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4日,一則新聞震驚了整個韓國娛樂圈,年僅25歲的崔雪莉結束了她年輕的生命。儘管離她去世已經過去了整整一週年,但人們對於這件事情的探討仍然沒有停止。

這一天早上,天剛剛亮,已經有一些粉絲身着素衣默默出現在她的墓碑前,儘管人不算少,但和她生前出現在公共場合那種喧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唯一不曾改變的是擺在墓前的那些照片,她在裏面依然笑得如水蜜桃般甜美。

我們都知道,韓國極爲擅長製造明星,他們以一個流水線造星的產業鏈盤活了整個娛樂產業,自產自銷的模式更是被周邊許多國家借鑑與學習,韓國快餐文化中的明星說值錢就值錢,說不值錢也馬上就會成爲棄兒。

韓國娛樂明星的“新陳代謝”非常迅速,今天冒出來一個,明天可能就會被“打入冷宮”。這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娛樂產業的常態。

按道理說,如果中國的粉絲們不是對韓國明星有着特殊的偏愛,大概不是對她那麼感興趣,但僅僅是“25歲妙齡韓國女明星自殺”的消息就完全能夠勾起人們的好奇心了。

關於崔雪莉的死,許多人都持有一種陰謀論,大家總覺得一個正風華正茂的韓國女明星突然自殺,這件事並不會如此簡單,背後定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祕密。

而筆者的看法可能會讓許多人失望,但一個並不那麼曲折的所謂的真相反而卻能還給大衆們一個更加值得去思考的角度。在普通人看來,看似一個如花似玉的少女,她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她長得漂亮,有魅力,有錢,全世界那麼多崇拜者在追逐她,她走到哪裏都會引發轟動。

這大概是一個普通人所能夠想象出來的最美好的狀態,把她身上任何一個特質取下交給普通人都足夠讓人一生無慾無求了。但作爲一個明星,一個人上人,她每天所經歷的那些苦困與無奈,局外人是不能夠理解的,能夠成爲一個受人矚目的女明星,她每天要承受常人難以承受的壓力,她時時刻刻要讓自己保持完美的形象,那是她面對這個世界的一張面具,她每天努力的在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全世界。

而私下裏,她可能時時刻刻需要問自己,那個面具之後,自己又是誰,也許有人會覺得她這是矯情,是無病呻吟,你又年輕,又漂亮,又有錢,又有名,你還有什麼不知足的?

但人處在不同的環境和位置上,就會有對人生不同的看法。對於一個剛剛擠進名利場的人,她獲取任何一個可以讓自己飛黃騰達的機會都會顯得無比興奮,而到了崔雪莉這種地位,她則處在守江山的階段,哪怕是經紀公司一些無心的冷落都會使她產生巨大的落差感和危機感。

“我從很小就開始被人指揮着工作,揹負着巨大的壓力,我感到無助,害怕。我做着別人喜歡而自己卻不喜歡的事情,這一切都是爲了讓所有人滿意。”在一次訪談節目中崔雪莉吐露心聲,這時人們試圖開始對她的死因尋找着更多的蛛絲馬跡,過着網絡偵探的癮。

有人將這些話無限放大,並看作這是她在向外界求助,是在自己心理崩潰前對大衆的暗示。但在崔雪莉生前,那麼多所謂的聰明人,似乎就沒有人注意到她心理上的變化,沒人試探性地對她進行一些關心和幫助,以至於許多閒人都成了事後諸葛亮。

韓國的娛樂圈壓力很大,亂象很多,許多情緒需要排解,許多心靈需要救贖,而某些藝人的經紀公司只把藝人當作賺錢的機器,根本不關注這些被大人們操控的提線木偶有怎樣的想法。

對於崔雪莉來說,人到了25歲她也將對自己未來開始感到擔憂,女人的保質期很短,今天的成功都會成爲未來的壓力,站得越高你就可能摔得越慘。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排解這種壓力的能力,崔雪莉沒有找到消解這種壓力的渠道,深受抑鬱症困擾的她,也就無法阻止悲劇的誕生,這不得不說是韓國娛樂圈一個無法迴避的殘酷現實。

說到這裏,其實那些關於她被謀殺的駭人聽聞的坊間傳聞便有了另外一種解釋,至少那些她三米之內的人,口口聲聲說愛着她的那些人,都該爲冷落了一個25歲的年輕生命而自責,他們都淪爲了沉默的“幫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