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應該屬於真的有本事的藝人們,流量就是關注度,市場的認可

首先,我說我理解的流量路線。多搞綜藝,多多透露私生活。土味情話,瘋狂撩粉。(大不了當成演戲)找個資本家投靠,慢慢發通稿人設。天天買熱搜,我哭了笑了累了。回答媒體妙語連珠,展現話術精巧。時不時大肆宣揚一下人品好的出奇。你黑我,我就聯繫資本爸爸反黑。

動不動就豔壓羣芳(用在男的,好像不合適,理解一下哈,我文盲詞窮)到處拉着流量小花曖昧炒作營銷。機場擁堵只爲和跟粉絲熱聊,溜粉媚粉收一堆禮物,回去頭條就是我好相處。接戲只接對手戲是頂流小花級別的。時不時作秀慈善一下,擺拍一波。

再來買通營銷號吹噓一下顏值逆天。養一批職業水軍,確保電視劇綜藝有固定彈幕和受衆。會點才藝,天天上節目賣弄。請問以上哪個,朱一龍做到了?我的觀點是,流量本來就應該屬於真的有本事的藝人們,流量就是關注度,市場的認可,在國外,不管是本尼,小雀斑,還是資歷能力更強的德普等等,哪個不是關注與能力等位,由此,國外的影視娛樂行業的發展是可持續的,健康的。

所以他們的影視作品大多製作精良,中國影視市場爲追求快錢,流水線的營收,硬是把能力和流量兩個分開了,爲什麼?不過是能力相較於營銷,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和時間去培養和等待。而我們的資本家們不願意等待,所以,朱一龍這種流量和本事都有的藝人才是這個市場本來就應該的常態,只是,我們習慣了兩者的分開,對流量產生了刻板印象。且不論流量的好壞,單看流量的歸屬問題,這種本應該是認真工作的影視藝人的獎賞的東西,變成了走捷徑的人竊取的果實,令人難過的是,甚至連大衆也認爲,流量本來就是這些作弊人的東西。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補充一下了,看現在的所謂流量們紛紛轉型,要轉向實力派,很畸形,不是嗎? 流量本來就應該是實力派的,怎麼就成了一些作弊人爲自己爭取時間,趕上實力藝人的依仗了? 如果流量從一開始就屬於實力藝人,那還有什麼轉型,會少多少垃圾作品,你看那個實力演員需要所謂這種轉型? 當然,我承認那些有勇氣轉型的人的行爲。而且這也是整個市場的問題。不能全怪他們,就是有時看到說到什麼轉型,就覺得自己偶像做了多厲害的事兒一樣。也是有些幼稚可笑了。

說一件小事吧,專業課的老師n年前和朱一龍合作過一部片子,被我們偶然發現了,恰好小組作業的組長是朱一龍粉絲,就去問旁敲側擊地問朱一龍是個什麼樣的人233。老師說他“很隨和,而且很聽話,導演有什麼‘過分’的要求都會答應。”那部片子的拍攝環境還是挺艱苦的,所以作爲一個路人,感覺他應該是個喫苦耐勞,熱愛工作的演員吧。藝術是表達,是共鳴,無論是誰,只有真正富有才華的人才能留下好的作品,所謂的“紅”帶來的人氣粉絲什麼的是水到渠成的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