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国演义》,经常见破口大骂,骂不绝口,至死还骂,那恨已到尽头,但国骂却一句没有,可见大家都属“高雅派”。

比如董卓那么坏,郑泰也不过骂他“真豺狼也”,伍孚所谓的骂不绝口,不过“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而已。

而陈宫骂曹操,则是“狼心之徒”,张飞骂吕布,则是“三姓家奴”,黄祖骂孙坚,则是“江东鼠贼”,袁术骂孙策,则是“黄口孺子”,袁术骂刘备,则是“织席贩履之辈”,许攸骂许褚,则是“匹夫”,张飞骂诸葛亮,则是“村夫”……

总而言之,那些骂,不是说你坏,有多坏,就是鄙夷你的身份,一匹“什么马”都没带。

甚至于尤其能骂的祢衡,骂死王朗的诸葛亮,都没有超出这些路数,所以九鸦有时候就想:

黄祖何以会因为一句“老东西”就“拉死”祢衡?

王朗何以会因为一句“白头发的匹夫”,“苍白胡子的老贼”,将“没脸见二十四帝”,就能气死?

大家你骂我,我骂你,不管正方反方甲方乙方,不都是这样骂的吗?

王朗这么不经骂,难道是从小没挨过骂?没见过骂街?可他不也曾骂诸葛亮一伙是“腐草之萤光”?倒好像你跟烂草一样,烧起来不过跟萤火虫屁股似的,一点都不气人。

那要是都跟他俩一样,《水浒传》、《金瓶梅》该怎么办?它们动不动就“鸟人”、“直娘贼”、“老猪狗”、“老苍根”、“贼贱虫”、“你爹肚里的蛔虫”、“你这嚼舌头的老Y妇!”……这得死多少人?大家还搞不搞“草船借箭”、“火烧连营”、“水淹七军”、“蒋干盗书”、“煮酒论英雄”了?

不过这里面有一件事挺奇怪,那就是这些书里出现最多的骂人话是“贼”。《三国演义》里几乎整篇都是“贼”,《水浒传》里明明大家都“贼”气冲天,可还是要互相骂“贼”,就连《金瓶梅》里不过都是些市井小人物,大家也还是要互相骂“贼”。

比如《三国演义》里,造反的张角是“贼兵”,起初挺厉害的那就要叫“贼势浩大”。刘备等人不管跟谁开战,跟谁矛盾,那就都要骂对方是“反国逆贼”之类。督邮是“害民贼”,曹操是“曹贼”,孙坚是“江东鼠贼”、王朗是“苍髯老贼”……反正大家都是“贼”。

而《水浒传》呢?那就是“贼配军”、“直娘贼”、“贼秃驴”、“泼贱贼”、“贼贱虫”、“贼行者”、“贼禽兽”、“倒身卧巷的横死贼”、“辱门败户的谎贼”……反正是“贼头贼脸贼骨头贼心贼肝”,没一处不是贼。

而《金瓶梅》呢?则“贼老狗”、“张四贼”、“贼猴儿”、“贼混沌虫”、“怪贼囚”、“贼Y妇”、“贼囚根子”、“贼王八”、“贼小肉儿”……一看就无关军国大事,纯属人民内部矛盾。

那么很可能,“贼”在古代是最讨人嫌,招人恨的,一个“贼”字包罗万象,骂人“贼”,比骂娘还厉害。所以《三国演义》中被树为道德标兵的刘备,就自然也要是“贼”——“大耳贼”。

谁叫你不能没有敌人,又长了那么对大耳朵呢?居然“垂肩”了都。要是“及腰”,人人都将吓跑。

可是第一个骂刘备“大耳贼”的,却并非大家一直在说的吕布,而是袁绍。而第一个拿刘备大耳朵说事的,既不是吕布,也不是袁绍,而是袁术手下纪灵。而且吕布纪灵所骂的其实都是“大耳儿”,并非“大耳贼”。

当然,这“儿子”、“小儿”,在那时也常用,一般是表示轻蔑侮辱憎恨的,照样不轻。后来的阿Q哥骂人,不也经常骂“你是我儿子”、“儿子打老子”之类?据说这都可以心理疗伤,反败为胜。

只是吕布这孬种,命都要没了,还不能骂“贼”,这很不科学,也不够文化。

那么我们且来看看这几位当初都是因为什么开骂的,这很有意。或许还能够从中学到点什么东西。

第一个,纪灵。

纪灵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奉袁术之命去攻打刘备,却不料吕布横插进来,搞了个“辕门射戟”。他啥事都没干成不说,就连回去后出的那个“联姻”的主意,也全是事故。

这家伙是最有意思的。

且说吕布打算帮刘备解决困难之后,就把刘备、纪灵都请过来了。

可是吕布要做什么,纪灵不知道啊!所以这家伙就吓坏了。

他一见刘备坐在帐中,起先要跑,却被吕布像提小孩子一样提了回来。于是他们两个就有了一场精彩对话。

哥,你是想杀纪灵耶?

不是。

那你是要杀大耳儿吗?

也不是。

那你这是想干啥?

刘备是我弟弟,我要救他。

那你还是要杀纪灵也?

不是不是不是,我就想射一箭……

纪灵号称袁术大将,武功高强,当初一带兵过来,刘备就吓得要死,我本以为这是何等厉害的汉子呢!哪知道他在吕布手中鸟用没有。

而这以后呢?

他竟连韩暹、杨奉也打不过。到第21回做先锋去攻打徐州,还干脆就被张飞不过十合,刺落马下。

纪灵将军真命苦啊!做配角总是命苦。他如此一员大将出来露脸,原来不过为渲染刘备、吕布、张飞。

第二个,吕布,这是大家最熟悉的一段。

吕布被捉,本来很有活命的机会,不但曹操舍不得,就是求刘备,刘备也答应了。

可是等曹操征求刘备意见时,刘备却说了一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这意思就是:他什么玩意儿你不知道吗?“三姓家奴”、“背主家奴”,谁做他爹谁得死。于是曹操赶紧就改变主意了,说杀吧杀吧不是事。

因此这也就有了吕布那句名言:“是儿最无信者!大耳儿!不记得辕门射戟时耶?”

啊啊,刘备立刻想起来了,那是老子的耻辱,那时候纪灵骂我“大耳儿”你都没有扇他……当然,这是我瞎编的。

人家罗贯中早说了啊:“伤人恶虎缚休宽,董卓丁原血未干。玄德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阿瞒?”

你留着做个卧底不行吗?可是刘备哪敢留?曹操可不是董卓丁原。

第三个,袁绍。

刘备不得志的时候,不知道投奔过几家,背叛过几家,他早不知算几姓那啥了。

刘备当年投袁绍的时候,关羽正在曹操那边,而袁绍与曹操又在开战。

关羽什么人?武神!所以袁绍一说有上将颜良,他就杀了,一说有上将文丑,他就杀了,他是上将克星,专门打脸。

可是这事被人看见了,没法不看见!刘备第一次还可以说“莫须是”,第二次却就连“斩首不能算杀,武夫的事……”也不能说了。

因此袁绍就火了,不但首开对刘皇叔的大不敬,开始骂“大耳贼”,还干脆命令推出去砍了。

可是袁绍汤面耳朵,是优柔寡断之人,刘备又那么会说,竟几句话就从“大耳贼”又成座上宾。

“某没有罪啊,请让我说句话再死。曹操一直忌惮我,他这是故意让关羽杀你两员大将,好让你生气骂我大耳贼。你杀了我,革命统一战线就此崩溃。”

但是袁绍“恍然大悟”,“不害贤”了,刘备感谢“明公宽大之恩”了,又怎样?这“大耳贼”到底又跑了,成了敌人,最终还三分天下,不叫皇叔,改叫皇帝了。

倒是袁绍连连惨败,最终生病,吐血斗余而死。

查汉代一斗,大约2000ml,人体血量,大概在4000到5000ml之间,这么说袁绍吐功了得,竟吐了一半!

最终结论,能骂人不是本事,能挨骂才是本事,刘备曹操都是大家骂大的。而至于刘备是不是最没信义的人,这事又要另看。

西塞罗老先生以前讲过一个特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某双方开战,都打得挺累,于是就坐下来谈判,决定暂时休战三十天。

但是某天夜里,一方的将军竟去偷袭了,他最后还偷盗公孙龙的技术,白马非马:老子没有毁约,没有不讲信用,我们签的是“天”,不是“夜”!

那你说,这叫欺诈呢?还是叫用智?好与坏应该以什么为前提?九鸦愚钝,只好在此坐等诸位高论。

文 | 九鸦

图 | 网络

(图片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