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是自治区“七个一批”脱贫攻坚举措之一,巩留县通过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合理安置、谋划产业等措施,推进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阿克图别克镇阿克加孜村曾经是自治区级贫困村,共有688户2296人,需原地安置188户,易地搬迁500户。自2012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以来,阿克吐别克镇按照集中安置、插花安置及自愿选择的方式,分批将村民分别安置在阿克加孜村300户牧民小区、老村新居民点及国道577线西侧的新村。在2014年正式退出贫困村序列,村集体收入更是达到32万元,人均年收入达10775元。往日的贫困村在党和政府的帮助和干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换上了新面貌。

2017年5月前,村民吾玛尔阿里·卡肯一家4口人一直住在阿克加孜村最远的塔勒德组,由于家里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技术,想要搬离穷窝的他一直没能下定决心。通过村干部多次上门给他宣传安居富民房、标准棚圈、教育、医疗等惠民政策,他几经考量,主动报名,成为了村里的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户。

牧民吾玛尔阿里·卡肯:“在搬来新居民点之前,我们是在山里放牧,孩子上学不方便,也没有电,饮水也不方便,要去一公里以外的地方提水,交通也不方便,收入也不稳定,一年下来收入不到10000元。”

2017年,在征求了村民的意见后,阿克图别克镇在阿克加孜老村新居民点新建了20套安居富民房,建设了各类基础配套设施,安置从塔勒德组搬迁出来的村民。牧民吾玛尔阿里·卡肯一家4口也搬到了新居民点生活,生活比以前更方便,发展生产的信心更足了。

牧民吾玛尔阿里·卡肯:“今年我通过务工,挣了30000多元钱,下一步,我准备把政府给我们盖的棚圈利用起来,发展庭院养殖业,通过养殖来改变生活条件。”

阿克加孜村党支部书记张卫刚:“阿克加孜村易地搬迁户共有26户,这26户从牧民点搬迁到新址,每一户都享受了16-21万元不等的搬迁政策,三区分离全部达标,目前这些搬迁户重点通过发展畜牧业养殖,提高了经济收入,提高了幸福指数。”

位于阿克图别克镇的阿克加孜村300户小区也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起来的小区,历经8年的发展,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搬迁前,热加孜拉·白山拜一家一直居住在面积小、安全性差的土坯房,靠传统养殖为生,一年下来,除去开支,纯收入不到10000元。搬下山后,她住进了富民安居房,有了标准化棚圈,平常丈夫发展畜牧业,她也在家附近打小工,收入翻番,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

牧民加孜拉·白山拜:“2012年,我们搬到新的居民点之后,房子变得更加宽敞了,孩子上学也方便了,配套设施也更齐全了,我们感觉到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了。”

今年,巩留县对照市场需求和用工需求,采取“定向式”转移,为易地搬迁群众提供精准就业服务,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农区规范养殖、培养职业代牧人、田间劳作等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家庭至少1人实现就业,稳步走向小康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