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知道,即便是學識淵博的人(文化方面),有很多人也認爲,文學沒什麼用,學習文學只是圖一個樂,這東西就和音樂繪畫一樣,爲了陶冶情操的。當然某些人的確是把文學作品單純地用來陶冶情操,這麼做當然也沒啥問題啊。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一件商品,不管是誰都可以買,都可以閱讀。

某些學識淵博的人都認爲文學無用,那更不用說這輩子都不願讀書的人了。

當然即便說文學有用的人,說到文學的用處,也不過是說“文學無用之用”,或者“沒有文學生活會空虛”。其實說“沒有文學會空虛”和“沒有音樂沒有繪畫會空虛”一樣。

當然了,鼓吹文學非常有用,那也違背了文學創作精神。如果文學只是爲了有用而創作,那文學是真的沒用了。而且文學作品分“有用”和“無用”。

文學的用處,在於能夠揭示新的社會矛盾,提高讀者對自身和社會的認知。文學在於揭示社會新的問題。很多人覺得文學沒什麼用,在於他們理解文學不能解決問題,文學追求虛無。

所以很多人覺得文學不過是文學家逃避現實的一種工具。但是優秀文學作品,不是逃避現實,恰恰相反,是正視現實。不是單純揭露社會黑暗,而是用藝術手法提出自己的見解。

解決問題,首先要發現問題。社會發生的很多問題,大多數都是問題表象。這個表象的背後,是各方矛盾的博弈的結果。很多人對問題的解決辦法,就是粗暴干涉。

文學除了揭示新的社會矛盾,還在於探索人物的精神世界。比如校園欺凌吧,很多人只是把這個問題侷限在了校園,也就是說,你只有在校園的時候被欺負,你纔是受害者。離開了校園,你的“受害”就結束了。

因爲大家把這個問題侷限在“打與被打”這種客觀實際層面,所以即便大家關注這個問題,也只不過關注的都是肉體虐待層面。對精神層面——尤其是離開校園後,根本沒有關注過。

心理學家榮格,提出了很多精神層面的東西,當然我對他的作品沒有更多的理解,只是淺嘗輒止地閱讀了一下。

對於電影《盜夢空間》,裏面提到什麼潛意識。我覺得電影這種藝術,無法表達真正的潛意識。我覺得潛意識這種東西,用藝術表達的話,是無法直接說出來。潛意識在夢境中的表現,不一定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用相反的客觀表達出來。

所以我覺得,文學作品可以在夢境和潛意識繼續探索下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