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差旅安全培訓中,我們都會提到在遇到各類問題時應該如何處置,例如旅居的酒店發生了恐怖襲擊時該怎麼辦。今天先來談一個案例分析——馬裏首都巴馬科麗笙酒店恐襲事件。

圖源網絡,版權屬原作者

時間回到2015年11月20日,馬裏首都巴馬科麗笙酒店發生了恐怖襲擊事件,酒店內約170名客人和員工被扣爲人質,其中有7名中國公民。人質事件結束後,3名中國公民不幸在襲擊事件中遇難(共有27人遇難),其餘4名中國公民成功獲救。除了上述被扣爲人質的中國公民,在樓上酒店的客房內,還有數名中國公民在事後獲救。他們獲救的原因很簡單,他們躲在房間內,沒被扣爲人質,僅此而已。我們看看當時新聞報道中的片段:“由於各自困在酒店房間內,馬傑生等人開始考慮加強內部聯繫。幸運的是,酒店的網絡還能使用,於是他們成立了一個微信羣,通過這個羣商量對策,互相打氣。在馬傑生建議下,所有人都拔去房卡斷電,裝出房間沒人的假象,並拉動桌椅擋住房門,然後找好藏身之所靜默着,只通過微信相互聯繫,等待救援。”在新聞報道及後續的報告裏,賓館樓上中國公民的自救行爲獲得了讚賞,他們的自救措施也被認爲是合適的。至今爲止,在某些安保公司的安全培訓中,依然把這些中國公民的自救措施作爲經驗總結到了安全課程裏。

事後諸葛亮的角度出發,這些中國公民都是很勇敢的,他們把房門頂上而獲救,本身也證明了所採取的自救措施是有效的。但是,這次恐怖襲擊事件已經過去了5年,5年前的經驗還可以一直沿用嗎?我們在這5年當中,是否汲取了新的經驗和教訓呢?如果再遇到類似事件,我們採取同樣的做法,損失是會更大還是更小呢?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就是:海外酒店遭遇恐襲是否應該把房門頂上?

這4名中國公民獲救的方式很簡單,就是進入房間,拔去房卡,用桌椅頂住房門,並找好藏身的地方。這個動作已經被一些安保培訓公司作爲經典案例進行培訓,甚至將其作爲常規性的操作。我個人認爲,這隻能作爲案例,但是絕不能作爲常規處理方式來,把遇到危險的處置方式簡單粗暴化。

安保行業和其他行業的一個顯著區別,就是經驗總結的方式。安保行業經驗總結的其中一項原則是:死人不會說話。

什麼叫死人不能說話?安保行業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在特殊的場景之下,獲救或者死亡只是一種結果,而導致結果發生的因素很多,最終哪一種因素起效果,不是人爲可以選擇的,也往往是不可控的。安保行業是一個保護生命財產的行業,對生命財產造成威脅的也是人。攻守雙方都在採取各種措施,最終的結果,除了取決於雙方的能力措施,還可能要依靠冥冥中的運氣。這就存在着所有措施都正確,但最終某種因素起了作用導致死亡,或者也可能各種措施都是錯誤的,但是卻獲救了的情況。安保行業的經驗總結,不能完全從結果出發,需要考慮當時場景中的各種因素,篩選出最優的選項。

還拿麗笙酒店爲例,遇害的3人,其實是屬於一個央企的4人訪問團。4名成員約好了下樓喫早餐,3人準點下樓喫早餐,結果遇到武裝人員襲擊。而第4名成員,則因爲自己的遲到,躲過一劫——看到有武裝人員後,他馬上跑回房間躲了起來。根據這一點,我們能總結什麼?不能。難道說,遇害的3人去喫早餐有犯錯嗎?不能。他們是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了錯誤的地點,而這並不是人爲所能預見和控制的。而第4人獲救的經驗是什麼呢?以後做什麼事都要遲到?好讓子彈飛一會兒?也不能。他只是湊巧晚下來而已,然後躲了回去。這也不是他能預見和控制的,歸根結底這隻能總結爲是他的運氣,說不定他就是上個廁所的時間,就恰好躲過了。

再看看樓上人員的措施:拔房卡,假裝房間沒人,用桌椅頂門。這些措施是人類的本能反應。人屬於羣居屬性,有一種堡壘安全感,即在堅固的城池或房屋內會覺得安全。諸葛亮的空城計會被千古傳頌,正是因爲顛覆了人們的安全感。但是問題回想一下,這些舉動其實都是矛盾的。拔房卡,假裝屋裏沒人,這是想唱一出空城計。但是出於內心的安全本能,卻又用桌椅將房門頂住。這兩個操作,豈不是明顯矛盾嗎?你覺得這樣子,匪徒們就會以爲房間沒人了?此次事件,他們獲救的真實原因又是什麼原因呢?

這些頂門的獲救人員當時都在酒店樓上的客房裏,襲擊事件發生在一樓的大廳裏。樓上人員的安全實際上取決於2個因素:

1、匪徒挨個搜查房間的意願

2、匪徒挨個搜查房間的能力

當時的情況是,匪徒總共才只有10人,已經控制了大量人質,他們沒有能力再去尋找更多的人質了。此外,圍剿的軍隊動作很快,他們被迅速包圍併發生對峙,他們需要防範軍警的突然強攻。出於以上原因,他們已經控制了大量人質,也沒有多餘的兵力去找尋人質,並且需要隨時防範軍警部隊的突襲,這才導致樓上的人員安全獲救。也就是說,在當時的情境下,樓上人員無論採取何種自救措施,只要不下樓進入交火區,總體都是安全的。但是,如果當時的匪徒更多一些,或者是完全就是爲了殺戮而殺戮(例如逐樓層進行殺戮),樓上的人也很難保全。

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一個例子,如果上述人員遇到了這幫匪徒,那就必死無疑了。2018年1月20日,阿富汗喀布爾洲際酒店遇襲,當時一名希臘飛行員住在該酒店樓上的房間裏,恐怖分子襲擊了一樓後開始往樓上攻擊,這名飛行員採取的措施是:

1、保持陽臺門打開;

2、把房間門鎖上;

3、套房裏有兩張牀,他把其中一張的牀墊拆下來,抵在門口;

4、拿牀上用品、毛巾、衣服等,做了一條繩索,可以用來下降到四樓陽臺(他的房間位於五樓,也是頂樓);

5、把房間裏的燈全關掉;

6、套房裏現在有兩張牀,一張有牀墊,一張沒牀墊,他把有牀墊的那張,弄得牀上很亂;把沒牀墊的那張,弄得相當整齊,像沒人動過的樣子。

從這個操作我們可以看到。匪徒逐層搜尋,他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自救操作(他是在頂樓)。飛行員也把門頂上了,但同時他還採取了其他的措施,特別是打開陽臺門,放繩索下樓的操作,與頂門並拔房卡假裝沒人相比,他這個做法更具有邏輯性——曾經有人,但是已經用繩子爬下樓了。最後證明,他的做法經受了住了考驗,塔利班武裝人員曾多次進入房間,並停留了一會兒,他躲在牀底下,並未被發現。如果要再仔細搜索,我相信武裝人員也能把他揪出來,但是問題在於,武裝人員不可能爲了他一個人浪費過多的時間,而且這個人很大可能已經逃跑了。

兩個案例都有頂住房門的操作,這就是本能。實際上,對於武裝人員的闖入基本並不會造成任何多大的阻礙,爲什麼在兩個例子裏都有頂房門的現象呢?人類的本能和理性很難完全做到統一,專業安全培訓工作就是把人類本能中合理的部分挖掘出來,用理性去糾正不適用的本能。那麼什麼是不適用的本能呢?比如養過狗的人可能清楚,每次它方便完,儘管有鏟屎官,它都還是會把後腿甩幾下,這是刨地掩蓋排泄物的本能動作,沒有人教它,也沒什麼作用,這是基因的本能。人類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冷兵器時代,很多本能也是從冷兵器時代就進入了基因傳承了下來。關門頂門在冷兵器時代是有效的防禦手段,只要牆和門夠結實,持有冷兵器的對方並不容易攻進來,而在強大的火器和機械設備面前,堅固的堡壘是不存在的,防護措施只能起到部分和階段性的防禦效果。

中國國內嚴格禁槍,社會治安也相當的好,人們已經習慣了這種和平的生活,即使有些在國外也生活了一段時間,對於高風險場景下的應對,還是會出於和平年代生活的自衛本能來做出反應,這往往是不夠的。安全培訓是要通過反覆訓練,幫助人們強化合理的本能,並且把新的風險防範知識轉化爲本能,這樣在極端情況下,可以增加自救的成功率。實際上,很多的操作,都不是千篇一律完全可循的。其實我很想提一個假設。假如說,在某次恐襲中,有人打開房門躲在窗戶後,唱了一出空城計騙過了匪徒,這是不是又是一個經典案例?即便在飛行員獲救的案例中,他也還是有運氣成分——他是住在頂樓,匪徒們逐層搜尋。可是如果是住二樓的話呢?他就沒時間做這些操作了。那這個案例是不是還告訴我們,以後住酒店要住高層?那如果又有一個案例,襲擊發生後,住在二樓三樓的人跳樓逃跑了呢?是不是又告訴我們要住在低層,並且加強鍛鍊身體?

讓我們回到開始的那個話題,海外住酒店遇到恐怖襲擊,是否應該把房門頂上?我的答案是,必須看情況而定,不能讓人的本能讓完全切斷了我們所有的選項。例如在高層酒店的一樓闖進來了匪徒,住在稍微低一些樓層的客人,你難道真的按照第一個案例的做法,乖乖關好房門祈求匪徒不會破門而入嗎?怎麼着我也得跑到最上面的樓層找個房間躲起來,最起碼要死也可以晚死一會兒吧,或者說是跑樓頂躲到水箱裏,也比坐以待斃強。

最後想說的是,作爲專業的安全培訓機構,我們要做的,實際就是把所有的場景來模塊化培訓,增強各種意識,讓大家有更多的選擇,但是具體做什麼選擇,做了選擇有什麼後果,誰也不能斷定。很多事情上,我們不可能做到萬無一失,我們只能儘量按照正確的方法去操作,儘量發現和規避問題。舉個最簡單的操作流程,在高危國家住酒店,不要兩耳不聞窗外事,沒事就要瞎逛下,熟悉酒店的佈局(窗戶結構、樓下環境、消防通道、設備間、通風口以及樓頂狀況等),熟悉一下週邊街區和治安機構,說不定發生危險後就能有效果。甚至乎,沒事還要加強學習,學幾句當地話,背誦下當地的經典宗教語錄之類的東西。因爲就在麗笙酒店襲擊案中,槍手們非常“仁慈”地釋放了一些能背誦宗教典籍段落的人質。這些簡單的東西,都應該成爲我們安全工作的選項之一。

(1) 親歷|中國人講述馬裏‘生死一日’2015年11月23日 10:35:13 新華網

(2) 'The bed that saved me from the Taliban' 21 January 2019 BBC New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