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牛角尖

就在綜藝市場逐漸被《演員請就位2》承包之際,一檔尚未播出、纔剛剛進入海選階段的選秀,引發全網關注。10月12日,中央電視臺@春晚官微發佈了一組綜藝《上線吧!華彩少年》(簡稱《華彩少年》)海選階段的錄製照片,照片內,當紅偶像易烊千璽與央視主持人尼格買提,正在“監考”首批前來參與節目海選筆試的青年們。

該消息一經流出,轟動全網。網友們除了驚歎於節目中邀請來的“特邀學長”易烊千璽的飛速成長外,還震驚於央視選秀的首個考覈標準——文化課筆試。“不愧是央視,選秀先選「人」”、“央視樹立了行業標杆”、“偶像的自身涵養和素質還是要有的”……網絡上,大衆對於央視選秀設置的“筆試”環節,近乎呈現了一邊倒的喝彩聲。

事實上,國內選秀綜藝從2018年伊始,就已逐漸形成產業鏈。從《創作101》中走出的當紅偶像楊超越、《偶像練習生》捧出的2017新晉頂流蔡徐坤,以及《明日之子》《青春有你》等不同節目中走出的個別選秀藝人,都在不同層面迎來了事業發展新高度。

但選秀綜藝之於偶像們所展現出的個人實力,以及娛樂圈普遍存在的“藝人學歷低”現象,也讓大衆逐漸意識到藝人的綜合發展問題:藝人們是該專心致志攻克個人業務能力,還是應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央視選秀節目《華彩少年》給出了新思考。

“選秀”新增筆試,央視選秀的創新之處

不可思議。

這是今年9月初央視在宣佈做《華彩少年》時,大衆的一致反應。節目中,打出的slogan“立華彩之風骨,強中國之少年”,以及首張定檔海報以“藍、黃”色爲基調,搭配鮮紅色點綴和“中央廣播電視總檯 文藝節目中心”這樣的官方字眼,像極了一場“政治科普節目”。微博上調侃該節目的嘲諷聲,不計其數,甚至有人提出質疑,“是不是看到《姐姐》火了,央視也開始坐不住了。”

流言不攻自破,是伴隨着近期央視新發布的海選“筆試”環節。視頻中,參加評選的青年們,以及“監考官”易烊千璽的意氣風發,讓這檔起初被視爲滑稽的選秀綜藝,得到重視。“選秀筆試考什麼?行測和申論嗎?”、“以後沒文化的藝人,是不是就不能當偶像了?”、“這節目的打投,會不會是每刷完一組行測真題可獲得額外助力機會”……截至目前,#央視選秀有筆試#的微博話題閱讀量已突破3.7億、討論5.5萬。

事實上,節目組想要選拔“有文化”的偶像意圖,還並非只體現在海選筆試環節中。節目組此前發佈的參賽選手六條標準,亦要求藝人需要“全面發展”。

比如“熱愛中華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對應的就是做藝人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積極陽光、正能量,遵紀守法”和“具有良好的個人品質和職業道德”,泛指那些有劣跡行爲的青年們不得參加選拔;而“有歌舞器樂等專業能力”,則是進一步對藝人的專業水平作出高水準規定。

除此之外,網友們對節目中即將擁有的導師陣容,也進行了一番揣測:主持人就請撒貝寧、dance導師可以請康輝、尼格買提可以做全能ACE、RAP導師不是段子手朱廣權我不看,董卿可以做Talk導師等……而節目組可以以《我和我的祖國》《南泥灣》《少年強則國強》等曲目或節目,作爲前來參賽節目的考覈內容。

從目前節目中流露出的“筆試”和選手參賽標準來看,《華彩少年》無疑是一檔不同於常規選秀、將重點放置在選拔“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偶像身上。但問題是,當一檔本該以選拔唱跳類選手爲核心的選秀節目,卻新增了“筆試”選拔標準,做偶像的門檻似乎被無形拔高了。

“偶像選秀”有必要設置“文化課”門檻嗎?

從藝先“做人”。

這是近年來娛樂圈行業頗爲流行的一句至理名言。從吳謹言被央視點名批評,到翟天臨、仝卓因“學術造假”問題而被全網封殺,藝人的品行和學識問題,逐漸得到重視。

放置於偶像圈內,問題的弊端或許進一步暴露。從《創造101》中走出的全民偶像楊超越,自曝自己只讀完初中就輟學,同團隊成員、火箭少女101孟美岐也被網友扒出讀完高中就輟學的經歷……相關數據報道,選秀綜藝《創作101》中科班畢業的學員,只佔據着總人數的10%,而另一檔“同款”綜藝《偶像練習生》中走出的9名團員,也僅有蔡徐坤、 朱正廷、尤長靖三位團員畢業於知名院校,或有留學經歷。

偶像們普遍“文化低”,是大衆、乃至於整個行業默認的事實。這背後,必然離不開偶像們“術業有專攻”的求學經歷,但整個選秀產業乃至於娛樂行業所營造出的“造星”模式,纔是造成當下偶像們普遍“低學歷”的本質因素。

首先,從選秀產業看起。這是一個高速發展、並快速崛起的新興娛樂產業。從2018年國內首檔“年輕化”的新型選秀節目《偶像練習生》誕生伊始,市面上非固定的某個季度產生多檔“同款”選秀節目,就成爲了近幾年市場中的一道風景線。

但這道風景線並不算太靚麗。一方面,產業的高速發展,讓這批以追求年輕化、養成系的偶像培養體系快速消耗,MCN、半路出家的藝人逐漸增加,導致偶像入行的門檻,不斷降低。有媒體曾報道,在早期《超級女生》《快樂男生》的選秀時代,前十名科班畢業、985名校畢業的學員佔據總數的30%,且在年齡層次上,也不像如今這般普遍“低齡化”。偶像門檻的驟減,讓成爲偶像這件事變得更爲容易。

(《超級女生》大部分學員科班畢業)

另一方面,也是涉及到“低齡化”問題,當大量年輕、尚未成年,且諸多從小就學藝的養成系藝人,佔據偶像產業近半時,偶像們的世界觀、人生價值觀,纔剛剛得以打開。部分藝人不成熟的行爲舉止,也極易給觀衆留下“沒文化”的負面印象。

其次,從整個娛樂產業風向來看,流量明星、偶像藝人是近幾年市場中的大風口。藝人們渴望一夜成名、走捷徑的現象,也加速了偶像門檻低齡化的趨勢。很多偶像轉型做演員的藝人,曾在表演類綜藝裏坦言,自己沒有科班經驗、沒受過系統訓練,甚至有些人成爲愛豆都是憑藉一張姣好的容顏和速成班加成,這也間接給大衆留下了偶像“低齡化”印象。

(《演員請就位》中“零表演”經歷何昶希獲得S卡)

實際上,不論是偶像選秀類綜藝,還是其他捧藝人渠道,都應該在藝人專業技能的基礎上增加一條綜合素質測評,這是對文娛行業,乃至於藝人個人未來發展的一個基本尊重和基礎保障。畢竟在“從藝先做人”的文娛行業,支撐一個演員長線事業發展的根基,最終比拼的是綜合素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