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書單君

來源:書單(ID:BookSelection)

“名媛”這個詞,最近被黑得太慘了。

繼拼多多版“上海名媛”全網熱議後,昨天,“男版名媛”也衝上了熱搜。

原本“出身名門,才貌雙全”的稀缺名媛,現在似乎變得隨處可見。

書單君看到這兩個消息後,最大的感覺就是兩個字:魔幻

<圖片來源:公衆號 李中二>

魔幻的“上海名媛”,可以6個人拼一份麗思卡爾頓雙人下午茶,15個人拼一晚3000的頂級酒店房間。

然後揹着拼團租來的愛馬仕和二手絲襪,去各種高級場所釣魚——

這纔是她們的最終目的,就像名媛羣裏寫的那樣:

“互推好品質男生,結交金融鉅子,留學海歸精英”,而且奔馳寶馬看不上,最差也要開保時捷。

拼團名媛被熱議之後,相關酒店表示“未發現拼團情況”,一些人也對這個消息的真實性表示懷疑,但無論文章中提到的名媛羣是真是假,這類的現象其實一直在發生。

無論是之前,專業打造網紅外形和人設的“培訓班”,還是很多每天在小紅書上曬奢侈品,動不動就喜提豪車的“白富美”,都是如此。

一個人越是缺什麼,越愛表現什麼。

真正的名媛,不會膚淺到每天曬自己的衣食住行,因爲這對她來說就是常態——你會經常曬自己擠地鐵,喫黃燜雞嗎?

喜歡營造這種假象的,不只是女生,很多男生也是如此。

魔幻的“男版名媛”,只要花幾十塊錢,就能在羣裏每天收到新鮮的“高端圖片素材”。

名錶、豪車、旅遊、美食應有盡有,連文案都給你想好了,直接複製粘貼到朋友圈,就能輕鬆營造“高富帥”人設。

去年,澎湃新聞還曝光過一個暗訪PUA培訓班的視頻。那裏的學員,可以說是“男版名媛”的2.0版本。

他們已經不滿足於當“高端圖片”的搬運工,而是購買假名牌貨,把自己包裝成成功人士。

然後本人出鏡,拍照發朋友圈,同時上傳到一些特定網站,勾搭女生。

說真的,當我看到一些“男版名媛”衆籌在豪車前拍照時,不禁就想起了“結交金融鉅子”的“上海名媛”。

一個騙色,一個騙錢。

如果雙方在一個局上碰到,互加微信後,不知道到底誰能騙的過誰。

這些看似好笑的虛假“名媛”現象,背後其實折射出一種很普遍的社會心理——金錢至上。

亦舒的小說《喜寶》中,有句非常經典的臺詞,“我希望得到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很多錢也是好的。”

所以,沒有錢也沒有愛的喜寶,答應給60多歲的富豪勖存姿做情婦。

“這樣,我才能獲得讀完劍橋大學的學費。”喜寶這樣說服自己。

但是,她想要的,不僅僅是學費。

勖存姿可以給她更多:鑽戒、豪車、蘇格蘭堡壘……只要她開口。

剛開始,喜寶還買下很多書,在豪宅裏讀。但是後來,她連課都不想去上了——一切都來得太容易,她對所有事情都失去了興趣。

喜寶聰明嗎?

能考上劍橋的女孩,當然很聰明。但在巨大的誘惑面前,只有聰明是不夠的。

年輕的喜寶,以爲自己抄近路獲得了想要的生活,沒想到最後付出了青春、希望,卻連最平常的幸福都沒有得到。

可惜很多人不明白這一點,或者說,他們覺得自己會是例外——“也許我真的就能釣到金龜婿,下半輩子衣食無憂了呢?”

真的是這樣嗎?

電影《成長教育》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影片的設定並不新鮮,無非是少女愛上大叔的經典情節。

少女珍妮是個各門功課都拿A的高中生,她的目標是考上牛津大學。在學業之外,珍妮還是一個文藝少女,喜歡拉大提琴,聽法語歌。

一個偶然的機會,她邂逅了成熟紳士的中年男人大衛,被他不俗的談吐吸引。

後面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

大衛帶珍妮去聽音樂會,在有演出的高級餐廳共進晚餐,跟朋友一起談論藝術品……

懵懂的少女完全沉浸在這種美妙的氛圍中,甚至覺得“這是我有生以來最棒的一天”。

在大衛豪華跑車的接送下,珍妮跟他一起出入各種高端場所。

白天在課堂上學到的藝術家,晚上就可以直接去拍賣現場拍下對方的作品,當她喊出最後的成交價格時,所有拍賣場上的目光都聚集在她身上。

這樣的誘惑,誰又能拒絕呢?

在燈紅酒綠中,珍妮迅速墜入愛河,最後甚至答應了大衛的求婚,選擇退學。

在退學前,珍妮和老師發生過一場拷問心靈的爭吵。

老師勸她以學業爲重,她卻認爲學習根本不重要——老師就是劍橋畢業的,現在還不是當個枯燥的高中老師,毫無價值。

相比之下,她在高級餐廳喫飯,去爵士俱樂部,聽美妙的音樂,這些經歷纔是有價值的——如果上學不能讓她享受生活,那她爲什麼還要考牛津?

老師沒能說服她,珍妮最後還是辦了退學,迫不及待地奔向自由的新生活。

可惜新生活並沒有到來——珍妮發現大衛已經結婚了,自己只是他衆多情人中的一個。她放棄學業和未來,換來的只是一個欺騙。

茨威格在《斷頭皇后》中說:

“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珍妮一直嚮往巴黎,她想去看畫展,和見多識廣的人聊天。在她看來,自己努力考牛津就是爲了過上這種日子。

所以當風度翩翩的大衛出現,帶她體驗過這種生活後,她就果斷放棄了上學這條更苦更慢的路。

珍妮以爲自己找到了捷徑,殊不知這個誘人的“捷徑”,就是那份標好價格的禮物——價簽上,寫的是她的青春和順從。

而且,這份禮物大衛隨時可以收回——沒有人能一直18歲,但總有人是18歲。

當另一個更年輕漂亮的“珍妮”出現時,現在的珍妮還剩下什麼呢?

影片中的珍妮很幸運,她在揭穿騙局後及時止損,選擇復讀,並且在老師的幫助下順利考上牛津大學。

可這明顯是一個非常理想化的結局。

現實中,大部分被欺騙的女孩要麼一蹶不振,蹉跎半生,要麼不甘平凡,再度攀附他人。

很多拜金的人可能會想,結婚很難,但是我撈一筆就走總可以了吧。

可問題在於,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一個人一旦見過紙醉金迷,嚐到了撈錢的甜頭,就很難再接受普通的生活。

就像是跟大衛在一起之後的珍妮,既然今天能選擇去看電影,聽音樂會,誰還想去做枯燥的作業呢?

很多人小時候其實都跟珍妮一樣,不明白讀書是爲了什麼,覺得那就是一種負擔。

讀書確實很累,它不能像遊戲那樣,能帶來短期的刺激和戰績。也不能保證,你將來一定能夠獲得多麼豐厚的物質回報。

但就是這些短期看不到回報的東西,慢慢形成了我們看問題的角度和三觀,幫助我們獨立思考,看透很多事情背後的真相。

知乎上人均985,月入幾十萬;小紅書上遍地白富美,天天秀曬炫。

普通人看了都會羨慕,心理落差很大。但是稍微動腦子想一下就能明白,那些違背常理的光鮮,背後絕對是一地雞毛。

看透浮華背後的真相,我們就不會輕易被他人的僞裝欺騙。

當假“名媛”們用租來的豪車裝飾自己的朋友圈時,殊不知,她們的青春美貌,也不過是有錢人短期租賃的物品而已。

那些誘人的捷徑,其實都是彎路。

踏實努力,投資自己纔是最安全穩定的方法。

願你我都能看透生活的真相,擁有踏實、安心的幸福。

THE END

本文屬於政務公益宣傳,對於文字或者圖片有異議的,請聯繫刪除!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喜歡文章,點擊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