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或者文玩這個圈子裏總有些人特別不受待見,這種遭人嫌棄並不在於知識儲備量的多少,而是用人品來恆定。行內人都喜歡管這七類人叫七個葫蘆娃,碰上哪個都能上來“胡擼”你一頓,是大夥們避之不及的存在,看看有沒有你認識的吧!

大娃:任性小白:文玩收藏這行小白不可怕,大家都是從不懂走過來的,但是你得有個虛心學習的態度吧。但是總有一些任性的主,經常花了大價錢而買回來一堆垃圾,一問三不知沒事還去給別人做科普。如果你指出他們東西不對,反而會造來質疑和謾罵。其實對於這類人大可置之不理,庶子有心尚可教,遇到這類自我意識佔主體的,還是算了吧!

二娃:四六不懂:很多人一句“文玩無貴賤”就能掛嘴邊跟你嘮半個世紀,無貴賤指的是什麼都可以算文玩,你也可以什麼都玩,但不一定是被認同的。商品經濟,永遠都有高低貴賤之分,許多人其實對一個品類的文玩只是一知半解,但又唯獨喜歡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高談闊論,從不接受任何反駁與意見。如今唯心不唯物的也就只有他們了,有一些功底,但是偏偏要自創一門不符合邏輯的理論體系,真是誰學誰上當。

三娃:高玩低質:玩文玩的人羣裏從來不缺“款爺”,不過他們把名牌手錶包包換成了南紅松石,有些款爺自帶謙虛屬性,玩的是自己一個舒心,而有些人玩的則是讓人“窩心”。總有這麼一類人喜歡四處炫耀自己的物件,遇到更好的則藏於袖內,遇到稍差的便肆意詆譭。高談闊論下無非炫耀的是自己的淺薄,以打擊別人的自尊心爲樂。他們的玩物確實高端,但做人就稍微欠缺了些,與其鬥氣不如一笑了之,何必庸人自擾。

四娃:國際槓精:你說東他問西,從來不會正面回答問題,因爲系統的知識人根本不懂。網絡這個平臺給了他們很好的藏匿機會,看不見摸不到,想盡辦法激怒你最後站着道德高點譴責你。往往到了最後主題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他們存在的目的就是讓你離經叛道。

五娃:故事大王:這類人往往更喜歡聽故事和編故事,出發點無非爲了炫耀或者謀利。前者想要快速融入一個圈子獲得些成就感,又不想付出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真正的知識。相反去聽一些鄉野段子或者自編自導一個故事,給自己附加點傳奇色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曾經的笑話“xx輝子爺”,他的代表作吹牛小視頻走熱之後瞬間成了小網紅,人也開始了自己的帶貨之路。靠着流量賺得不亦樂乎,本身是一個小玩家,現在分店都開了好幾家。

六娃:釣魚商家:無論是套近乎還是對你的東西肆意貶低最後的目的都是爲了賣貨,許多商家都是營銷大師,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你。經常套近乎發文案來營造一個良好的形象,等你問他的時候也爲你解答,但最後都會拐到自己的產品上,就這樣無論什麼先賺一波再說。

七娃:暴躁專家:他們玩得多見識廣,火眼金睛手裏寶貝也多,但唯獨愛“噴”人。無論你是虛心請教還是給別人做基本的知識科普,這類人總愛鑽出來說一句“你也配”?跟他們往往都是幾分鐘對話下去,一點專業知識沒學到,反而讓人懟了個狗血淋頭。他們特別喜歡欲揚先抑的抬高自己,比如自己是xx博物館副館長,在哪裏發表過什麼文章,進而產生一種優越感。千萬不能問他們問題,問了也不會告訴你,下巴抬到天上去還得“卷”你一頓才罷休。其實不過是幾件玩物,懂得多樂意分享也是一種樂趣,那是衆樂,但用知識來“掩人”非要來一份獨樂實在不敢苟同。

文玩就這麼一個小衆的圈子,偏偏能引來這麼些個“奇行種”也是實屬無奈。本來陶冶情操的物件弄得戾氣十足,與其爭辯不如淡於江湖,朋友們可別“庸”了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