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中轴线”上召开一场“新品上市会”;在424米高空的“广州塔”上品尝一场“极致夜宴”;在号称“广州外滩”的珠江上空,500架无人机表演一场“健康国酒”灯光秀……

这是10月9日晚,竹叶青酒进军号称“美食天堂”的广东,举行的一场“大国底气,健康前行”的高端活动现场。

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薛晓峰(中)出席活动现场

正如推出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和“口感更好”的竹叶青新品,竹叶青酒引人关注的这场更高、更快、更准的“广州首秀”,其背后的逻辑和底气是什么呢?

不久前的7月、9月,竹叶青酒曾在首都北京两度牵手颐和园,完美讲述鲜为人知的“大国底气,健康前行”的故事。一个月后,又马不停蹄来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城市“开讲”。这一南一北,中国两大一线城市,地域跨越2000多公里。竹叶青酒在“南方”到底看到了什么趋势和商机?

竹叶青酒南方讲了什么?

我们先看看竹叶青酒“广州上市会”上都发出了哪些声音?

汾酒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谭忠豹讲到了“汾酒2020年积极布局竹叶青大健康产业拥有三大意义”——即“竹叶青酒是中国传统健康理念的活态传承,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精神的活态演绎,是迈向大健康时代白酒产业发展的活态创新”。

汾酒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谭忠豹

山西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党组书记、主任刘亚林讲到: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竹叶青酒在粤港澳地区风靡一时,成为老一辈人津津乐道的民族品牌。

山西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党组书记、主任刘亚林

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则用PPT展示了他的研究,他认为:竹叶青是露酒的典型代表品牌,是焕发新活力的中国传统酒种,广东与竹叶青是天作之和,该酒是本地消费者佐餐的佳品,更加符合广东人“健康饮酒”的消费趋势,目前也正以“技术更新、模式升级、文化创新”以及“迎合+引导”模式形成国际化认同,引领酒业“大健康风潮”。

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秦书尧则认为:广东是中国酒类消费第一大省,这里的消费者懂酒,酒商更懂酒,人们对品质、品牌、品位有着很高的鉴赏水平。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秦书尧

汾酒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竹叶青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杨波表示:在广州小蛮腰举行发布会,就是向全世界宣告,竹叶青酒要以健康为发展主线,以科技和文化作为支撑,将“大健康+”融入全产业链,致力于打造供应链平台、健康产业平台、中国科技和文化的资本平台“三个平台”。

汾酒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竹叶青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杨波

国泰君安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对宏观经济进行了研判: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持续提升,大健康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他认为,在此背景下,竹叶青酒已经形成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战略性机遇。

国泰君安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

竹叶青酒的两大“广东情缘”

竹叶青酒为何高调挥师广东?又能否在广东开创出一番事业?从“上市会”上各位代表的“南方讲话”以及厦门象屿酒业、广州华友食品贸易商行等现场与竹叶青酒签订了金额达1亿元的合作,也许可以管窥一斑。

但是,更深层的原因,恐怕还不止这些。

鲜为人知的是,竹叶青酒与广东(南方)有着道不尽的“渊源”与“情结”,甚至是“气味相投”。这或许会促使竹叶青酒首先在广州“崛起”。

一、竹叶青酒与广东的“历史情缘”。

竹叶青酒虽然诞生在黄河以北的大山深处,但是,历史上的竹叶青酒,在南方尤其是粤港澳地区影响很大,大受消费者欢迎,南方是其传统的消费市场。

记者现场注意到,上市会开场前播放的竹叶青酒的老影像,大多数是罕见的黑白色,见证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竹叶青酒在粤港澳地区的盛况。片子唤起了很多人的“历史记忆”和“品牌情素”。

其实,查阅历史资料和文学著作,竹叶青酒在中国南方地区的影响力源远流长。

明清时期,汾酒和竹叶青酒通过号称“天下第一商榜”的晋商流传到广东一带。民国初年,汾酒和竹叶青酒已经在香港扎根,并通过最大的酒商永利威出口到欧美等国家。

号称“香港四大才子”、1948年移居香港的金庸先生,于1955年创作了他的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在随后的十七年里,金庸把汾酒和竹叶青酒写进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他的十四部武侠小说里,影响了几代人。

这也是汾酒和竹叶青酒在粤港澳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渗透性的重要的“文化根基”之一。可以说,竹叶青酒是南方人的“文化汤醪”和“饮食记忆”,只差“唤起”和“激活”。

二、竹叶青酒与广东人药膳养生的共鸣。

众所周知,广东人不仅喜欢美食,有“美食天堂”之说,还特别重视“药膳养生”,有“广东人以汤续命”之说,汤里面都是精心制作的“中药配方”。改革开放以后,富起来的广东人对“中医养生”和“食补养生”达到了习以为常的地步。

这正是“中医实践和中医文化的典型代表品牌”——竹叶青酒长期在广州(南方)能够立足的根基。号称“草本健康第一酒”的竹叶青,与广东人深入骨髓的“药膳养生理念”可谓不谋而合。

目前,据公开的资料显示:竹叶青酒的配方是由12味草本配伍组成,其主要功效是“改善肠道微生态”——即促进肠道双歧杆菌增殖,改善肠道菌群,润肠通便,增强人体免疫力等。

鲜为人知的是,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竹叶青酒的这一功效,对人体的健康和养生到底有多重要!如果不是这场“新冠疫情”的大爆发,也许,人们根本不知道医学界有“百病之源在肠道”一说。

据披露的大量详实资料和数据显示:新型肺炎危重症病人的肠道微生态全部是紊乱的,大批量人员出现了腹泻症状。这些患者往往不是死于新冠病毒感染,而是死于继发细菌感染。

因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提出了“要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和减少细菌继发感染”的治疗方案。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名中医张伯礼,则提出了用中医药“固本、平衡、调养”的功能和理念,治疗和预防新冠病毒,效果非常明显,并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推广。张伯礼因此获得“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其实,很多人都已经注意到了,在这次特大“新冠瘟疫”中,国家出台公布的1-6版“中医诊疗方案”中,推荐的10个中医药处方,120味(次)全是“草本中药”。正是这些“中草药剂”,发挥了巨大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救治了千千万万患者和医护工作者。

说这些什么意思呢?

我们并不是想证明竹叶青酒能治疗“新冠”,或者,竹叶青与“新冠”有什么瓜葛。而是,中国人通过亲历这场“大瘟疫”,更加感佩中国古人和中医药的伟大。没有现代医疗设备的中国古人,居然早就知道了“百病之源在肠道”的道理。所以,他们创造出了一种专门“调理肠道微生态”的纯草本配方的健康养生酒——竹叶青。

这种酒有“两大特点”:一是没有任何动物性成分,只选用名贵中草药;二是不主张激进的功能性,以“固本与平衡”的原理来增强人类的体质。

没有人会想到,竹叶青酒诞生以来,居然流行1500年而不衰,并受到帝王将相们的青睐,后来甚至誉为“中华圣酒”,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也是一枚名符其实的国宝。

有人说,“中医复兴”才是最大的“国潮”。而据有关报道,广东对“国潮”的关注度和实践性全国第一,山东第二,河南第三。广东人如此重视“药膳养生”的价值理念,今天的竹叶青酒,在广州上市发布正是适时、适地、适势,可谓“天作之合”。

“竹叶青大健康战略”的决心和意志

竹叶青酒重金牵手两大一线城市,短短几个月组织多场高大上的活动,这从一个侧面彰显了“竹叶青大健康产业战略”的决心和意志。

而这个决心和意志是全方位的。

首先,竹叶青产品从内而外的改版和升级。其内体现了“高品质、低糖度、精药材”;其外体现了“大家风范”和“国潮范”,令人眼前一亮,感到一种惊喜和震撼。

在广州上市会上,汾酒集团竹叶青大健康产业项目筹备组副组长赵艳涛现场宣讲了升级后的“青享版”“荣耀版”以及“山海长情”竹叶青酒。每一款都有内涵、故事和情缘,让人怦然心动。

其次,竹叶青酒“大健康投资”和“大健康团队”的形成,为构建未来竹叶青酒的大成功,奠定了科学而牢固的基础。这为从“汾酒速度”到“竹叶青速度”提供了可能。北京和广州的亮相,只是“牛刀初试”。

我们只要看下2020年——这个“特殊之年”的“竹叶青速度时间表”,就再也不会怀疑竹叶青“大健康战略”决心和意志的真实性。

3月19日,山西竹叶青大健康团队出征大会在汾酒举行,完成了竹叶青酒2020年市场出征动员,得到山西省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认可和亲自批示同意的《山西竹叶青大健康产业项目改革方案》同期发布,汾酒将竹叶青酒打造为又一“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标杆”的决心再度彰显。

3月24日,汾酒宣布以现金方式对全资子公司竹叶青公司增资6亿元,注入资金将用于竹叶青品牌建设投入、市场渠道投入、新品研发投入以及特色中药材创新板块投入,并对竹叶青全产业链进行产供销研一体化的数字化提升。

6月,竹叶青酒完成酒体、口感、外观设计等方面的全面升级,明确打造“中国第一健康轻奢品牌”的目标。

7月6日,竹叶青酒独家冠名大型园林文化类节目《我在颐和园等你》,“年轻化、健康化、时尚化和高端化”品牌升级战略,有了更具象的表达。

8月30日,竹叶青酒参与的“大国底气,健康前行”健康中国研讨会举行。

9月6日,竹叶青酒与颐和园两大IP再次珠联璧合,“荣耀版”竹叶青酒及颐和园四季联名款、“青享版”竹叶青酒及青享颐和联名款在颐和园发布,“彩云追月”等以竹叶青酒为主料的鸡尾酒发布,引起了广泛关注。

10月9日,“大国底气,健康前行——竹叶青酒在广州小蛮腰等你”新品上市会举行,现场签约1个亿,再次引发关注。

大疫之年的短短7个月内,竹叶青酒扬鞭驰骋,以梦为马,完成了一系列的大运作,北上南下,有的放矢,开创了新的不同的局面,这真的让人看到了竹叶青酒由内而外的一种底气。

可以预计,竹叶青酒的“春天”和“机遇”真的来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