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央主力,在土木堡全軍覆沒,爲何卻沒有失去對地方的控制?

大家都知道,在我國古代的歷史當中,曾經多次出現在中央政權衰落之後,地方實權派便開始威脅中央,中央也徹底的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比如東周時期的周王室,唐朝中後期的藩鎮割據,而地方實權派之所以能夠不聽中央的管制,一方面是因爲自己手握實權,而另一方面就是中央的威信受到了大幅度的減弱。

但是這樣的情況,在明朝卻沒有出現,要知道明朝的土木堡之變是整個明朝的轉折點之一,在這一次事變當中,整個明朝的三大營中央主力,基本上全軍覆沒,更重要的是,大量有過實戰經驗的優秀指揮將領,在這一次事變當中陣亡,就連明英宗本人,也被瓦剌俘虜,整個明朝中央政府的權威受到了很大的挑戰,中央最強大的軍隊也就此覆滅,爲何明朝的地方卻仍然聽從中央的統治。

首先,在應對土木堡之變當中,明朝中央在於謙的堅持之下,做出了最爲正確的決定,堅決不南遷,另立新帝,整頓軍備,同時面臨各路大軍勤王,于謙的這一系列措施,直接穩定住了局面,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北京保衛戰打贏了,在這一次戰役當中,重新樹立了中央政府的權威。

其次,明朝建國不久,社會矛盾並不尖銳,而且皇帝的權力空前強大,從朱元璋建立明朝到土木堡之變其實還沒有一百年的時間,整個明朝的社會還是處於一個上升的階段,國內的土地兼併的重大的社會矛盾也不是很尖銳,所以對於地方勢力來說,缺乏割據一方的基礎,同時,朱元璋廢除丞相,導致了皇帝的權力空前強大,而明英宗時期的內閣又不像明朝中晚期的內閣那麼有權勢,所以在君權強大的形勢之下,地方只能聽命。

最後,就是明朝的軍制問題,我們都知道,地方實力派之所以能夠割據一方,其實是因爲手裏面有實際的軍權,但是明朝在軍制上一方面繼承了宋朝的以文制武,又因爲宋朝軍隊戰鬥力低下,所以也進行了一定的改革,尤其在將領和軍隊上面,實行的是輪換制度,像明朝中晚期戚家軍那樣形式的軍隊,在明初是沒有的。

而且明朝有非常嚴格的軍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這些軍隊對中央的威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