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必胜非勇,能胜不能胜之谓勇。”

这句话出自《菜根谭》应酬篇。

从字面意思来说,这句话的内容并不难理解,大致意思是一个能明察秋毫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明智,能够察觉却不让别人认为被察觉的,才是明智。可以战胜别人的勇猛,能够战胜的别人的情况下又给人留有余地,才是真正的勇猛。

但是,要真正读懂这句话,只靠字面意思是不够的,还要了解它的写作背景。因为《菜根谭》跟一般的书不同,它是一本语录体的书籍,书中内容多是格言。如果不了解它的写作背景,就无法把握到其中的真实含义。

其实,这种格言体的书籍,并非是偶然产生,借用西方学者荣格的话说:“近代诗格律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是我们民族无意识的地质沉淀物,是被形式化了的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形式化。”

换句话说,也只有在中国历史背景下,这种独特的文化土壤中,才能长出《菜根谭》这样的内容。

《菜根谭》是明代学者洪应明写成,受历代有识之士重视,甚至流传海外,在日本也曾引起热烈反响。在日本,从平民到高官,从年轻人到成就一番事业的企业家,都有《菜根谭》的忠实读者。

洪应明所处的年代是明代中期。一方面社会总体比较稳定,没有大规模的战乱。另一方面社会内部却是矛盾重重。

当时的中国传统思想也经历了一次较大变化,过去是儒释道三家分野的局面慢慢消融,取而代之的是儒释道三家逐渐走向融合的局面。儒家所追求的是人跟人之间的和谐,道家所追求的是人跟自然的和谐,佛家追求人内心的安定和谐。

而这在这三种思想的融合,又产生出独特的中国文化。而要读懂这种文化的产物,首先要把自己浸入到这种文化当时候。

如清代的三山病夫通理所言,阅读《菜根谭》“唯静心沉玩者方堪领会。”

所以,在这种背景去重新读“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必胜非勇,能胜不能胜之谓勇。”就会有不同的意味。

初读时,从字面意思而言,容易让人以为《菜根谭》是要教人做一个装糊涂的人,实际并非如此。儒家的思想是追求一种进取的人生态度,但是世事艰深,一味追求埋头猛进,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常常是死了也于事无补。

所以才有道家思想“退一步海阔天空”。《论语》中也有一句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也就是说在入世进取时,要有一种以退为进的态度。《道德经》也有另一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道家所追求的是一种低调的处事方式,不要过分张扬自己的聪明。这种思想也被《菜根谭》融入其中。当然,这个跟现代所宣扬的处世方式,确实有很大不一样,现在所追求的是一种高调,从出场就要高调,这样才能被别人注意到你。

但是,对于生活阅历的人来说,会发现在实际处世过程中,低调做人仍是一个宝贵的人生经验。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有太多的青年才俊因为过于高调展露自己的才智而夭折。

三国的杨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对曹操的心事堪称了如指掌,又不加掩饰,搞得大家都知道,最终就是换来一个悲惨下场。

但无论是懂得低调隐藏,或者给别人留有余地,都需要有极高的思想。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份佛家的思想,能够去安定自己的内心,不去过分执着,更能彰显天地之境,体察万物之道,洞悉世事之明。

这是阅读《菜根谭》给我自己带来的一些感受。确实能够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得到内心的滋养,精神世界可以更加丰富。

当然,想要更深一步去读懂《菜根谭》,除了字面意思,以及这部书的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和阅读。对于有生活阅历的人来说,读《菜根谭》会比过去年轻时阅读,往往更有一份更深的体悟。

这也是《菜根谭》值得被不断阅读的原因所在。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以清朝光绪时期扬州藏经禅院刻本为底本的《菜根谭》。

从明代到现在,这个底本的《菜根谭》是公认最好的版本之一。全书采用影印方式,把这本古籍完整保留下来。适合阅读,也适合收藏。

我们跟出版社联系后,以团购的方式把这本书带给大家。原价69,现在只需35元,现在点击上方横条,只需一顿饭钱,就能把这本经典好书带回家。

相关文章