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真相,只有诠释。——尼采。突然想起来,曾经学过的法律经济学。其中有一项法律叫做《反垄断法》,为了防止和反对大公司垄断,于是设定了这个法律。

其中有一个关键的点,你是否违反这个法律,取决于怎么解释?事实是纷繁复杂的,你要什么证据,取决于你要论证什么结果?

对律师来说,这真的是一件大好事。因为里面的操作空间真的特别大,这就意味着有着足够的利润。

现实发生了什么是一件事情,你怎么理解,怎么解释这件事情,是更重要的一件事情。

什么意思呢?就是比起事实,你的诠释更重要。好,言归正传,这部分的主题是:如何深入了解领导和同事的需求?

1.做汇报是一个卖东西的过程。

说话是一项权利,更是能力。它有一个核心目的,就是让这个世界运转起来。比如:帮我倒杯水;请帮我倒杯水;我渴死了,拜托你帮我倒杯水;给10块钱,帮我倒杯水。

说话是一个获得认同、帮助的过程。但当你做不好,那就是一个招之厌恶、自我毁灭的过程。

尤其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有做汇报的时候,当你在做汇报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怎样才能达成自己的目的?

如果你要成功地说服他们,你仅在理智上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因为人不仅仅受理智驱动。——罗伯特 麦基

理智是一种约束人的力量,把人往回拉的过程。而真正促使人往前冲,做出一个决策的,是情绪的力量。

你怎样才能触发这个情绪的按钮呢?是故事。因为人的很多决策,是靠走心的,不是走脑的。

2.跟领导和同事要资源了三大误区:

书中是举了一个案例。我想我有什么时候跟别人要资源呢?我想起自己有一次跟老板要资源,说完第一句话之后,老板就直接说,你怎么不想想你自己,什么不足。

老板之所以成为老板,就是因为对你的套路很精通。尤其是那些白手起家的老板,非常清楚地知道你在想什么。大多数要资源倾斜的都会失败。

误区一,只说“什么”,不说“为什么”。

说了具体的细节,但没有说核心的重点。千万不要把故事说成事故。

当一个人不了解为什么花钱,你跟他说的天花乱坠,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误区二,“我我我”。

在汇报中,只说我,而忽略了你。当你想说服一个人,想要对方资源倾斜的时候,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满足对方的需要,他才有可能满足你的需要。

卡耐基说,如何让对方心悦诚服呢?一听对方说他想说的,二站在对方角度上说他想听的。

所以你要关注对方的目标,动力,痛点,痒点,爽点。在寻求帮助时,注意: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误区三,“那又怎么样”。

这是一个让人无力的状态,你把所有的都做完了,该说的说了,该做的做了,该站在对方角度想的,都想过了。但对方一句那又怎样呢?足以打消你之前所有的心思和努力。

在沟通时,我总是有存在着一个默认假设,就是对方听得懂。但总是出现的就是,“我以为”到了对方那里变成“那又怎样”。

所以这时候,你就要讲一个能够穿透“那又怎样”的故事。

3.雪中送炭的故事。

这个时候就需要你,讲一个雪中送炭的故事。跟之前的故事不同,讲故事的人不是主人公,听的人才是。让对方感受到危机,感觉到冷,而你是那个送炭的人。

要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你讲一个好故事,把你的观点卖出去,让对方支付资源。那故事该怎么讲呢?上模板:

背景:主人公本来有的一个目标。

冲突:达成这个目标,遇到了或者会遇到什么样的阻碍。

解决冲突:雪中送炭,提出克服冲突的解决方案。

完美结局:这个方案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模板,杀伤力强大的兵器。但是你想使用它,就需要注入灵力,或注入内力。内力的多少也会决定了这个兵器的杀伤力。

怎么获得内力呢?就是了解老板同事,了解对方的爱与怕。对方的需要,有深入和清晰的了解之后,你才能把这个武器,用得出神入化。

背景

需要注意,在这个故事中,你的老板,你的利益相关者,才是那个英雄。你只是帮他克服冲突,实现目标的那个人。

你要意识到,你要跳出自己,站在他的角度讲故事。从对方的动力开始,

冲突

要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冲突呢?这取决于你的听众是什么类型?书中根据人的本能趋利、避害,把人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安全责任型,这种类型的人典型特征就是害怕风险,厌恶损失。这种类型的人适合讲“挖大坑”的故事。

具体是:前面可能有什么、什么大坑,你需要怎样、怎样才能避免。其实就是先恐吓,然后再提出解决方案。

一种是成长获得型,这种类型的人是,恐惧得不到,一般销售、市场、创业者是这样。这种类型的人适合讲“画大饼”的故事。

具体是:如果我们XXX,会怎么样呢?如果有个软件,能帮你不错过任何客户,会怎么样呢?如果有了课程,能够提升你讲故事的能力,会怎么样呢?

克服冲突

如果你把对方当做主角,那么请记住,一定要让你的主角发光发热,成为太阳。所以就是要精心给他设计发光的过程。

你需要让老板感觉:如果我把资源给你,我会是最终受益人。需要让同事感觉:这个方案最终帮助的是我自己。

这里有个作者推荐的,非常好用的小技巧:把“我可以”改成“当你用了什么,什么会怎样?”

当我说“我可以做什么,我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时,是在把我和对方孤立起来。所以这个时候可以尝试换个角度。

“当你用了产品,就能成为这条街最靓的崽;当你们公司用了我们公司的产品,就会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当然这是吹牛,但不可否认,听着确实让人感觉很舒服。

完美结局

最后你需要一个完美结局,来为你的这次汇报画上一个句号。正因为有这个完美结局,才会促使对方马上做决策。不要小看,这个很重要,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最后是不是,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点没有讲,怎么了解对方的需求呢?你可以直接问,比如:老板,目前咱公司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看公司内部的各种报告、报表、规章制度。得出结论之后,再综合验证,通过信息交叉复现,来验证你的所得,是否精准。

我的故事

想一个你需要老板/同事的资源或者支持的情景。在这个情景中,你认为他们最关心的目标是什么?他们最担心的又是什么?

如果答案不是很清晰,尝试用以上三种方法,更深入地挖掘对方的目标。

我想起了,我那次很失败的演讲。为什么这么失败呢?首先是我眼里,根本没有对方,我只是表达了自己想表达的,有抱怨。

现在想来那次失败,真的一点都不亏。如果下次有这样的机会,我还是要表现的,因为只有展露出来,才能看到自己需要提升的点在哪里。

当时领导的目标是,这个月的赚的钱不能比上个月少。同事担心的是,这个月工资是不是少了?

就是我在讲自己的事,他们在思考他们的事,两不相干。以至于我说的话,距离我想达成的效果,天壤之别。

阅读写作,真的不亏。因为可以不断看到,曾经的自己有多天真,多么的幼稚,多么的单蠢。因为看到这些,才有接下来的精进。

谢谢你的欣赏,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的样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