報復逼迫歐洲停手,但結果是歐盟發出了更強硬的反擊。

歐洲委員會表示,如果最終未能達成全球協定,最遲歐盟將在2021年對美國互聯網巨頭們收取數字稅。據瞭解,目前印度、英國已經開始徵收數字稅。可以預見,未來美國想要繼續維持自己的貿易霸權恐怕只能是一廂情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