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常看到這樣的狀況:一但遇事受不住煩,心態糟糕透頂,性情也急躁起來,所說的耐心、淡定,此刻都跑到九霄雲外,我們的承受力怎能差到如此?究其原因不外乎兩點:其一,心氣虛;其二,肝氣鬱。

心氣虛可能有先天不足的情況,也可能因後天操勞過度,耗氣勞神所致,另外,長時間的肝氣鬱結,也能導致心氣不足,鬱久必瘀,這裏面要解釋的話,用中醫五行相生關係,肝木生心火,奉生者少了;用現代理論,血液生成、消化和循環供應,也能看出端倪。

那麼,肝氣鬱又是怎樣形成?情緒和精神壓力過大,長時間的壓抑,生氣傷肝,所謀不順,思謀過多導致中焦氣結,等等;其次就是飲食、藥物或其他攝入性損害,導致肝臟本體不能正常的分解和消化代謝,或者脾胃滯塞,疏導不利,導致肝臟周圍壓力過高,影響其功能正常發揮,只要是中焦運行不暢,起不到正常的承上啓下的樞紐作用,便會滯久必鬱,情緒失常。

爲什麼心氣虛、肝氣鬱就能導致日常情緒急躁,缺乏耐性?

在中醫認爲,心主神明,什麼是“心”?“所以任物者謂之心”,“任”就是承擔;挑不起千斤重擔,心有餘而力不足之謂也;這時候就需要培養“心力”,安心養神;急躁是心氣不足,能量力(氣血)供應不上,內在的救急信號。

而肝作爲重要的代謝消化器官,能生血、藏血,卻爲什麼主情志?中醫認爲肝主怒,其如將軍之性不容悖逆,所謂的“喜條達”,就是通達順暢,鬱滯皆違其性,所以,發怒、急躁也是內在急救,排解壓力的一種形式。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明白如何養心氣,如何調肝氣,只有心氣足,肝不鬱,一個縱橫捭闔的內在氣機,才能給你一個好心情,纔能有從容面對一切,遇千頭萬緒而遊刃有餘的心態和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