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的朝鮮戰爭,可以說主要是解放軍與美軍及其將領們之間的一場超級較量。

在兩軍將領們的軍事比試中,孰勝孰劣呢?

在戰爭之初就可以看出分曉。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隨後,黨中央下令組建東北邊防軍,並調解放軍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爲第13兵團司令員,準備保家衛國。

8月底,南北朝鮮雙方軍隊仍在南部洛東江地區激戰,南朝鮮軍最後一道防線始終未能被打破。

這時,“聯合國軍”司令官麥克阿瑟提出了一個冒險計劃——美軍從仁川登陸援助南朝鮮軍的計劃。

仁川,是漢城附近的一個港口。這個港口航道狹窄,潮汐漲落差高達幾十英尺,而且一天滿潮時間只有兩三個小時,如果遇上不利天氣,超出這段時間,美軍的登陸艦隊就會在泥灘擱淺而失去戰鬥力。因此,麥克阿瑟的這個登陸計劃一提出,就受到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多數人的反對,稱這一行動是“五千比一的賭博”。

但是,麥克阿瑟堅持說越是危險的地方越安全,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他對反對者們說:“你們提出有關登陸行不通的種種論據,恰恰可使我軍確保達成突然性——突然性是現代戰爭取勝的最至關重要的因素。因爲敵指揮官會認爲,沒有人會如此地輕率地進行這樣的嘗試。”

8月28日,麥克阿瑟力排衆議,使得仁川登陸計劃最終獲得了美國最高當局的批准。

美軍開始祕密進行準備實施。

然而,麥克阿瑟的祕密計劃卻被鄧華識破。

兩天後,8月31日,解放軍第13兵團司令部召開黨委會,研究當前戰局。在會上,司令員鄧華說:“估計敵人將來反攻的意圖,可能以一部分兵力在北朝鮮沿海側後幾處登陸,實行擾亂牽制,其主力則於現地由南而北沿主要鐵道公路逐步推進。另一種可能是以一小部兵力於現地與人民軍周旋,抓住人民軍,其主力則在人民軍側後(平壤或漢城地區)大舉登陸,前後夾擊,如此人民軍的處境則會變得很困難。”

黨委會結束後,鄧華親自執筆,把討論意見上報中央。報告分六個部分,其中“關於敵人的企圖”部分中,提出了美軍主力將在仁川(漢城地區)登陸的可能。

麥克阿瑟堅持仁川登陸的最大理由,就是在那裏登陸,可“確保達成突然性”,“出其不意”。可是,鄧華卻明確判斷美軍主力在仁川(即漢城地區)登陸的企圖。

到底誰高明?

半個月後,9月15日,在麥克阿瑟親自指揮下,“聯合國軍”在漢城附近的仁川登陸。此舉使得人民軍主力被截斷在南朝鮮地區,處於十分困難的境地,朝鮮戰局立即急轉直下。

在準備和實施仁川登陸計劃過程中,麥克阿瑟多次對他的高級參謀惠特尼說:“會不會泄密呢?”

“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幾乎無人會想到我們會從仁川進行危險的登陸!”惠特尼回答。

他們哪裏知道,鄧華,這位解放軍傑出的指揮員,早就準確地判斷了麥克阿瑟的這次“五千比一的賭博”行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