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抑鬱症患者是典型的完美主義妄想症,慢慢他們就會不知不覺的發展中不切實際的標準,誇大別人對他的期望。很多家長會說,我對孩子要求也不高,他爲什麼這麼要求完美?爲什麼對自己這麼苛刻?實際上完美的種子通常很早就種在孩子的心理。

一方面自己知道自己永遠達不到那個完美的標準,但是爲了維持這種虛假的自己,她會一直僞裝堅強,不能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脆弱,不能讓別人看到自己的侷限,自己一定要越來越優秀。最終那些來自於外在和內在的壓力,就會讓自己心理紊亂或失調,出現心理疾病。

如果你是一個典型的完美主義者,而且還出現了心理問題,建議從以下幾點改變

一、我們是有選擇的,我們既要看到自己的堅強,也要看到自己的脆弱。

有一個抑鬱症患者,是一個女老師,有一天諮詢完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對學生不嚴厲,不敢說學生,即使學生出現問題也不批判。儘管別的方面自己做的非常優秀,可是班級成績提不上來。當她發現自己這個問題之後,她就加強和學生的互動,把當老師的派頭也拿出來了。這一節課下來,效果非常好,同學們也特別高興。

一個人因爲媽媽太嚴厲,自己在當媽媽的時候就變得太軟弱。因爲自己不想像媽媽那樣,傷害到孩子。但是太軟弱也會傷害到孩子,孩子沒有掌舵人,太給孩子選擇權,因爲孩子小,根本無從選擇。所以作爲家長來說,該嚴厲的時候嚴厲,該幽默的時候幽默,該放鬆的時候放鬆。對待孩子一樣,對待學生也需要這樣。

過去一個人總是認爲自己沒有選擇的,我只能堅強,不能脆弱。然後當自己生病了,又會發現自己只能脆弱,不能堅強。這都是一種偏執的想法,實際上自己既能堅強又能脆弱,我們是有選擇權的。當我們選擇權在自己手裏的時候,我們就有了力量。否則,我們總會極左極右,甚至覺得怎麼做都不對。

二、接納真實的自己,才能讓自己從虛幻的完美的自己中解脫出來

多數抑鬱症患者會給別人一種高冷的形象,做事總是謹慎,從來不犯錯,把自己打造成鋼鐵戰士。總是在乎別人的想法,在乎別人的肯定和讚美,而失去了自己內心的感受。爲了討好而去討好,一旦自己失去討好的價值,或者說自己不能幫助到別人,或者說自己的成績不能讓父母滿意,自己就會陷入深深的自責,內疚和無價值。

所以越是要求完美的人,越是會揹負着太多的負罪感,因而讓自己生活在緊張,焦慮,沮喪和抑鬱之中,我必須出人頭地,我必須當人上人。我必須拯救我的家庭,我必須讓我爸我媽過上好日子。甚至有的人揹負着整個家族的重擔,所有人都希望我考上某某大學,我一定不負衆望。長時間的焦慮,緊張,必定會讓自己崩潰。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最高的價值不是捨己,也不是自私,而是自愛。不是否定個人,而是肯定真正的自我。愛自己就是對自己不苛刻,不再批評自己。去給自己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去理解自己。讓自己放鬆下來,允許自己的軟弱。允許自己可以不上進,允許自己平凡。允許自己像別人一樣去喫喝玩樂,允許自己過自己的人生。你的人生是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的,唯一能讓你自己快樂的只有你自己,唯一能懂你內心世界的只有你自己。

三、放棄理想化的自己,迴歸真實的自己,也就是放下了身上的重擔

每個人都有侷限,每個人都有無能爲力的地方。如果你認爲努力,你就可以達到,這恰恰是一個妄想。有些事情我們努力可以達到,有些事情我們努力也不能達到。能夠看到這些,我們就不會活在自戀裏面。我們就不會認爲我們無所不能,因爲我們每個人都有侷限性,承認侷限,承認無能爲力,很多時候我們纔會順勢而爲。否則我們總會認爲我再努力一下,我們就會達到。

所以很多抑鬱症患者都會有強迫思維,她總會覺得我一直思考,一定會想明白。長時間的緊張焦慮,就會讓一個人頭疼,有的甚至發脾氣。從心理學角度講,我們眼睛能看到的,頭腦能思考的只是意識的一個小部分。當我們不給自己打造成無所不能,我們的重擔就卸下來了。我們就可以當一個普通人,但這也是很多抑鬱症患者不想接受的。

因爲當他發現自己普通的時候,他會非常痛苦。因爲過去在他的內心中,他自己一直是無所不能的。我什麼都會做,所有人都喜歡我,當有一天發現自己並不是什麼都會做,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自己。自己就會非常苦惱,這個過程持續一階段,一個人就會慢慢接受自己的另一面的自己。一個人從此纔會蛻變,這個人從此不再走獨木橋了。因爲他看到解決問題可以有多種方法,而不是隻有一條路。

有人問弗洛伊德心理治療的目的是什麼?他說使潛意識成爲意識。這樣他才能更看清自己,否則自己是混亂的。一方面自己想考上好的大學,一方面自己又不想努力學習。一方面自己想交朋友,另一方面又怕交朋友,給自己帶來麻煩。所以很多抑鬱症患者纔會糾結,因爲他們不知道選擇什麼。所以當諮詢中發現這些問題的時候,他們會最終做出選擇。

三清老師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際催眠師,簽約作者,老師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老師的心中,沒有誰是不正常的,沒有誰是病的,心變世界就變。喜歡老師的文章,可以關注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