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想來道個別,待會我就準備一掛解千愁了。”10月13日,微博上的一則長篇的遺書,一下引發了衆人關注。發佈這篇微博的博主是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研三學生。

文中稱,自己因課題實驗長期受挫可能面臨延遲畢業,準備結束自己的生命。博文中寫道:“好吧,是我不對,我太笨了,不懂得自己思考。夏天,拼了命地趕進度,還得跟其他人共用一些設備,於是爲了提高使用效率,我把白天讓給了別人,晚上通宵了好幾次做實驗,期望着趕緊做完,我好專心備考公務員。然後?然後,就是不斷地,不斷地做無用功,我也不知道爲什麼,一模一樣的條件,每一次居然都能得到不同的結果,趴在電腦前看着自己的數據,感受着自己的心態一塊一塊碎落在地。”

隨後,據相關信息通報,得知該名學生在實驗室身亡。

這樣的新聞真是讓人嘆息。多麼年輕的生命,經過數年寒窗苦讀,一步步過關斬將,進入985高校讀研。本該前程似錦,如今卻是這樣的結局。

不知道這位學生在作出這樣的選擇之前,內心經過了多少艱難迂迴的選擇,在成長之路上,一路又經受了多少次痛苦內心的糾結,然而,今天這樣的結果,真是讓人深感痛心。

看到有疑似逝者的同學校友在網上的留言:“他是一個做事無比認真努力的人。當年一起跳峯嵐,每天四個半小時的高強度訓練,大家都是身心俱疲,所以很珍惜中途休息的時間,但是他爲了讓自己跳得再好一點,每次休息都在旁邊加練,其實他真的已經跳得很好了。”

“一味地擴招研究生的同時,配套的設備,對應的經費,有師德、負責任的導師是否也相應配齊了呢?教育資源真的足夠嗎?”

每年在讀研、讀博階段,其實,這樣的新聞,無獨有偶。似乎每次這樣的事件都伴隨着,當事人對學業、就業前景等方面的焦慮,導師關係的處理等等問題。

早前,被報道過的中科大博士因學業壓力大,選擇了自行結束生命。每次類似這樣的新聞出來,我們似乎都要追問,當前的高等教育學業考覈機制、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等。

在高考前基本上是應試教育爲主,考試作爲選拔的依據,而到了研究生以及往上的階段,就更強調科研能力,而學習成績和科研能力是兩回事。

據相關數據顯示,這幾年我國碩士的非正常畢業率已經達到10%,博士更是高的可怕,已經到65%了。這樣的數據,似乎讓人不寒而慄,數年寒窗苦讀,一路經過數次披荊斬棘,考入衆人豔羨的高等學府,等待開花結果的那一刻,如果結局不能隨自己願,這樣的打擊,需要非常強大的心理素質才能接受。

從大連理工的這位學生的微博中,感覺更多的壓力來自於自己內心的完美主義情節,很多時候,太過追求完美的人難以接受自己的所謂的“平庸”,但是,在某些時刻,由於主客觀原因,又難以改變現狀,就會產生心理失衡,時間長了,在那樣的心理狀態下,壓抑久了,就容易走不出來。

人這一生,到底要追求什麼,如何與社會和自己和解,也許是終生的命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