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哪有什麼萬金油。

作者 | 大壯旅

新智駕按,萬物互聯的 5G 時代給了我們太多承諾。在一些支持者看來,這項新的移動通訊技術不但能大幅提升數據傳輸速度,還能實現“零時延”,成爲生產力進步的超級賦能器。

不過,這真的不是盲目樂觀嗎?5G 真有如此實力,能攪動新的革命嗎?下面我們就來層層揭祕,看看這項被“捧上天”的技術能否成爲聯網與自動駕駛汽車騰飛的抓手。

在《2019 戰略與數字汽車報告》中普華永道指出,“5G 不但會驅動新的聯網服務,還會醞釀車輛架構向雲端轉移。”從這個角度來看,普華永道的意思是“不同的車輛電子架構會繼續共存,但顯然大趨勢是車載集中式。”

車輪上的智能手機

普華永道的報告認爲,汽車未來將成爲車輪上的智能手機,“在軟件設計再利用、基於軟件的創新、更低的複雜度和更小的物理部件、全車能耗優化、雲計算等領域取得突破口。”此外,未來聯網與自動駕駛汽車(CAV)的使用壽命也會進一步提升,同時擁有持續進行物理升級的能力。

德勤汽車部門負責人 Niranjan Thiyagarajan 則補充道,“相比現有的 4G 網絡,5G 有能力將速度提升 100 倍,推動更復雜及更繁重的數據服務落地。在汽車行業,雖然出於安全考慮 OTA 等功能要在車輛停着時才能使用,但乘客對於視頻等流媒體服務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長。至於自動駕駛化後的車輛,其雷達、攝像頭和 LiDAR 更是需要更加強大的數據通道進行支撐。”

速度 VS 時延

在談到所謂 5G 的“零時延”能力時,Thiyagarajan 表示:“雖然相比 4G 提升明顯,但 5G 還是會有時延。最重要的是 5G 的時延能否滿足一些與安全息息相關服務的要求,比如自動駕駛汽車實時位置數據回傳雲端。”

作爲廣域網加速器解決方案行業中的大牛,David Trossell 也坦誠,無限接近零時延不太可能。他認爲 5G 潛力巨大,但在時延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打馬虎眼。“想要認清 5G 網絡的時延問題,我們需要將它拆解爲多個部分。”

舉例來說,我們首先要理解“信息創造、加密並通過網絡發送的方式”,它們對時延都有影響。

5G 在這些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但亞毫秒級的差距我們依然不能忽視。“確實,使用高頻信號我們能在更短時間傳輸更多數據,從而大幅降低時延,但時延的關鍵在於觸網或進入不同 5G 網絡時設備中的信號發生了什麼。”Trossell 解釋道。

“當下,大多數 5G 網絡用到了非獨立組網模式(NSA),這就意味着雖然你的設備與信號塔無線連接是 5G 的,但從信號塔到其它的“核心”網絡的路徑依然是 4G 的。所以,你還是得與計算或數據採集設備進行回程連接,因而時延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要想克服這一問題,就得在基站安置更多本地計算或雲計算設備。”

5G 之後還有什麼“猛藥”?

Thiyagarajan 還指出,一些汽車製造商的眼光已經超越了 5G 技術,它們都開始考慮基於衛星的通訊方式了。原因也不是 5G 不夠強大,而是因爲 CAV 技術的長期發展不能被限制在單一解決方案上,它需要其它解決方案的補充,比如 LiDAR 和攝像頭等。

那麼,最新潮的車輛架構方案到底還需要什麼“猛藥”?Thiyagarajan 發現強大的算力也是驅動越發複雜的電動與自動駕駛車輛的必要條件。因此,現有的 48V 電子架構必須進化出新的形態。不過,他也相信,當下車載互聯服務的商業模式依然是個未知數。

付費架構升級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解答到底哪些人願意爲架構升級及其相關服務掏錢。“汽車製造商恐怕不願承擔這筆費用,它們甚至會要求移動網絡提供商降低數據流量費用。”Thiyagarajan 說道。

不過他也表示,類似車載心率監測、駕駛員瞌睡提醒等保證全車人福祉的功能會爲未來聯網服務包增添不少吸引力。總結來說,“這點在自動駕駛汽車上更加重要,因爲乘客的旅途會空出大量時間。

反向兼容性

與市面上的電腦一樣,在不斷推動技術突破的過程中我們也要考慮到反向兼容性,這樣才能保證新老技術能順利交互,保證車輛安全。

注意,這可不是 CAV 如何或者能否從服務提供商收到軟件升級的問題,因爲技術必然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不斷進步。不過,路上總會有那些搭載老舊軟硬件和架構的車輛及系統,而 CAV 們也得學會與它們交流。舉例來說,銀行系統通常必須集成舊系統來達到合規性,而且這種墨守成規在許多情況下還可以防止欺詐出現。相同的,出於安全、服務與體驗質量及可靠性考慮,CAV 必須要“活在當下”,而非幻想未來什麼能適用。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